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農業技術類投稿論文發表了江西省棉花生產形勢分析和展望,由于江蘇省在2017年遭遇了強降雨和高溫干旱天氣,所以棉花受損比較嚴重,棉純收益較低,論文分析了2017年江西棉花生產形勢分析及展望,進一步壓縮了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生產積極性受挫,開工率大幅下滑。
關鍵詞:農業技術類投稿,江西省,生產,銷售,展望
1、2017年江西棉花生產形勢分析及展望
1.1種植區域趨于縮小
江西省棉花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贛北和贛中[1]。受1995年國家大幅調整棉花政策以及近年來棉花產業行情不利和進口棉沖擊影響[2],江西省棉花優勢種植區域范圍不斷縮小。目前仍持續種植棉花的區域主要集中于贛北環鄱陽湖地區。
1.2植棉純收益逐年下滑
水稻、油菜和棉花是江西省的三大傳統農作物。為較好地了解江西省的植棉純收益情況,選取早、中、晚稻和油菜與棉花進行種植成本收益的對比分析[3]。2010—2016年,江西省早、中、晚稻和油菜種植的單位純收益呈穩中略漲態勢,純收益由高到低依次是中稻、晚稻、早稻和油菜;植棉純收益則呈現明顯的波動下降態勢,2010—2011年單位植棉純收益曾高于其他4種農產品,但2011年以后一直呈下跌態勢,2015年跌至近年來最低點的275.25元/hm2,2016年,回升至2386.65元/hm2,但仍僅與油菜種植的單位純收益持平(圖1)。可見,當前江西省植棉純收益較早、中、晚稻種植存在明顯的劣勢,對比油菜種植則既無優勢也無劣勢。
1.32013年開始單產呈現波動下降態勢
1998年以來,江西省植棉技術獲得快速發展,在種植面積不斷縮減的形勢下,棉花單產從1998年的701.96kg/hm2快速增長至2012年的1790.41kg/hm2(近年來的最高水平),之后開始緩慢下降,2013年降至1545.53kg/hm2,2016年降至1465.97kg/hm2(圖2)。
1.42013年以來種植面積和總產持續下降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大力推行棉花種植,江西省棉花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江西省棉花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從1978年的11.43萬hm2、3.48萬t,分別增至1994年的16.33萬hm2、17.47萬t,達到歷史最高值;之后棉花市場供大于求,購銷形勢惡化,棉花產業出現劇烈波動,2002年降至近年來的最低點,分別為5.50萬hm2、6.69萬t;之后在國家相關政策推動下,棉花產業得到恢復性發展,2012年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分別為8.50萬hm2、15.22萬t;2013年則再次出現下降,緩慢降至8.47萬hm2和13.09萬t,2016年降至7.64萬hm2和11.20萬t(圖3)。
1.5預計2017年棉花單產、種植面積、總產波動下滑
2017年6月之前江西省氣候條件較好,棉花前期生長狀況良好,未見病蟲害發生,且4月初棉花即進入播種期,較上年有所提前。6月至7月初,持續強降雨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影響,部分棉田內澇,出現了病蟲害。7月中下旬,江西省一直被高溫晴熱天氣籠罩,局部突破40℃。持續高溫酷暑致使棉田干旱,土壤濕度明顯下降,導致本處于結桃期的棉花基本沒有結桃,且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發生較重,影響了棉花花鈴正常生長。
目前,江西省棉花長勢相比上年較為嚴峻,少部分棉田絕收。結合江西省棉科所在主植棉區的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效果,考慮災后補救措施或能有效緩解棉花受損情況,預計2017年江西省棉花單產將減少5%。此外,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植棉優勢區域不斷調整[4],這對內陸尤其是江西棉業造成強烈沖擊。加之,農資價格居高不下,棉花生產成本增加,江西省植棉收益劇減[5],2016年某些地區甚至出現虧損,棉農植棉積極性下降,而面對國內外棉花產業不景氣形勢,江西省主要植棉區域政府也積極鼓勵棉農改種其他經濟效益更好的農作物,如水稻、蔬菜、中藥材等,棉農不斷調減植棉面積成為事實[6]。據江西省統計局數據,2017年江西省棉花種植面積約5.21萬hm2,同比減少2.43萬hm2,降幅達31.81%。結合上述有關2017年江西省棉花單產將減產5%左右、種植面積將縮減三成的判斷,預計2017年江西棉花總產量同比將減少33%~35%。
2、2017年江西省棉花市場價格分析及展望
2.1上半年籽棉價格平穩,后期價格走向需根據市場供需判斷
由于2016年新棉上市期早已結束,2017年上半年市場上基本沒有可供出售的籽棉,籽棉呈現有價無市的狀態。2017年1—7月籽棉價格延續2016年平穩走勢,始終保持在7元/kg,預計此種狀態將延續至9月新棉上市前(圖4)。受市場行情持續下滑影響,預計9—10月江西棉花市場觀望情緒濃厚,江西籽棉價格保持平穩以此試探市場反映,后期價格走向需根據市場供需缺口判斷。
2.2上半年皮棉價格波動下降,10月之后或將有一定幅度上漲
2017年1月需求減少導致皮棉價格出現下跌;2—4月由于皮棉加工成本高企,多數軋花廠存在挺價心理,對皮棉價格起到支撐作用;5—10月是紡織企業生產淡季,相應地棉花需求量也較低。預計10月之前,皮棉價格基本將在17.50元/kg的水平上下小幅震蕩,且這種狀態將延續到新棉上市結束;10月之后,隨著觀望期結束,市場需求增多,皮棉價格將有一定幅度上漲。
3、2017年棉花加工及銷售情況分析與展望
自2014年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以來[7],植棉比較效益低,導致籽棉供給量趨減,棉企收購成本增加,致使集中在贛北九江棉區的大部分棉企虧損出局或被迫改行,仍在堅守的企業大多陷入資金不足的經營困境。
3.1前期加工及銷售形勢不容樂觀
軋花廠的開工期(生產時間)一般是在9月底至次年的3月底,其中10—11月既是新棉上市集中期,也是軋花廠收購和加工籽棉的旺季。然而,由于江西省棉花價格缺乏競爭力,皮棉訂單數量逐年減少,開工期縮短。據調查,2017年上半年某軋花廠僅在2月開工一次,訂單量非常少,皮棉庫存積壓,銷售形勢嚴峻,其余月份由于籽棉交易停止且訂單少一直處于停工狀態。在全國紡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江西省小型紡織企業倒閉增多,仍維持生產的企業則均縮小了生產規模,皮棉庫存一般維持1~2個月的用量,即采即銷,減少庫存量,避免資金擠壓。2017年1—3月本該是紡織企業的生產銷售旺季,但由于下游棉紗市場行情低迷導致銷量較往年減少;4—8月進入紡織企業生產銷售的傳統淡季,紗布訂單繼續減少,棉紗銷量持續下滑,而皮棉價格不斷上漲。
3.2預計后期開工率有所回升,優勝劣汰格局明顯
由于棉花生長期頻繁遭受惡劣天氣影響,且因植棉收益低棉農疏于田間管理,2017年江西省棉花品質有所下降,市場競爭力較弱,棉花價格下滑。預計,9月底至10月初新棉上市一段時間后,軋花廠有望恢復開工,相應地紡織企業開工率也將呈現較大幅度回升。但是在國內外紡織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紡織企業面臨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8],未來江西省將有更多的中小型棉企主動或被動退出紡織行業。
參考文獻
[1]余艷鋒,劉曉斌,蔡蘭蘭,等.江西省棉花產業發展現狀及困境分析[J].新疆農墾經濟,2017(6):31-35.
[2]徐玲.中國1995—2005年棉花政策評述[J].安徽農學通訊,2016(13):1-3.
[3]李培良,魏曉文.我國棉花生產成本與收益分析[J].中國棉花,2017(2):1-6.
[4]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EB/OL].(2017-02-05)[2017-08-10].
[5]張志芳,彭柳林,劉曉斌,等.目標價格改革背景下江西棉花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展望,2015(5):43-46,51.
[6]夏紹南,陳宜,張麗娟,等.江西省棉花種植意向下滑的原因分析與建議[J].棉花科學,2016(1):15-19.
[7]翟雪玲,張雯麗,李冉.未來十年中國棉花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展望,2014(8):8-11.
[8]張海濤,陳軍,唐文清.我國中小紡織企業轉型升級分析[J].科學導報,2016(10):105-107.
作者:余艷鋒 單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
推薦閱讀:《河北農業科學》創刊于1992年,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