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探究生物科學史的研究路徑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這篇生物教師職稱評定論文發表了探究生物科學史的研究路徑,通過創新良好的學習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渴求與了解,促進教學內容的完成,為后續的學習內容奠定扎實的基礎,這正是一種人生理想信念的體現。

生物學通報

  關鍵詞:生物教師職稱評定論文,生物科學史,生物教學

  生物科學史是生物科學發生和發展的歷史[2]。它用詳實的歷史資料描述科學家們在生物學領域的創造與發現,以及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過程和研究方法。在生物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生物科學史例證材料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追尋生物科學成果的產生及生物科學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嘗試理解其本質,明晰其研究方法,探尋其研究的路徑。由于生物科學史即有豐富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又包含有科學精神等內容,因此,將生物科學史運用于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就明顯地呈現出來。

  一、有利于創建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專業性較強,其中就包含很多邏輯性強且較難理解的生物學專業術語。而這些專業術語恰恰是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的最基礎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涉及到這些知識點時,就要積極探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和手段。

  而恰當引用教材中出現的科學史料,不但能有效地建立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情境,而且還會在生物科學史事的敘事情境中自然順暢的將學生引入到教學內容上來,使學生即會被輕松吸引,也會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學習的佳境,形成了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動機,推動了教學內容的實施。例如,在學習伴性遺傳時,介紹英國著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發現色盲的故事,以此為線索,引出什么是伴性遺傳、伴性遺傳的特點;在講述條件反射時就向學生介紹巴普洛夫的實驗過程:利用狗吃東西時會分泌唾液的現象,在每次喂食之前都發出鈴聲,將鈴聲和給狗喂食結合起來,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只要鈴聲一響,狗就分泌唾液,條件反射建立,進而揭示了什么是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及條件反射形成的原理.由此可見,恰當的引人生物科學史能夠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渴求與了解,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完成。

  二、有助于理解生物學課堂教學內容,掌握重點和難點

  生物科學史不但展示了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發現過程的史實,也揭示了生命本質的探究過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將生物科學史作為教學材料,可以充分詳實的引導出教學內容中生物學知識的演變、發生、發展過程,滲透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經驗,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有益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有益于切合認知規律。例如我們在講授植物《光合作用》時,將光合作用的發現史貫穿于課堂教學中,“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通過實驗證實植物可以更新因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渾濁的空氣;

  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通過500多次的實驗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植物綠葉才能更新污濁的空氣,到1785年才明確綠葉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氣,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根據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轉化成了化學能儲存起來;1864年德國植物學家薩克斯通過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氣外還有淀粉;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源自于水的結論,在1939年被科學家魯賓和卡門使用氧同位素標記的實驗所印證。”

  [6]這一史料的介紹,闡明了光合作用的過程(重點),明晰了光合作用的本質(重點與難點),學生對光合作用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是遺傳學的核心內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將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發現過程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利用教學軟件,讓學生觀察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過程,這樣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直觀化,既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提高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并為后續內容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有利于培養自主探究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生物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要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生物學的教學目標之一。而運用生物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例證進行生物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生物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史實,其中蘊涵著獨特的生物學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3]。生物學家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孟德爾假設的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的假說,這讓學生對類比推理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這種科學方法存在局限性,也就是結論沒有通過實驗的驗證。學生就會帶著疑問“如何證明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巧妙的引入了生物科學史中摩爾根用假說演繹法及其實驗研究證明了這一結論的成立,并發展成為遺傳學理論。摩爾根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的學說,都以實驗來檢驗正確與否。這樣學生可以感悟科學發現與探究的過程、方法和科學態度,有利于學生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有利于塑造學生的科學素養,培育崇尚科學精神

  科學素養是對科學知識、科研過程和方法、科學技術對社會及個人的影響的了解程度[4]。生物學課堂必須讓學生摒棄被動學習的傳統陋習,注重運用生物科學史中的具有嚴謹科學研究態度的例證,讓學生了解科學成果產生的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獨自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從生物科學史中可以看到,青霉素的發現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求真務實態度的成果;孟德爾遺傳規律是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潛心研究了八年,最終總結出的科學理論;由此看出科學史料的滲透,利于塑造科學素養,培育崇尚科學精神。

  五、有利于培育理想信念,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生物科學史料見證了生物科學發展與進步的歷程,展現了科學家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每一個科學成果的產生都是科學家們堅持信念、積極探索、無私奉獻的結果。課堂教學中引入生物科學史料,就是充分重視它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促進作用。有效選擇適合的材料、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知識的同時,真正了解科學家發現生物科學本質結論背后的頑強意志和信念[5],其始終如一的探索精神,勇于為生物科學畢生奮斗的高尚情操。“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的問世是孟德爾、摩爾根以堅韌頑強的意志,分別在豌豆雜交實驗和果蠅性狀的遺傳試驗中最終發現的三大遺傳規律,這正是一種人生理想信念的體現。

  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和想象,生物科學史料在教學中的恰當運用,使學生不僅掌握了豐富的生物科學知識,還學到了科學家們為生物科學奉獻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的思想品格,這對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生物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生物科學史的重要作用。將生物科學史準確運用的課堂教學中,不但可以完善學科體系,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同時在生物科學史的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燃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培養了理想信念,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鷹.新課程中的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

  [2]李月仙.高中生物教學中生物科學史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2).

  [3]陳曦.生物科學史在生物教學中的價值研究[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4(9).

  [4]賴小琴.民族地區科學素養調查的現狀與前景[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

  [5]韓小春.論生物科學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25).

  [6]生物教材研究中心.生物——高中生命科學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01.

  作者:王納新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特師分院

  推薦閱讀:《生物學通報》是1952年由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指示創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現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北京師范大學主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广昌县| 恩施市| 西昌市| 右玉县| 怀远县| 西盟| 洪泽县| 峡江县| 凤城市| 沭阳县| 镇宁| 即墨市| 陕西省| 上林县| 如东县| 嘉义县| 北票市| 茌平县| 蕉岭县| 靖边县| 都匀市| 石林| 黔南| 洪雅县| 鸡泽县| 额尔古纳市| 玛多县| 稻城县| 宾川县| 五台县| 芒康县| 德安县| 黄浦区| 财经| 成武县| 石林| 菏泽市| 偃师市| 孝昌县|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