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南京地鐵鼓樓站~玄武門站區間隧道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隧道穿越軟~流塑地質段,該段土層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強度低,易產生蠕動現象,開挖后自穩能力極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施工中采用大管棚結合小導管超前預注漿和掌子面注漿施工方案,順利的完成了隧道的施工,確保了周邊建(構) 筑物的安全。
關鍵詞: 隧道工程;淺埋暗挖;大管棚;小導管;施工技術
南京地鐵鼓樓站~玄武門站區間隧道是南京地鐵一期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處南京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工程環境極其復雜,隧道北端隧道穿過地層為軟流塑狀淤泥質粉質黏土,隧道上方地面有多幢2-7層建筑物。南京地鐵鼓樓站~玄武門站區間隧道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隧道穿越軟~流塑地質段,該段土層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強度低,易產生蠕動現象,開挖后自穩能力極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經多方論證比較,采用大管棚結合小導管超前預注漿和掌子面注漿施工方案,其施工方法簡單,方便快捷,投資少,順利的完成了隧道開挖的施工,為后續主體結構的施工爭取了時間,論文詳細介紹了該工程的施工。
1 工程概況
南京地鐵南北線一期工程鼓樓站~玄武門站區間隧道為礦山法施工區間,從鼓樓站北端K10+337.7起,沿中央路西側向北,在傅厚崗附近穿過中央路,再沿中央路東側向北至玄武門站南端K11+401.3止,區間隧道右線全長1063.6m;左線隧道全長1064.094m雙洞單線,線間距17.2~13.0m。區間隧道穿越Ⅰ、Ⅱ、Ⅲ類圍巖,其中Ⅰ類圍巖段中部分地段穿越軟~流朔狀粉質粘土層,施工較為困難。區間南端設有停車線,該段結構斷面大,變化多,工序復雜,施工困難。工程具有如下特點:
(1)地質條件差,流塑狀淤泥質粘土地層,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低強度、易產生蠕動,間夾薄層粉土及粉細砂透鏡體,含水豐富;I、II類圍巖道長度占95.33%;地下水位淺,局部豐富;覆蓋層薄,隧道埋深8—17m;
(2)斷面復雜,雙洞單線,在停車線區段,形成了單線隧道、雙線隧道和三線隧道不同斷面大小的隧道,各種斷面交錯布置,轉換頻繁,開挖斷面從6.2×6.32m2到17.438×11.271m2,其最大斷面積為159.46m2,它是目前粉質粘土地層中國內最大跨地鐵隧道斷面。渡線區段多洞室構成的洞群,斷面轉換次數達22次。兩洞室最小凈間距為0.348m。
(3)本區段的地質條件復雜,主要是軟~流塑粉質粘土層,土層壓縮性高、靈敏性高、強度低,易產生蠕動現象,層間夾的薄層粉土~粉細砂構成地下水的水平通道,使該層含有較多地下水,開挖后自穩能力極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
2 軟流塑地層淺埋暗挖隧道施工技術
2.1 整體施工方案
隧道開挖施工時采用臺階分步法開挖,長管棚結合小導管注漿和掌子面超前預注漿法,是在隧道拱部打設長管棚和小導管注漿,對拱部進行加固和超前支護,并對隧道掌子面的地層進行注漿改良,然后在管棚和加固拱圈的保護下進行開挖、支護與襯砌,該方法在軟弱地層淺埋隧道施工中能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然后在管棚和加固拱圈的保護下進行開挖、支護,該方法在軟弱地層淺埋隧道施工中能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
2.2 施工技術及施工要點
拱部150°范圍設立管棚支護,注漿加固范圍1.5m,大管棚采用35m長φ108鋼管,鋼管打孔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大管棚搭接長度3m,環向間距0.35m。短導管3m長φ32普通水煤氣管,搭接長度1.5m,環向間距0.35m。掌子面采用13m長、直徑φ42PVC劈裂注漿管,搭接長度4m,間距0. 5×0. 5m。下臺階施工時,對上部鋼架拱腳處,應采用跳槽開挖,及時支撐開挖后的拱腳,先開挖一側設置2根φ32普通水煤氣管長2.5m鎖腳錨桿,鎖腳錨桿置入角度60°。其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所示。
2.2.1超前預支護大管棚施工
超前預支護采用Φ108大管棚,長40米,環向間距0.35m,拱部150O范圍內布設,管棚搭接3~4m,管棚采用花管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漿。
1)開挖管棚工作室:在軟弱圍巖中開挖工作室,要加強支護,進行混凝土襯砌;管棚工作室長6m。為便于架設鉆機,安設鋼管,工作室應挖至隧道開挖線以外0.8m。由于I類圍巖段隧道較長且為弧線,根據現有水平孔鉆進技術條件,隧道分段施作管棚。首先施工第一段管棚工作室,施作第一段管棚,注漿后進行隧道掘進。第一段管棚段開挖31.6m后,進行第二段管棚工作室施工及鉆孔,縱向管棚搭接長度3.0m。以此類推,完成管棚超前支護施工。
2)搭設平臺、安裝鉆機、測定孔位(見圖1所示):開孔前必須檢查設備,保證設備狀況良好,對組合好的鉆具要檢查絲扣聯接是否緊密。按管棚孔設計方位要求固定鉆機,跟管鉆進放入管棚鋼管。為了保證鉆孔精度,開孔段鉆進是關鍵。鉆進前10~20m時,要反復校核鉆桿方向,調整鉆機位置,并用羅盤及掛線檢測偏斜無問題后方可繼續鉆進。管棚管下入孔內前要先配管,保證管棚管的同心度。
3) 注漿:注漿采用前進式注漿,利用自制的注漿套管與管棚用套絲連接,注漿套管上準備由出氣管與進漿管,由閥門來控制開關,如圖5-6所示。然后安裝20mm塑料管作為排氣管,連接注漿管等各種管路,利用錨固劑加固掌子面與管碰見的孔隙,防止漏漿。注漿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水玻璃模數2.6,25~35BeO,水灰比0.6~0.8,水泥水玻璃體積比1:1,注漿壓力0.8~1.5MPa。注漿時,采取低壓力中流量注入,注漿過程中壓力逐步上升,流量逐漸減少,當壓力升至注漿終壓時,繼續壓注10分鐘,才結束注漿。注漿效果檢查采用分析法,注(壓)水試驗,開挖取樣等方法進行,達不到結束標準,應補充重新注漿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2.2.2 超前預支護小導管施工
1)小導管制作:超前小導管采用φ32×3.25mm普通鋼管,管長4.0m,注漿管一端做成尖形,另一端焊接上鐵箍,在距鐵箍端1.0~1.5m處開始鉆孔,鉆孔沿管壁間隔200mm,呈梅花型布設,孔位互成90°,孔徑8~10mm。
2)小導管施工:通過在隧道拱部超前打入帶孔眼的導管,并注漿。小導管采用3.0m長φ32普通水煤氣管,搭接長度2.0m,環向間距0.30m,漿液采用HC- T凝膠時間可調注漿材料(超細)單液漿或水泥—水玻璃雙漿液。小導管采用不開孔直接頂入地層施工。
3)小導管超前注漿: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水玻璃模數2.6,25~35BeO,水泥漿水玻璃漿液體積比1:1,水灰比0.6~0.8,注漿壓力0.8~1.5MPa。
2.2.3 掌子面加固施工
掌子面采用L=10m小導管進行注漿加固,掌子面注漿加固如圖7所示,導管間距1.0×0.75m,梅花型布置,小導管為Φ42PVC劈裂注漿管,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漿液劈裂注漿,注漿參數如下:(1)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2)水玻璃模數2.6,25~35BeO ,水泥漿水玻璃漿液體積比1:1;(3)水灰比0.6~0.8,注漿壓力0.5~1.0MPa;(4)止漿墻為25cm厚C20網噴砼。
如注漿效果不理想,我們將采用流動性大、注漿效果較好的新型材料,如HC-T凝結時間可調注漿材料。注漿孔的布置采用等邊三角形全斷面布置,注漿的先后順序:先四周,后中間,中間布置一排水孔,以利于軟土地層中的滯水在注漿過程中受到擠壓時順利排出。
2.2.4 開挖及初期支護
為保證施工安全,開挖采用臺階分部法施工。上臺階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及時進行掛網初噴,架立格柵鋼架,每個拱腳施作兩根鎖腳錨桿,鎖腳錨桿為Φ25中空錨桿,L=2.0m,施作邊墻3.5m長、環縱向間距1.0m的置入式中空注漿錨桿、注漿,及時架設I16工字鋼臨時仰拱。如地質條件不好,開挖時如掌子面不穩,則每次開挖后均采用網噴砼封閉掌子面。噴砼均采用雙快(硫鋁酸鹽)水泥。初期支護施工完成后,立即對初期支護背后進行回填注漿加固。
2.2.5 基底加固
在進行仰拱初期支護噴砼之前,打設Φ42鋼管,鋼管間距50×50cm,待施作完初期支護噴砼之后,進行劈裂注漿加固。漿液為水泥—水玻璃雙漿液,注漿參數如下:(1)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2)水玻璃模數2.6,25~35BeO ,水泥漿水玻璃漿液體積比1:1;(3)水灰比0.6~0.8,注漿壓力1.0~1.5Mpa。
2.2.5 防水與二次襯砌
防水層和二次襯砌施工在開挖完成,初期支護結構穩定后施工。施工先施工仰拱,邊墻和拱部一次澆筑成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2.3 施工技術體會
根據多年軟弱地層中的施工經驗,隧道開挖一次支護應從上而下,襯砌結構應從下而上。其關鍵是如何控制拱部、掌子面的穩定及落拱封閉前的下沉。其各工序施工控制點如下:
1)大管棚應采用頂入法施工,避免鉆孔難于成孔和塌孔現象的發生,同時減少了地面沉降。對掌子面進行PVC管后退式全斷面注漿加固,注漿順序從周邊向內圈依次注漿,壓力控制在0.8-1.0Gpa,并噴20cm厚C20混凝土封閉,很好的解決了軟流塑掌子面不穩定現象。
2)施工中要重視開挖過程中的時空效應,就是開挖弧形導坑和架設格柵拱、噴混凝土要快,連續作業,一般應控制在最短時間(7~8h)內完成。
3)軟流塑施工中鋼格柵拱腳下鋪設鋼板,鋼板寬度與鋼拱架匹配,縱向長度50cm,并架設臨時仰拱,拱部格柵與臨時仰拱應連接牢固。臨時仰拱噴砼封閉,形成整體剛度。
4)上臺階開挖時,拱腳應高出臺階10~20cm,避免積水。對初期支護背后應及時進行充填注漿,以充填初期支護背后空隙,防止下沉。漿液采用1:0.5~1:1水泥砂漿填充,壓力0.2~0.3MPa。上臺階長度應控制在一倍洞徑(5~6m),充分發揮掌子面的空間效應。
5)整個施工過程應嚴格按照動態設計、動態施工、動態管理,要及時進行信息量測與反饋,及時測量,及時處理。更要突出快的決策、機制,這是安全通過的重要條件。
6)加強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施工縫處的處理,必須做到無污泥、浮碴,以免初支閉合后出現滲漏水。房屋出現裂縫的加固處理采用灌注環氧沙漿和粘貼玻璃纖維補強,很好的解決了因地面沉降造成的房屋裂縫。針對地面及房屋的沉降控制標準應該視現場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不超過30mm。
3 施工安全措施及效益分析
3.1安全防范的要點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主管安全施工生產的項目副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項目總工程師全質量室,各班組設安全員,配齊配強專業技術為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的技術負責人。經理部設安全質量部,各施工隊設安人員。其工程要點如下:
1)加強全過程的開挖、支護工作,做好監控量測,控制地表沉降,避免隧道塌方。
2) 加強對既有建筑物的保護,避免出現變形、開裂、倒塌事故,重點防護右線K11+225~K11+401.3段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污水管線。
3) 防止機械傷害、觸電、高處墜落事故。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
3.2 效益分析
采用本施工技術,施工環境好,施工造成的污染小,采用的措施保證了建筑物和地下管線安全,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保證了建筑物和地下管線安全,施工對周圍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生活生產無影響;保證了工期,保證了地鐵的按期運營。同時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效,和原定的凍結法方案相比,減少了投入。
4 結論
南京地鐵南北線一期工程鼓樓站~玄武門站區間隧道為淺埋暗挖法施工,區間隧道右線全長1063.6m;左線隧道全長1064.094m雙洞單線,線間距17.2~13.0m,埋深約8m。采用采用大管棚結合小導管超前預注漿和掌子面注漿施工方案,克服了上述不利條件,保證了施工進度和安全。通過本工程的施工總結了一套淺埋暗挖地鐵隧道穿越軟~流塑地層的施工工藝,積累了施工經驗。順利的完成了隧道的施工,確保了周邊建(構) 筑物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鳳蓉. 城市地鐵穿越軟流塑地層段的設計施工技術[J]. 隧道建設 , 2007,(01)
[2] 袁正輝, 賀美德. 地鐵隧道施工對地下管線的影響[J]. 市政技術 , 2006,(05)
[3] 謝晉水, 王壽強, 王華偉. 軟流塑地層中地鐵豎井施工技術[J]. 鐵道標準設計 , 2004,(06)
[4] 陳進杰, 馮衛星, 趙玉成. 軟塑性土質隧道地表劈裂注漿加固技術的試驗研究[J]. 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 , 1995, (03)
[5] 陳志良. 超淺埋暗挖隧道施工技術研究[J]. 鐵道標準設計 , 2004,(10)
[6] 黃俊,張頂立. 地鐵暗挖隧道上覆地層大變形規律分析[J]. 巖土力學 , 2004,(08)
[7] 吳波,高波,索曉明. 地鐵隧道開挖與失水引起地表沉降的數值分析[J]. 中國鐵道科學 , 2004,(04)
[8] 張云. 淺埋暗挖隧道近接建筑沉降控制技術[J]. 隧道建設 ,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