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單養黃顙魚的實踐過程中存在著魚病較多、飼料系數較高等問題,而在進行加州鱸養殖時混養黃顙魚,則可顯著地緩解上述問題對養殖戶造成的負面印象。現從混養加州鱸與黃顙魚的全環節對其技術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養殖戶的相關實踐起到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加州鱸;黃顙魚;池塘混養
加州鱸魚也經常被叫做大口黑鱸,是一種兼具較強抗病力、優質食用口感且生長速度較快的商品魚種,其養殖的經濟效益較為顯著。而黃顙魚在養殖過程中多以單養、精養方式為主,由此差生了諸如魚病、飼料系數高等弊端。施行二者混養的養殖模式,能夠對兩類魚種的生長產生積極影響,極大地提振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有基于此,對加州鱸與黃顙魚混養技術進行探析尤為必要。
1 場地選擇與預前處理
1.1 場地選擇
選擇的混養池塘面積為10畝,其中最深的水位達到2 m,塘中底質為粘性土壤,塘底的設置基于池水排干便利的考量,按照進水口至排水口的方向傾斜。
1.2 預前處理
池底的中央溝以及排水口會存在著大量的淤泥,為此,需要在冬季干塘之后,進行清淤修整。預前處理需要重視三方面的工作:其一,在進行魚苗放養的6~7天前,需要從外河將水引進至養殖池塘,引水量應控制在池塘水深0.8~1 m處,引水時需在進水口安裝好過濾袋,以嚴格杜絕威脅魚苗生長的野雜魚、敵害生物進入到養殖池塘;其二,對水體進行消毒工作,按照1.0~1.5 g/m3的規格放入漂白粉,同時安裝增氧機活化池水;其三,對水體進行增肥培藻補菌工作,讓水色能夠實現“肥活嫩爽”的效果。
2 放養魚苗
放養魚苗的時間選擇在4~5月份,優選健康無病、規格合適且馴化有所成效的加州鱸魚苗以及黃顙魚苗,先期按照2500尾/畝的數量將加州鱸投放至魚塘,待7~10天以后再按照1500尾/畝的數量投放黃顙魚苗,隨即輔之以50尾/畝、30尾/畝的數量投放白鰱與花鰱。再者,選擇天氣較好的時候,在養殖魚塘邊部區域安裝水泵,通過水泵沖水可以形成較為平穩的水流,于水泵前進行魚苗的投放,則可將魚苗周身粘液予以沖刷,降低魚苗患病的可能性,切實提高其存活率。此外,因魚苗運抵養殖魚塘諸環節中會對部分魚苗產生不可避免的擦傷,待其投放至塘中后,需要及時地使用戊二醛以及硫醚沙星對水體進行幾次消毒,有效地預防魚苗水霉病的發生。
3 飼養管理
3.1 飼料選擇與投喂
加州鱸魚攝食活性餌料,在常態化的投喂前必須要對其進行馴食,可以選擇魚苗開口膨化飼料作為餌料,待魚種入塘后,可以在池塘邊部安裝好一個小水泵,以供沖水集魚之用,隨即緩慢地投喂餌料,形成加州鱸集中攝食的習慣。此部分工作完成后,即可按照固定的時間投喂,如上午8時投喂,下午4時投喂膨化飼料,需要注意,投喂加州鱸時飼料的規格要隨著鱸魚的生長階段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變化,膨化飼料的粒徑都需要與加州鱸魚體大小相適合。黃顙魚毋須額外投喂,因為在加州鱸搶食過程中會有部分膨化飼料碎顆粒沉底,且加州鱸不會攝食這部分沉底的飼料,可由黃顙魚攝食。
3.2 水質管理
混養加州鱸以及黃顙魚的過程中,需要尤為注重水質的檢測與管理工作。以15~20天為1個周期進行水質相關指標的檢測,如水體中的pH值、總氨氮等,并對水體顏色及其透明程度予以詳細的觀察記錄。魚塘的水位通常保持在2 m為佳,與此同時,要根據魚塘水質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水與換水的相關工作,一般而言,新鮮水更換的時間周期選擇在10~15天左右,如若出現了魚塘水質惡化的情形,那么加換水的間隔時間應當縮短,且水量也需要加大。另外,還需要以15~20天為1個周期使用相關制劑以及改良劑對魚塘的水質和底質進行針對性的調節。為控制水體中藍藻以及浮游生物的數量,可以適當地放養少量的花鰱以及白鰱。
3.3 魚病防治
大量研究資料以及養殖相關經驗表明,維持養殖水體潔凈清爽,保證水質的各項指標正常,能夠有效地降低養殖過程中魚病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故而,魚病防治不應只側重于定期的殺蟲、消毒等工作內容,還需要延伸到涵蓋飼料投喂、水質管理等全過程。在進行魚病防治的工作實踐時,應秉持“早防早治,防治結合”的原則,通過常態化的魚塘巡視得到加州鱸與黃顙魚完整準確的健康狀況信息,及時處理好發現病魚、死魚以及攝食量明顯下降等問題。
以病魚處理為例,在抓取樣本后,首先,對魚體的體表以及鰭基進行細致的肉眼觀察,以明晰其中有無寄生蟲生長的情況;其次,為進一步明確具體的問題,可使用顯微鏡等設備檢查病魚體表粘液以及鰓絲中的情況;最后,剖開病魚腹部,對其臟器進行檢查,查看其肝臟以及腸道等部位是否存在出血情況或是有寄生蟲生存。與此同時,結合養殖水域的實際情況作出科學的診斷,為治療方式的合理選擇奠定堅實基礎。
4 小結
加州鱸混養黃顙魚的模式,能夠顯著地緩解黃顙魚單養過程中的部分突出問題,且能夠對加州鱸養殖起到積極的作用,其實踐意義豐富。當然,在混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加州鱸與黃顙魚搭配及放養密度的考量,同時還必須對二者的特性進行全面而細致的把握,對二者投放的順序及相隔時間周期進行準確的控制,以促進加州鱸馴化效果的彰顯,實現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婷,黃鵬丹,趙永鋒.“莼鱸之思、江蘇味道”,如何續篇?加州鱸高質量產業路在何方?(下)——江蘇地區加州鱸產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調研[J].科學養魚,2019(12):20-23.
[2]張婷,黃鵬丹,趙永鋒.“莼鱸之思,江蘇味道”,如何續篇? 加州鱸高質量產業路在何方?(上)——江蘇地區加州鱸產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調研[J].科學養魚,2019(11):20-23.
推薦閱讀:漁業研究水產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