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和運輸事業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市政道路建筑范圍也越來越大。在這種狀況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術也逐漸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市政道路的路基是整個市政道路建設中的主體工程,作為市政道路路面的基礎層,路基不僅要承載著巖土自身的重量,而且還需要承受來自路面的負荷。能否確保路基施工中的質量,對于路面的使用強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就我國市政道路建設的實踐來看,市政道路路面的破裂通常都是由于路基排水設施不合理、路基沒有達到壓實要求等造成的,一旦出現問題,不僅需要的投資較大,而且還不容易修復。最近一段時期以來,隨著我國市政道路建設的迅猛發展,市政道路建設中的路基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加強我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重要性已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因此,筆者就我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問題進行了論述。
一、著眼把握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質量要求
市政道路土基是道路質量的根基,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基本條件。為防止路基結構在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發生整體失穩,發生不允許的變形或破壞,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來保障路基整體結構的穩定性。為保證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產生超過容許范圍的變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
(一)穩定性
加強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術質量,首先要求所建設的路基應當具備足夠的穩定性。為了防止市政道路投入使用之后出現由于車輛負荷以及自然界外力的作用而導致市政道路路基發生失去穩定性、路面發生變形或者破損等現象的出現,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條件,采取多方面措施來確保整個市政道路路基結構的穩定性。
(二)強度
加強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術質量,要求所建設的路基應當具備足夠的強度。只有在市政道路路基具備了足夠強度的狀況下,當市政道路路基遇到強大外力的沖擊時,才不會產生超過有關標準規定的變形。所以說,保證市政道路路基的強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水溫穩定性
加強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術質量,要求所建設的路基應當具備足夠的水溫穩定性。市政道路的路基由于受到地面水以及地下水的共同作用,會給其強度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從這一層面上來看,為了保證市政道路路基在當地水文狀況的影響下保持一定的強度,應當使市政道路的路基具備相當的水溫穩定性。
二、加強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一)路基填筑施工技術
就一般情況而言,市政道路的路基都是用自然土來進行建筑的。為了達到市政道路路基建設的相關要求,在進行路基填筑施工之前,應當對施工現場的自然土進行相關的實驗與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明確自然土的物理力學特征與性質。除此之外,還應當檢測施工現場自然土的最佳含水量以及最大干容重,通過得出的檢測報告來進行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指導。從現有的檢測分析結果中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土質顆粒越細,其相應的回彈模量也就越低,反之則反。而砂性土回彈模量比較高。所以說,這就是在進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材料的選取時應當偏好于砂性土的原因所在。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現場,應當選擇那些塑性指標比較低的土來作為路基填筑的作業材料。例如,在采用石方與土方的混合材料進行路基填筑作業時,一定要注意所用材料的最大直(粒)徑以及鋪設(筑)的厚度,并進行嚴格的控制。所有的填石孔隙都要使用小石料或者石屑進行人工填滿鋪平作業,填料不得離析。在壓路機的碾壓過程中,應當使用小石料或者石屑進行連續的填隙,一直進行到作業面平整均勻為止,通常情況下只需要碾壓一遍就可以了。
(二)路基壓實及質量檢測
由于不同的路基填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所以在進行路基填筑材料的選取時應當從施工現場的具體環境出發來進行選擇。其中,對路基壓實作業具有重大影響的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是應當是慎重考慮的因素。在進行路基填料的施工過程中,除了填石以及含石量大于的土石混填料以外,所采用的其他材料都會對整個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產生必要的影響。
關于狹窄面積以及一些特殊部位的壓實作業也是應當引起施工注意的重要問題。“特殊部位”指的是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段的交匯部分,建筑工程的臺背、墻背等施工器械無法進行作業的地方與環節。關于特殊部位的壓實作業一定要引起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設計者的足夠重視,在進行路基填筑之前,要慎重選擇所要填筑的材料。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小型機器設備完成碾壓工作,在壓實作業過程中要對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加強控制。
(三)路基排水技術
1、路面排水
雨水排出路面通常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完成的:第一種是集中排水,第二種是分散排水。集中排水指的是在硬路肩外側設置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現澆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以其與硬路肩路面構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一段間距就設置一個泄水口,與路堤邊坡急流槽銜接,通過這種方式將雨水排到坡腳排水溝中。對于超高路段的排水,則可以通過設在中央帶的圓形開口排水溝或者雨水井進行排除。在我國降水量比較少的西北地區的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通常都是選擇在中央分隔帶設過水槽排水的方式來完成的。分散排水的路面排水方式,常見于西北地區地勢比較平坦的長路段,除了需要硬化路肩以及加固路基邊坡之外,在經過地下水位較高的綠洲地帶,還應當注意防止邊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長擋住橫向排水出路,從而影響排水效果,造成路表積水問題的產生,對于這一問題的改進措施是硬化路肩,設置路肩排水溝,增大溝坡排水。
2、地面排水
普遍采用漿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預制板塊也開始廣泛應用。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設施是邊溝、截水溝、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對于市政道路上的排水溝渠,一般都要求鋪砌防護。市政道路通過水網地段的路基,過去逢溝設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進,對路線兩側的灌溉溝渠重新系統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線的排灌涵洞,從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質量。
3、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的特點是以滲透力式排水,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溝、盲溝、滲溝、滲井等,當水流量較大,多采用帶滲水管的滲溝。傳統的沙礫料反濾層多改用有反濾功能的土工織物,近幾年研制的帶有鋼圈、濾布和加強合成纖維組成的加勁軟式透水管直徑在8 厘米至30厘米之間,很適用于地下排水。
(四)路基防護施工技術
1、實施坡面防護
近年來,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市政道路的邊坡多采用種草防護邊坡較高時,采用砌石框格種草防護。由于西部干旱缺水,邊坡種草防護類型的選擇很重要,現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帶,即將草籽、肥料和土均勻拌和裹于土工物內,當草籽發芽也長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無紡布纖維自然腐爛,不會污染環境,效果很好。
2、實施支擋防護
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多用于石料豐富、墻高較低、地基較好的場合。擋土墻用于支擋防護目前仍占主要。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和板柱擋土墻其受力比較合理,墻身圬工體積小,也已廣泛應用于公路路基的防護。垛式擋土墻易于調整墻的高度,并采用預制構件拼裝,是一種特殊型式的擋土墻。
3、實施沖刷防護
防護沿河路基邊坡免受沖刷仍多采用直接防護。傳統的砌石、拋石、鐵絲石籠、擋土墻等有所改進,用高強土工格柵代替鐵絲做石籠,用聚脂或聚胺脂類土工織物混凝土護坡模袋做成的護面板防護受水沖浪擊的邊坡,很能適應土體不均勻沉降。
三、結束語
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技術是一個關系到整個建設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但是又容易被社會公眾所忽略。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術問題直接關系到整個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質量。所以,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依據施工要求與程序,結合工程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在此基礎上,還應當不斷加強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改進與完善,積極進行施工新工藝、新手段、新設施的創新與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夠使關系廣大民生的市政道路建設質量得到切實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