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結合某工程實例對預應力橋梁現澆連續箱梁支架和模板安裝施工工藝作進一步的介紹。
關鍵詞:預應力橋梁 現澆 施工技術
Abstract: combined with a project example of cast-in-situ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ox girder bridge bracket and template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qu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Key words: cast-in-situ prestressed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括
本工程起點樁號為K2+790,終點樁號為K3+650,全長860m,在西岸路口設置一處分離式立體交叉,即西岸路口跨線橋??缇€橋長400m,采用主線上跨常安路與慶云大道交接路口,跨線橋兩側設輔道,在跨線橋下設十字渠化平交。
跨線橋跨徑均位于直線段,橋梁中心樁號為K3+214.1。橋上設R=6500m的凸型豎曲線,橋上最大縱坡3.5%;橋上機動車道向外側設2%的橫坡。橋梁按整幅設計,橋寬26m,橋梁主跨采用40m,引橋采用30m跨,橋跨布置為:(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30+40+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5×30m)預應力箱梁+橋梁長度400m。
二、現澆箱梁支架
1、支架設計
箱梁現澆支架采用碗扣式鋼管滿堂支架,支架布置計算按主跨中最不利荷載進行,初步擬定立桿布置為:順橋向除支承線左右5.4m范圍為0.6m,其他為0.9m,橫橋向立桿間距除腹板位置為0.6m,其他均為0.9 m;步距為1.2 m,大橫桿采用8×10cm、小橫桿采用8×10c m的方木。小橫桿間距為0.2-0.3m,大橫桿按支架間距布置。
縱橫向每5m 在橫斷面設連續剪刀撐,兩側面及端面分別設置剪刀撐,與地面夾角45度~60度。為了保證扣件的受力均衡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在翼板、底板中間和兩端位置,方木下和第一層支架添加一根縱向鋼管增加整個支架的穩定性,在支架頂托之上設置縱向和橫向木楞,木楞之上安裝模板。
支架計劃投入、主跨和A段和B1段箱梁支架,共166.25米支架,并以此周轉使用。
2、支架搭設工藝流程
基礎準備-放線-立桿底座-立桿-橫桿-接頭鎖緊-腳手板-上層立桿-立桿邊接銷-橫桿。
1.放樣準備。在橋跨內測定縱軸線和上下游邊線;測定各排立桿位置,墊筑支架底座,測定其標高,計算立桿長度。
2.支架拼裝。
(1)根據布架設計要求,安裝立桿可調底座,然后將立桿插在其上。
(2)支架組裝宜先中間,然后向兩邊推進,不應從兩邊向中間合攏組裝??v、橫向支架組裝先立好跨中3個排架,第一層立桿拼裝校正后,固定縱橫水平連桿,再逐層上升。
(3)碗扣型支架的底層拼裝最為關鍵,其拼裝質量直接影響支架的整體穩定性,因此,要嚴格控制搭設質量.當拼裝完2層橫桿后,先用經緯儀檢查立桿垂直度和縱向直線度,再檢查橫桿的水平度,并通過調整立桿可調底座使橫桿間的水平度小于L/400,立桿垂直度偏差必須小于全高的1/500,頂部絕對偏差小于10cm;同時應逐個檢查每根立桿底座是否松動,如有不平或松動應旋緊可調底座,當底層支架符合搭設要求后,檢查所有碗扣接頭,并順時針旋轉扣緊,用鐵錘敲擊幾下即能牢固鎖緊;再接長立桿,立桿插好后,使上部立桿底端連接孔同下部立桿頂端連接孔對齊,插入立桿連接銷并鎖定。
(4)由于碗扣支架的桿件是長度一定的鋼管,搭設后支架頂面標高依靠上頂托來調節, 而上頂托調節標高的范圍只有5~25cm 左右,因此,施工準備時應測量支架基礎標高,結合箱梁底及翼板底標高確定立桿的組合使用,確保支架頂標高大致合適,減少上頂托的調節范圍。
4、支架預壓
為檢驗支架的受力情況及加載后的彈性變形情況,也為了消除砼施工前支架的非彈性變形,支架拼立好后采用超載預壓工藝。支架預壓采用特制1m3大砂袋用吊車吊裝加載,荷載為1.2倍的梁部荷載,縱向按每10米寬(預壓荷載分布應盡可能接近支架上的荷載分布的實際情況),從兩側向跨中進行對稱加載,24小時間隔搬運一次。
預壓時觀測三類數據,以分清支架的可恢復性彈性變形或不可恢復非彈性變形,一是測試支架底座沉降(測地基沉降量),二是頂板沉降測量(測支架沉降),三是卸載后頂板可恢復量測量,并用懸線吊鉛錘測支架總沉降量及側位移量(測支架加載后的垂直度)。測量時采用多點動態觀測以求得經驗沉降量(彈性變形部分),作為預調標高時參考。
施工預拱度的設置:
為保證成橋后橋梁變形控制在預計范圍內,在設置時,考慮如下因素:
調高考慮因素:支架梁在澆注荷載下發生的預期撓度,支架彈性壓縮變形值,模下各道分布橫撐方木的壓縮變形值,支架各節點間的非彈性變形值,預應力損失產生的變形值,橋梁自重引起的基礎沉降及跨中下撓度值。
調低考慮因素:預期的預應力張拉起拱值,張拉后的因收縮徐變導致的變形值
架體預壓前,支架按照設計標高調整,確保支架各桿件均勻受力。預壓后,架體已基本消除預壓荷載作用下地基塑性變形和支架各豎向桿件的間隙及彈性變形。預壓卸載后的回彈量即是箱梁在混凝土澆注過程的下沉量,因此,支架頂部的標高值最后調整為設計標高值加預壓回彈量。
1) 加載及卸載順序:
按荷載總重的0→25%→50%→100%→120%→50%→25%→0進行加載及卸載,并測得各級荷載下的測點的變形值;
2) 預壓時間:
荷載施加100%后,前三個小時每小時觀測一次,以后每三小時觀測一次,并測量各測點數據;壓重24小時后,再次測量各測點數據;預壓時直至24小時的累計沉降量不大于5mm時卸載,卸載后,按測得的沉降量及設計標高,重新調整模板標高,以保證砼施工后,底模仍保持其設計位置。預壓施工時,如用砂袋注意砂袋不要破壞測試基準點。
3) 觀測方法:
支架共設18個測點,地面沉降共設6個測點(測點布置見附圖);按照加載及卸載步驟分別測的各級荷載下的模板下沉量及地面下沉量,并在卸載后全面測得個測點的回彈量。
三、模板安裝
(1)底模:在支架上安裝縱橫木楞,木楞上安裝底模,底模板各種接縫要緊密不漏漿,在模板接縫上貼密封膠帶,保證接縫平順。
(2)外側模、內側模:箱梁底板鋼筋網片及肋板鋼筋綁扎完成后,在底模上以1米間距梅花形布置混凝土墊塊,并與鋼筋綁扎牢固,上下層鋼筋網之間安裝架立鋼筋,上層鋼筋網上設置墊塊以支撐內側模板。
內側模板之間設置多層水平鋼管支撐,頂托水平安裝用于頂緊模板。外側模板,與支架鋼管固定,同樣用頂托水平安裝頂緊模板。
內外側模板接縫背面設置木方,保證接縫平順不漏漿,為保證混凝土外觀的美觀,側模板的固定采用支架系統頂、夾的辦法,與支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不使用模板打孔穿拉桿的辦法。
(3)頂板底內模板:是在澆注完底板、肋板混凝土,并拆除了肋板內側模板后進行安裝。頂板底內模板用鋼管搭設支架,支架上安裝縱橫木楞,木楞上安裝模板,拐角處用方木加工成定型角模。
支架按承重架設計,間距不大于90cm×90cm,立桿頂端用頂托調節高度,設置兩層縱橫水平桿,同時設置剪刀撐,掃地桿和頂層水平桿以外的立桿自由端長度不大于15cm。
(4)翼板模:翼板底模采用可彎曲的竹膠板,在支架上安裝縱向鋼管,再安裝已經按設計曲線彎曲好的橫向鋼管(專用彎管機彎制),并用十字扣與縱向鋼管固定,在橫向鋼管上用10號鐵絲綁扎間隔為20cm 縱向8cm×10cm的方木,方木上安裝翼板底模,底模板各種接縫要緊密不漏漿,在模板接縫上貼密封膠帶,保證接縫平順。由于翼板底模橫坡度較大,在支架上要加強斜向支撐,保持支撐與底模板成90度夾角。考慮到澆筑砼時,翼板頂板的鋼筋較多,擬定在第二塊模板邊上頂端處安裝一條水平縱向5cmm×5cmm小木條作為翼板的施工縫,第一次澆筑砼時就澆筑到此木條處,此施工縫位置經已咨詢設計院,設置在彎矩為0的附近。
結語:通過現澆連續箱梁的施工,對施工工序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建立完整的施工流程,為以后的施工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