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瀝青路面開裂是各國瀝青路面使用中均會碰到的主要病害之一,無論是冰凍地區,還是非冰凍地區,只是各自的裂縫嚴重程度不同而已。裂縫是瀝青路面最常見的一種破損形式,它的危害在于水分通過裂縫不斷下滲,損壞路基,導致路面承載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損。
1裂縫類型及成因分析
1.1橫向裂縫可分為荷載性裂縫和非荷載性裂縫兩大類。荷載性裂縫是由于施工質量低劣,或由于車輛嚴重超載,致使瀝青面層或半剛性基層內產生的拉應力超過其疲勞強度而斷裂;非荷載性裂縫是橫向裂縫的主要形式,由于冬季氣溫下降,瀝青路面或基層收縮而產生裂縫,它一般是與道路中心線垂直的橫縫。
1.2縱向裂縫。一種情況是由路基壓實度不均勻,路基產生不均勻沉陷或凍脹作用引起的;另一種情況是瀝青混合料攤鋪時間過長,接茬處未處理好,壓實度未達到要求,在行車荷載和各種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縱縫。
1.3網狀裂縫、龜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體強度不足,瀝青面層老化而引起的,其原因可能是路基、路面壓實度不夠,路面材料配合比不當或未拌和均勻等,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現橫向或縱向裂縫后未及時封填,致使水分滲入下層,尤其在融雪期凍融交加,加劇了路面的破損。
2預防措施
2.1要合理確定瀝青路面結構,瀝青面層的裂縫大部分是瀝青面層本身由于冬季氣溫下降收縮而引起。故應選用符合交通瀝青技術要求的瀝青,控制瀝青用量,精選礦料,合理組成級配等均有效減少裂縫。
2.2要精心施工,確保各結構層的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對半剛性基層要做到很好養護,防止其產生的裂縫反射到表面層,面層的接縫也要處理妥善。
2.3進行科學養護管理,加強路面保潔,確保排水性能良好,免受雨水對路面、路基的長時間侵蝕。嚴禁超載車輛通行,對裂縫及時科學的處理,避免裂縫進一步擴展。
2.4提高路基工作區的強度和穩定性。路基是路面的基礎,路基工作區又是路基經受行車荷載影響較大的深度區域,路基工作區的強度主要是在填筑過程中形成的。必須嚴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藝,確保路基強度。填筑材料首選石、礫、砂類土,其次選用含礫、砂低液限粘土,再次選用低液限粘土。粉質土和有機土不能用于填筑路基。
路基填方處理不到位,或填挖結合部處理不當,產生不均勻沉降,導致半剛性基層過度開裂,甚至出現斷縫。由于超載的緣故,路基強度、穩定性、剛度明顯不足,在實際使用中,路基路面就會產生裂縫、沉陷、車轍、變形過大等病害。
2.5控制半剛性基層本身收縮裂縫。在施工方面,由于半剛性基層摻配料中,細集料過多,或水泥含量偏高,使得半剛性基層剛性有余、柔性不足,在車行過程中產生震動裂縫。半剛性基層攤鋪碾壓過程中,含水量過高會出現泌水現象,含水量過低導致碾壓不密實,控制半剛性基層碾壓時的含水量為最佳含水量的0.9倍,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
一般情況下,半剛性基層厚度較大,水化熱較高,如果養護不到位,很容易產生熱拉裂縫,在基層施工完成后,加強基層養護,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濕砂進行養護,養護結束后,立即噴灑瀝青乳液,做成透層或粘層,然后盡快鋪瀝青面層。
2.6設計排水要合理。設計排水不合理產生裂縫,建成路面由于設計排水不合理,或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排水不暢,使半剛性基層長期被水浸泡,導致內部結構破壞,產生花紋形開裂現象。設置合理的排水系統,有水即排,排水務盡,使基層經常保持一種干燥狀態。
2.7保證層間結合良好。分層攤鋪,層間連接不好,分層狀態下,上層基層厚度變薄,不能抵抗車行時的沖擊,產生開裂。
3瀝青路面處理措施
3.1 嚴格控制混合料中小于0.075以下的顆粒含量當細集料增加時,混合料的溫縮系數隨溫度降低的變化幅度越來越大。溫度越低,細粒料對溫縮的影響也越大。因此,半剛性基層一般在高溫季節中建成,成型初期內部含水量大,且未被瀝青面層封閉。此時基層內部的水分必然要蒸發,從而發生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縮。同時,環境溫度也存在晝夜溫差,所以,修建初期的半剛性基層同時受到干燥收縮和由晝夜溫差引起的溫度脹縮疲勞作用的綜合效應,這個階段是以干燥收縮為主,溫度收縮為輔的綜合過程。經過一定齡期的養生,半剛性基層鋪筑瀝青面層后,由于基層內相對濕度增大,使材料的含水量有所回升且趨于平衡,這個時期半剛性基層的收縮主要是溫度收縮。規范中水穩層的顆粒組成范圍規定:集料中0.5mm以下細粒土有塑性指數時,小于0.075以下的顆粒含量不應超過5%,細粒土無塑性指數時,小于0.075以下的顆粒含量不應超過7%。基層剛性越大,越易產生干縮性裂縫,縫寬也越大,所以規范規定水泥劑量≦6%。
3.2杜絕雨天鋪筑,盡量避免高溫天氣施工。鋪筑完成的路面基層,要覆蓋灑水養護,保證至少七天之內保持濕潤狀態。消解前期高峰期水泥水化熱,避免熱拉裂縫。
3.3當路基處理不到位時,要在鋪筑基層前加鋪土工格柵,加強抗拉抗剪強度,以保護基層過度變形。
3.4根據氣溫、濕度調整配合比,盡量控制填料在碾壓過程中和最佳含水量的偏差值在±2%之內,保證壓實效果。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和碾壓時的最佳含水量:一般的水泥穩定砂礫基層其設計強度通常為3~5Mpa。設計強度越高,所需水泥用量越大。越易產生干縮性裂縫,縫寬也越大,所以規范規定水泥劑量≦6%。
3.5攤鋪機攤鋪時,必須保證均勻分料,水平等厚攤鋪,盡量選擇大功率一次性的攤鋪機械,避免一層分成兩層的情況,使層厚“打折”。
3.6實際上,許多收縮裂縫是由于不注意養生造成的。水分蒸發過大,或者時干時濕,甚至長時間暴曬。水泥穩定碎石在強度形成過程中,需要消耗水分,尤其是在強度形成初期,養護不良則收縮性大,同時材料自身的抗拉強度低,極易形成裂縫。因此,在鋪筑瀝青混凝土下面層前,要隨時做好基層的養護工作。攤鋪完成后,要及時用尼龍布、麻袋布覆蓋進行灑水養護,防止基層因混合料內部發生水化作用和水分的過分蒸發引起表面的干縮性裂縫現象。如果在冬天施工溫度較低,則可以用一層塑料薄膜再加上二層土工布覆蓋保溫,不一定需要灑水養護。
3.7可能的情況下,養護期結束,立即進行瀝青封層或透層油的施工,及時攤鋪瀝青混凝土面層,這樣水穩層裸露在外面風吹日曬雨淋的時間短,能有效地減少“重復干縮”產生的裂縫。這個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3.8選擇有利的季節或時間進行水穩基層的施工:水穩基層施工最好選擇在年平均氣溫時期施工。由于此時氣溫變化不大,結構內溫度應力較小,水穩層不易產生熱脹冷縮的現象。施工時的氣溫與一年中最冷或最熱時的溫差越大,越易產生溫縮性裂縫。如果在夏天酷暑條件下施工,最好能選擇在早晚的時間,盡可能避開中午時間進行攤鋪,并要加強覆蓋灑水養護,保證水穩層處于濕潤狀態。冬天氣溫低于5℃時,一般不能進行水穩基層的施工。應在第一次重冰凍(-3~-5℃)到來之前半個月到一個月內完成。
4結束語
瀝青道路表面質量是道路內在質量的反映,預防瀝青路面裂縫與提高公路質量是聯系在一起的,加強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提高投資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在道路投入運營期間,為確保道路暢通,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2] JTJ052-200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實驗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