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斷層破裂帶是公路隧道施工中常見的一種地質現象,如認識不夠,施工不當,常會造成塌方,小則幾米,大則十幾米,不僅給隧道施工帶來極大地困難,而且延誤工期,耗費資金,給隧道的施工和運行帶來極大地安全隱患,本文結合實踐,對防塌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公路隧道施工;防塌技術
Abstract: The fault rupture zone is one of common geological phenomena in the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lack of awareness and improper construction often will cause collapse, with several meters to ten more meters, which not only brings great difficulty to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but also delay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consume the fund and causes security risks to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the collapse prevention technolog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collapse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 : U45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隧道施工如何防塌,其關鍵是嚴格采用正確的方法,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施工紀律,做到責任到人,提高隊伍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本文所論述的防坍措施,難免有遺漏之處,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一、常見的塌方的地形與部位
1、塌方地形
(1)在高水位富水區段:由于地下水豐富,圍巖受地下水影響較大,若措施不當易發生坍方。
(2)在石灰巖地層中:巖溶呈無規律性分布,隨時遇到意想不到的溶洞,若防備不及,溶洞內的填充物涌出或坍塌,也會給工程造成不利的影響。
(3)斷層破碎帶及斷層影響帶:因其圍巖破碎,自穩能力差,并含有大量的填充物和地下水,如處理不當極易發生坍方。
(4)巖層接觸帶:因其巖層不同,且大多伴有小構造,若重視不夠可能會發生坍方。
(5)埋深較淺地段:山嶺隧道埋深在200m 以下時,圍巖由于受到地表水侵蝕,巖層風化嚴重,如施工不當易發生坍方。
(6)高地應力段:在軟質圍巖中,由于受到高地應力的影響圍巖變形較大,若支護不力極易發生塌方。
2、塌方易發生部位
(1)隧道拱部:當采用先拱后墻法施工或拱部變形較大、支護強度不足時,易發生掉拱塌坍。
(2)隧道與隧道的交叉部位,即主洞與支洞交叉的部位,也就是通常所說昀交叉三角區,如果處理不當,支護不力,極易發生坍方。
(3)在水平巖層或近似水平巖層中,拱部易發生掉頂;在垂直巖層或近似垂直巖層中,邊墻易發生偏幫。
(4)隧道洞口:隧道洞口集埋深淺、石質較差、受力結構復雜等不利因素于一體,處理不當極易發生坍方。
(5)隧道拱腳:當采用半斷面法施工開挖下半斷面時,若拱腳支護不力,極易造成坍方。
(6)隧道墻腳:當進行檢底施工時,措施不當墻腳懸空時,致使邊墻失穩而發生偏幫。
二、隧道施工調查
施工單位在進洞前必須對隧道洞口段實際地形地貌進行勘察、測繪,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據。隧道洞口段有三種情況:
(1)具備進洞條件,施工場地滿足施工需要。
(2)洞口不具備進洞條件,或施工場地狹窄,不能滿足施工需要。
(3)洞口雖具備進洞條件,施工場地也能滿足施工需要,但地質條件較復雜,需要采取的加固措施不經濟,或從正面進洞易引起坍方,增加工程成本。
三、選擇正確的進洞位置,進洞施工防塌
1、進洞位置的選擇
(1)對于具備進洞條件的洞口,制定詳細的進洞施工方案,安全穩妥的從正面進洞。
(2)對于地質條件復雜的洞口,應對從正面進洞和設置橫洞兩種方案作詳細的經濟比較,選擇較為經濟合理的進洞方案。
(3)對于不具備進洞條件的洞口,應及時向設計部門提變更設計,并選擇合適的位置設橫洞。
2、洞口防坍塌措施
(1)直接進洞
?、贋闇p少植被的破壞,應盡量減少刷仰坡或不刷仰坡,一般埋深達到1.0m 以上時,即可采用暗挖施工。既減少了明挖量、保護了周圍環境,又降低了工程成本。
?、诙纯谕馔潦介_挖時,不應一次開挖到隧底設計標高,應開挖至隧道起拱線標高(或上半斷面標高)即可,兩側邊坡應隨開挖隨進行錨噴網支護。
?、郛斆魍诘降乇砭嗨淼拦绊?.0m 以上時,即可采用暗挖法進洞施工。
?、馨低谑┕で埃陂_挖輪廓線外打超前鋼管或錨桿。在洞口外架設2-3 榻鋼支撐,間距0.5m 至0.5m—0.7m,鋼支撐與仰坡防護層聯為一體。石質非常破碎時,管棚內應采用超前注漿,對圍巖進行加固。
?、菡_階法開挖進洞,按設計作好支護施工臺階長度5m 左右,逐步開挖進洞,并封閉成環。
?、薅纯诙伍_挖支護完畢,為確保安全,應及時施作二次襯砌或明洞和洞門。
⑦洞口段爆破施工時,應作安全防護,防止飛石傷人。
?、品聪蚴┕こ龆?/p>
?、偻ㄟ^橫洞轉人正洞進人洞口段施工時應采用正臺階法施工,并架設鋼支撐,施作噴錨支護。
②接近洞口時應縮短開挖進尺,從上部以小斷面開挖出洞,打穿后應從外部清除仰坡危石,并對洞口周邊及仰坡施作噴錨支護。
四、采用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測量技術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一般采用超前地質預探預報技術、監控量測技術等手段預報隧道開挖前方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監測支護結構受力變形情況,為設計變更及施工中采取相應的施工方法和支護手段提供依據。
1、預報技術
?、俚刭|雷達,利用電磁波的反射原理,探測開挖面前方30m 范圍內及隧道底部的地質狀況。地質雷達對空洞及溶洞的探測效果較好。
?、诩t外線探水,紅外線探測儀通過接收巖體的紅外線幅射強度,根據圍巖紅外輻射強弱來推斷掌子面前方30m 范圍內或周圍區域是否存在含水體。
③TSP202 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勻地層巖體中產生的反射特性來預報隧道開挖面前方及周圍一定區域內的地質狀況。該系統可方便快捷地預報開挖面前方200m 范圍內地質情況,從而為施工方法和支護手段的選擇提供依據。
④地質素描:地質素描是傳統地質預報手段,通過開挖后的圍巖節理發育情況,經過分析整理,預報前方地質的變化趨勢。目前,可通過數碼技術對圍巖節理進行拍照,輸人電腦,由專門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菟姐@孑1 探測:在開挖面打水平鉆孔,根據巖芯和鉆進情況,預報前方地質狀況,調整修正儀器探測預報中的不足。
⑥綜合預測,根據各種儀器和手段獲得的信息,進行室內分析整理,最后做出較為準確的地質預報成果,及時有效地指導隧道施工。
2、監控測量技術
監控量測主要是利用各種量測手段監控施工支護和圍巖的受力變形情況,為施工支護參數的選擇提供依據
(1)支護結構受力量測
在支護結構中埋設量測元件,通過儀器對支護結構的受力情況進行監控,為調整支護參數提供依據。在多數隧道施工中,一般不進行支護結構受力監測。
⑵圍巖變位量測
在開挖支護后的圍巖表面設置固定量測點,定期量測圍巖變位情況,以便及時采用補強措施,阻止圍巖變位過大,防止坍方。
五、采用正確的施工方法
1、常用施工方法
如何選擇安全、合理、實用的施工方法與圍巖級別和隧道斷面大小密切相關,若施工方法選擇不當,就有可能在施工時造成坍方。
2、淘汰老舊施工不合理方法
隨著隧道施工技術和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完善,有些施工方法過于陳舊老化,已在現代隧道施工中被逐步淘汰,如漏斗棚架法、半斷面法、先拱后墻法、先墻后拱法等。
六、加強施工管理,防止事故
在隧道施工中,每道工序都要有嚴格的施工紀律,確定的施工方案、方法和支護手段不得隨意更改。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引人動態設計機制,及時準確地根據實際地質情況變更原設計,調整支護參數。
?、谑┕で熬幹茋栏裨敿毜氖┕そM織設計,從技術上保證防坍措施的落實。
?、圪Y源配備能滿足隧道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需要。
④樹立“不坍就有進度,不坍就是效益”的指導思想,從思想上樹立防坍意識。
?、荽_立施工技術人員的權威.建立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否決制。
?、藿⒔∪┕す芾頇C構,從組織上保證防坍措施的落實。
七.結語
在公路隧道工程中常采用鉆爆法施工,如何防止坍方是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關鍵,下面從隧道洞口段施工、隧道常用的施工方法、支護手段及施工管理等方面進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