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地鐵的大量興建,盡量減少地下建筑對既有建筑的影響已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新課題。本文對樁基托換技術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以廣州某軌道交通盾構區間工程建筑物樁基托換為例,對樁基托換設計、施工工藝、樁基托換關鍵工作等作了介紹,供復雜施工環境下的既有建筑物樁基托換施工作參考。
關鍵詞: 地鐵施工、建筑物、樁基托換、植筋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subway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underground building to try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old buildings has become a compelling new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technolog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 rail traffic in guangzhou shield interval engineering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as an example, the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the key work is introduced, complex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for both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plant steel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樁基托換技術是樁基加固的一種,一般用于建(構)筑物地下基礎改造工程,具有涉及專業類別多、科技含量高、環境安全保護問題突出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城市地鐵的大量施工,常應用于城市內隧道施工前建(構)筑物預加固處理。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樁基托換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實踐證明,樁基托換技術在建筑物加固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1 樁基托換技術簡介
樁基托換技術一般用于建筑物地下基礎改造,是進行地基處理和加固的一種方式。它主要解決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既有建筑物基礎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及新建建筑工程影響到既有建筑物安全時需要處理等問題。
根據目前國內外對運用狀況及其核心技術機理的不同,樁基托換技術主要分為主動托換和被動托換兩種。主動托換是原樁在卸載之前對新樁和托樁結構施加荷載,以部分消除托換體系長期變形的時隨效應,并在上部的荷載轉換過程中,對托換結構及上部結構的變形運用頂升裝置進行動態調控,一般用于托換荷載大或結構變形要求高的托換工程,相對可靠性高。被動托換是在原樁切樁的過程中將荷載傳遞到新的受力體系上,一般用于托換荷載較小的托換工程,相對可靠性較低。
2 工程概況
廣州軌道交通某盾構區間工程全長3564.21單延米,當機頭里程為ZCK12+453.800時,盾構機到達建筑物下方,根據該樓竣工圖紙資料顯示,建筑物為8層鋼筋砼框架結構,樁基礎為樁徑0.8m、1m的沖孔樁(部分為鉆孔樁),設計樁底深度為23.1米~25.3米,而該處隧道頂板埋深為22.3米,故該建筑物有13根樁直接侵入盾構掘進區域,7根樁處于隧道外1m影響線內或屬于雙樁承臺而受到盾構掘進時間接影響,即有20根樁需進行托換和加固處理。(見圖1)
根據前期建筑物調查及專項地質補勘等相關資料,經設計院及地鐵建總等相關技術部門論證,盾構隧道頂部上方存在較厚的強、中風化巖層,盾構通過后原樁的剩余承載力仍較大,故可采取擴大承臺+鋼管樁托換方案來承擔部分上部荷載;原樁承臺布置不規則且距離較近,故擴大承臺后就連在一起成為筏板,可以加強基礎的整體性和協調變形。
3 樁基托換設計
3.1 施工基槽設計
樁基托換施工基槽的開挖深度約3.4m,采用單排¢600@400單管旋噴樁+100厚¢8@200×200鋼筋網C20噴射混凝土+三排¢42鋼花管土釘來支護,其中旋噴樁樁長8m,樁內插入一根A42鋼管來加強支護。鋼花管土釘長為7m,打設傾角為15°,間距為水平1.2m,豎直1.0m。
3.2 托換樁設計
新增的托換樁采用¢300mm的鋼管樁,樁底端進入<7>地層不小于1.5m,但至隧道頂上方應大于3m,樁長約14m,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250kN。樁身灌注C30細石混凝土,鋼管采用¢219×6.5mm鋼管,樁身每隔 0.5m均勻開設3個¢30的小孔,下部1m樁身均勻開2排3列40×200mm的矩形孔,注漿管采用¢32mm無縫鐵管。
3.3 筏板設計
加強整體性的筏板平面上為矩形,大小為24.53m×12.38m,厚度為0.8m。筏板每隔1.5m間距按正方形平面預埋可重復注漿管,筏板施工完后應進行一次充分注漿,當盾構穿過時,引起柱下沉超過7mm時,應用1:1水泥漿壓漿,以控制筏板下沉。
3.4切樁設計
盾構隧道通過前,地面預注漿加固,盾構隧道通過時,開倉破除被托換樁身的鋼筋及混凝土。
4 樁基托換施工工藝
樁基托換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前準備、基槽支護及開挖、鋼管樁施工、筏板施工、基槽回填、監測等。
4.1 施工前準備
首先需進行現場放線、定位、探槽工作,以確定既有樁基平面、空間關系,檢查加固平面尺寸是否合適,核算樁頂標高;探明施工場地范圍內管線(化糞池)等分布情況,進行管線(化糞池)改遷。
4.2基槽支護及開挖
基槽支護先進行旋噴樁施工,要求水泥漿液壓力大于20Mpa,流量80~120L/m,水灰比為1.0~1.5.
基坑開挖采用人工分層開挖形式,第一層開挖深度1米,開挖完成后及時施工土釘和掛網噴錨,第二層土方開挖深度1.8米,開挖完成后及時施工土釘和掛網噴錨,第三層土方開挖深度3.3米,開挖完成后及時施工土釘和掛網噴錨。
4.3鋼管樁施工
樁機安排就位后,挖埋護筒同時制備泥漿,開始鉆孔。鉆孔完成后,吊裝鋼管,填灌碎石然后注漿,當漿液泛出孔口時方可結束注漿,插入樁頂插筋。
4.4筏板施工
在基槽底部施做墊層,原樁周圍鑿毛,露出新鮮混凝土,采用植入技術將短鋼筋植入原承臺和樁基中,綁扎筏板鋼筋,并將短鋼筋、鋼管樁頂插筋分別與筏板鋼筋連成一體。鋼筋安裝好后,放出袖閥管注漿點位,預埋套管,灌注C30商品混凝土。
4.5 基槽回填
在筏板和袖閥管施工完成后,開始土方的回填恢復工作,回填采取分層回填夯實方式,回填到設計標高后,等盾構隧道施工通過房屋后,再按首層原間隔及樣式恢復管線、地臺和墻體、樓體。
4.6監測
在托換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地表下沉及建筑物變形的監測,通過對施工監測數據的分析和信息反饋,掌握托換施工造成建筑物變形的情況,及時修正設計參數以指導施工,對托換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控制,優化施工工序。
5 托換施工的關鍵工作
5.1 基槽支護及開挖
由于樁基托換是在既有建筑物上施工,因此基槽能否安全開挖是整個工程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基槽開挖前,應預計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搶險加固的準備工作。當基坑止水帷幕漏水、流土,坑內降水及開挖使坑外地面或道路下沉時,應立即停止坑內降水和挖土,并立即用粘土、水泥漿液或其它化學漿液等處理止水帷幕的滲漏,必要時重新補做止水帷幕。當支護結構變形過大,明顯傾斜時,可在坑底與坑壁之間加設斜撐。當坑邊土體嚴重變形,且變形還持續增加有滑動趨勢時,應視為基坑整體滑動失穩產前兆,應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反壓坑腳,待基坑穩定后再作妥善處理。
5.2 原承臺和樁基植筋
植筋技術是利用黏著和鎖鍵原理產生固結力,從而使鋼筋和混凝土之間產生有效、足夠強度的粘結力,達到如同預埋鋼筋的效果。
在托換過程中,原承臺與筏板能否有效連接是受力體系能否有效轉換的關鍵。因此,除對連接面進行鑿毛處理和涂刷界面劑外,還應采取植筋處理方案。本植筋采用¢25mm鋼筋,長400mm,水平和豎向間距為300mm,錨入原承臺內200mm。
5.3 監測
1)托換施工期間,必須對房屋基礎沉降、結構變形和裂縫開展等進行監測,并制定專門的監測措施。要求對樓房所有柱進行沉降監測,對樓房分別在縱橫軸兩個方向上監測傾斜度。
2)盾構機到達建筑物下部至通過后兩個星期,需對地表沉降、建筑物傾斜、不均勻沉降和裂縫開展情況進行監測。
6 施工注意事項
1)在施工前應對被托換的樁基進行坐標、高程的測量,并與設計圖紙進行對比,當差異較大時,應立即通知設計、業主等有關部門。
2)在施工前應進行建(構)筑物的鑒定,對既有裂縫等情況進行記錄。
3)對各種地下管線,如水管、煤氣、電纜等,要加強保護和監測,影響施工的要同有關部門協調進行處理。
4)新舊混凝土結合要牢固。具體措施如下:①為了讓新舊結構共同協調作用,將舊混凝土表面鑿毛,深度宜為10~20mm;②鑿毛后用水清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保證澆搗混凝土時界面是濕潤的;③鑿毛時若發現裂縫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臨時安全加固措施,并告知設計人員;④在新結構混凝土澆注前4h內刷界面處理劑。
7 結語
由于在城市內進行地下隧道施工,難免會下穿建筑物、構筑物等既有建筑,通過托換施工,能夠保證隧道在下穿建筑物過程中的安全。通過實例證明,根據工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工程地質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相關措施,才能夠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葉書麟,汪益基.樁基托換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1.
[2] 地基處理手冊編寫委員會.地基處理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3] 李登華.樁基加固及托換工程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02,(12):21.
[4] 麥茂欽,王學倫.樁基托換施工技術[J].經濟前沿:2004,(12):31.
[5] 彭芳樂,孫德新,袁大軍等.地下托換技術[J].巖土工程界:2003,(6):38.
[6] 謝婉麗,張林洪,阮莉.地基處理中的托換技術及應用[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1,(2):77.
[7] 崔紹安,陳育祥.植筋錨固技術的應用[J].廣東建材:20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