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是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農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 鼓勵多種管理方式,促進“三產”的有機結合,能夠擴大農業產業鏈,獲取更多的增值效益,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帶動農民就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本文分析了農村一二三產業一體化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及建議,以發展各種農業產業模式,優化農村一體化戰略,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關鍵詞:農業產業發展;“三產”融合;政策與建議
隨著農村產業一體化的廣泛融合,促進農村產業一體化已成為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取向。
1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
隨著各地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不斷推進,各地區結合本區自然狀況、區位條件和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探索創新,逐步形成了多種類型的融合發展模式。
1.1農業循環發展模式
圍繞相關產業,將種植、養殖、畜牧等各產業聯合,通過協調各產業之間的發展特點,建立有機聯系,整合各產業資源,逐步形成農業循環發展新模式,提升農業產業增值空間。目前,很多地區都在積極推廣“畜—沼—果蔬”或稻田鴨、稻田蟹、稻田魚等種養結合模式,大力實施種養相結合的農業循環,形成了多種種養模式的科學組合,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益最大化的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產業整合和價值增值。
1.2農業產業鏈發展模式
以農業產業為核心,依托涉農經營組織、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產業鏈延伸發展,從基本農業生產環節到市場供應環節、農業生產要素供給、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相互聯系。
1.3農業功能拓展模式
根據農業資源優勢和特點,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繼續擴大農業、旅游和生態一體化。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農耕文化等,拓寬農業發展的增值空間。發展以農業為主體,集旅游、休閑、生態等產業于一體,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產”的發展格局。
1.4多元融合型發展模式
依托核心農業企業,利用技術、資源、人才等優勢,促進“三產”協調發展,實現技術創新、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物流倉儲、農業旅游等多種形式,復合發展的多個領域。
2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產業化發展較慢
雖然農村“三產”一體化發展在現階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就目前發展形勢而言,整個農村產業鏈尚未達到深度整合的階段。農產品加工只是以初加工為基礎,精加工程度不高。農產品市場擴張有限,品牌輻射效應無法形成,市場競爭力相對薄弱。
2.2農業產業科技科研投入水平較低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當今已是物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而目前農業信息技術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系統。農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相對不高,接受新科技能力不強,跟不上現代科技的發展步伐,無法掌握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
2.3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由于農業生產者固化的傳統思維模式,農產品物流作用還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加上農產品的特質性,保質期短,運輸過程中易損壞,在農產品貯藏設施和運輸途中的保存方面還有待加強。
3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1 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撐
擴大農業的各項功能,大力發展新的農業形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一體化主體,建立多形式利益聯動機制。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整合服務,完善農村產業整合促進機制等方面。引入更具針對性和運營的政策和措施,促進農村“三產”融合。
3.2 積極開展試點示范
結合各地農業產業發展條件,適應當地實際情況,指導分類。探索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的整合模式、農業內循環、產業鏈延伸、功能擴展、高技術滲透等各類產業集成試點項目的分類和實施分批進行。擴展到不同地區和整個產業鏈,完成產業集成和發展,推進試點縣的項目任務。
3.3 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其發展的重點引導到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及農產品的加工、流通、銷售上,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業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現代物流體系,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完善農產品營銷網絡。引導龍頭企業建立或參與合作社和合作組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主導作用,大力培育以現代企業為核心,集生產、加工、服務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體。
3.4 加強國家對產業融合的引領
以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加強對產業融合的基礎性研究,從國家戰略定位上,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農村“三產”一體化發展規劃,加強糧食主產區三大產業一體化的優勢途徑和措施的宏觀指導。加強農村工業一體化企業的培育,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產業集成發展的重點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城鄉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的環境。
4 結語
促進農村“三產”的整合和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辟農民增收新空間,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足,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出發點。因此,深入研究“三產”一體化對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樂君,寇廣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06):82-88+3.
[2]劉鵬凌,萬瑩瑩,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評價體系及其應用[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7-13.
[3]孟露露.一二三產業融合視角下發展現代農業[J].農業經濟,2017(05):3-5.
作者簡介:曹鴻鵬,本科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綜合研究。
推薦閱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稱申報評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