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目前種子市場的水稻品種繁多,為了有效鑒別水稻品種的穩產性、豐產性、適應性等性能,減少因水稻品種應用不當而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如皋市棉花原種場2018年承擔了如皋市種子管理站下達的水稻品種安全性測試比較試驗,遴選出相對較為適宜本市大面積種植推廣品種有南粳5055、揚育粳3號、南粳9108等品種,其余品種仍需進行安全風險性測試,以便擴大推廣品種應用價值。
關鍵詞:水稻品種;安全風險;測試;比較試驗
《北方農業學報》是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主辦的農業綜合性期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收錄期刊。
水稻是如皋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4萬km2左右,多年來水稻種植秉承“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隨著種子市場的不斷放開,水稻品種多、亂、雜,部分品種因抗性、生態適應性等因素造成嚴重減產,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1]。
為了有效鑒定水稻品種的穩產性、豐產性、適應性等性能,避免該市引進水稻新品種推廣應用的風險,減少因品種應用不當而導致水稻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從而篩選適宜本地區推廣的優良品種,2018年如皋市棉花原種場在市種子管理站的指導下,對本市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品種進行品比與示范,為引導農民放心購種提供展示平臺,現將試驗經過及結果簡要總結如下。
1 基本情況
1.1 試驗地概況
根據試驗設計方案安排,本試驗設在如皋市棉花原種場原4隊承包戶大田中,試驗地點交通便利、地勢平坦,便于組織觀摩活動。水利排灌順暢,土壤肥力均勻,茬口布局前茬為小麥,麥秸稈全量還田[2]。
1.2 參試品種
本試驗參試品種(系)共計18個,分別是鹽粳15號、豐粳3227、武運粳80、揚粳805、鹽粳13號、南粳45、南粳9108、鹽粳12號、寧粳7號、揚粳103、淮稻18號、淮稻119、蘇墾118、南粳0212、揚育粳3號、華粳8號、武運粳32號和南粳5055。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一字型排列,共18個小區,不設重復,每個小區面積0.2 hm2,各小區間距50 cm工作行,以利觀察記載。
1.4 栽培管理
1.4.1 落谷移栽
各品種采用塑盤育秧,統一于2018年5月24日落谷,6月16日高速插秧機栽插,行距30 cm,株距13 cm,密度為栽插25.5萬穴/hm2,基本苗均在120萬左右。
1.4.2 肥料管理
統一肥料管理,大田基肥施45%復合肥600 kg/hm2,追肥采用尿素,其中:6月25日施促蘗肥187.5 kg/hm2;7月5日配合除草劑施分蘗肥262.5 kg/hm2;8月6日施拔節孕穗肥262.5 kg/hm2。
1.4.3 病蟲草害防治
秧田耕翻整平后,栽插前5 d用吡嘧磺隆和丙草胺除草劑進行封閉,栽后于7月5日用芐二氯拌尿素進行二次封殺[3]。
7月25日、8月10日用藥防治紋枯病、稻飛虱、卷葉螟;8月22日、9月1日防治稻飛虱、卷葉螟、紋枯病、稻曲病、穗頸瘟等。
1.4.4 考種與收割
各品種于11月2日進行收割,每小區取有代表性的20 m2,單收、單打、單曬、單計產。
1.5 氣候條件
水稻分蘗期氣候正常,利于分蘗的發生;破口期溫光條件較好,有利于水稻抽穗揚花;9月下旬后溫度偏低,雨日較多,不利于水稻灌漿結實[4]。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各參試品種生育期記載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南粳5055生育期最長,計162 d;南粳9108、淮稻18號、蘇墾118、武運粳32號生育期最短,計153 d;鹽粳15號、鹽粳12號、華粳8號、鹽粳13號、南粳0212、揚育粳3號、武運粳80、南粳45、淮稻119、豐粳3227、揚粳805、寧粳7號、揚粳103生育期分別為154 d、155 d、155 d、156 d、156 d、156 d、157 d、157 d、157 d、158 d、159 d、159 d、161 d,參試的18個品種在播期相同的情況下,最長生育期與最短生育期相差9 d,其余品種分別介于兩者之間。
2.2 主要性狀與經濟產量
各參試品種主要性狀及經濟產量情況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參試的18個品種中,株高最高達103 cm,分別是淮稻119和寧粳7號,株高最矮的鹽粳15號為89 cm,其余品種株高分別介于92~102 cm;鹽粳12號、淮稻18號、南粳0212、華粳8號分蘗性較強,鹽粳15、武運粳80、南粳45、揚粳805分蘗一般,其余較好。
從產量結構上看,穗數最多的是華粳8號394.5萬/hm2,穗數最少的是武運粳80,僅有292.5萬/hm2;每穗總粒數最多的是寧粳7號151.1粒,最少的是華粳8號96.8粒;結實率最高的是淮稻18號93.5%,最低的是淮稻119僅為85.7%。
從實收產量來看,產量最高的是揚育粳3號10.11 t/hm2;排名第2的南粳5055產量為10.05 t/hm2;最低的是蘇墾118,產量為8.48 t/hm2;其余品種產量介于8.48~10.05 t/hm2。
2.3 病害及抗性
各參試品種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抗性表現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整個大田生長過程中,各品種病害發生情況均較輕,紋枯病中等發生的是蘇墾118,輕發生的是武運粳80、鹽粳12號、寧粳7號、南粳5055;南粳0212發生輕微稻曲病。淮稻18號、淮稻119、蘇墾118、南粳0212、華粳8號、武運粳32號倒伏嚴重;鹽粳13號、寧粳7號、鹽粳12號、揚育粳3號輕微倒伏,其余均未倒伏。
3 評價與討論
3.1 品種比較試驗初步評價
(1)鹽粳15號:株型適中,葉色深綠,整齊度一般,抗病性、抗倒性較強。結實率偏低,產量中等。
(2)豐粳3227:葉色偏淡,株型緊湊,抗病性、抗倒性較強。結實率低,產量一般。
(3)武運粳80:株型較緊湊,葉色偏綠,抗病性、抗倒性較強。分蘗性不強,產量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