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城市交通的13益發展,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路面使用品質。要做到路基的堅固而穩定。必須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質量的路基工程。路基作為道路的基礎,在公路工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它是工程設計藍圖與原地質地貌直接結合部,受自然環境影響因素較多,施工難度較大,并且施工工期較長,工程造價占總造價的比例相對較少,因此路基工程施工經濟效益相對較差。根據多年施工管理經驗總結,認為需把握好幾個關鍵環節。
1 施工準備階段
路基施工準備階段是路基工程施工總體部署、調查作業范圍水文地質及工程量、制定施工方案、編排施工進度計劃以及開工前的人員、機械、材料等方面準備的階段,該階段準備充分與否是直接關系到路基工程施工能否正常進行的關鍵環節,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1在工程所在地要詳細調查了解公路沿線(包括路基基底)及土源等作業范圍內的土質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數及含水量情況,制作標準擊實試驗和土的強度試驗(CBR值),制定施工方法。根據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分類、整理,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制定出路基各種不同類型土質、含水量的切實有效的施工方法及路基基底處理方案,防止在施工中出現盲目性,避免走彎路,以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
1.2調查了解工程所在地全年氣候特點,統計往年在施工期由于陰雨影響的天數,制定相應的作業方案及相應措施,并注意氣象形勢預報,以便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作業計劃和作業方案。
1.3論證施工工序、作業方案,對第一道工序至最后一道工序的作業方案全過程進行論證,排隊檢查有無人力、機械閑置浪費的環節,前后工序是否矛盾,如何解決,使工程施工盡可能地達到最優化。
1.4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良好的質量保證體系是施工正常進行的保證,缺乏質量保證體系就容易造成工程質量低下、返工,給工程帶來隱患,從而就影響施工進度、企業的信譽和經濟效益。因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誤和經濟損失這方面的教訓也是很沉重的,因此,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不僅是企業眼前利益的保證,而且是企業走向現代化企業的重要保證。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紙上,而要在實際施工中一步步去落實,讓它真正發揮作用,要建立層層負責、責
任到人、獎罰兌現的制度,充分調動人員積極
性,實行全員質量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1.5土質最大干密度的確定。
壓實度是路基工程的最重要質量指標之一,因為只有保證路基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它才能承受行車的反復荷載作用和抵御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土質最大干密度直接影響壓實度大小,對同一土質來說它的數值大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高低,但由于公路工程沿線各類土質分布情況較為復雜,在作業范圍內各類土質分層狀況及厚度也不完全一致,各類土質的最大干密度差別也較大,再加上施工作業的千變萬化,使土質變得混雜,最大干密度的確定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我們不僅根據土質分布路段及土質類別進行確定,更需要根據每一回填層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當然土質變化不大、最大干密度變化就小,對工程質量影響就小,最大干密度就容易確定。因此,最大干密度確定既不要盲目套用高標準,使得施工難以進行,造成浪費;也不要降低標準,使得工程質量低下,要根據施工現場土質情況進行確定。
1.6技術交底。
在工程施工開始前要把施工部署、整體安排、施工規范、設計要求、合同要求、作業流程和規程、施工要點向施工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全面交底,使全體人員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施工重點。也便于施工方案和工期計劃的落實。
2施工階段
路基施工階段是路基施工全面展開、生產出成品的階段,是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進行組織落實階段,是施工過程中遇見實際問題的階段,也是對施工計劃、施工方案調整、完善的階段和保證落實工程質量、工期的階段。
2.1路基施工試驗段
在對路基施工全面展開以前,首先要分別對一般路基基底、坑塘路段、軟土路基、路基回填層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進行試驗段施工,通過試驗段的施工檢驗施工方案是否可行、有效,通過試驗來確定不同機具壓實不同土質的最佳含水量、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作業段的流程時間是否滿足工期要求,工程質量是否滿足技術要求,施工方法是否經濟,通過對試驗段的總結、研究,選擇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人機組合,進行下一步的施工,經過工程質量、經濟、工期的驗證施工方案可行,然后全面進行施工作業。不可盲目不分情況展開大面積作業。
2.2質量控制
根據試驗段總結的施工方案、作業流程及工程質量要求認真進行施工,按照質量保證體系分工及施工要求對每一工序進行嚴格自檢,對達不到要求的及時進行返工處理,認真分析返工原因,返工就是浪費,就是經濟效益的損失,每一工序的合格才能保證成品的合格,每一工序出現次品就容易造成不合格的產品,因此強化質量保證體系,強化質量責任制是保證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
2.3流水作業。
流水作業是施工管理人員經常提倡和采用的施工方法,因其施工最經濟、最方便、施工進度較快、便于管理,而被廣泛用于工程施工,在路面工程結構施工中,流水作業容易布置和展開,也比較直觀,但對于路基工程就比較復雜,由于路基填筑層次不等,再加上坑塘、公路構造物、沿線需拆遷的建筑物等障礙,使流水作業難以部署和展開,但是作為路基施工,流水作業最終的目標是追求路基達到設計標高的路段的連續性,為路面結構層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公路路基的施工注意事項
3.1路基施工排水先行。
水是形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路基強度和穩定性同水有密切關系。地基浸水降低承載力,填土料過濕,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時,壓實困難。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即使設計未做出具體方案,承包人也要提出疏導、堵截、隔離等降低地下水位或引導到路基范圍之外的工程措施,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并按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實施。對于地面水、路基施工前首先做好截水溝、排水溝、盲溝。截斷和疏干路基施工范圍內的地面水。路堤填筑過程中每個填層都要設排水路拱,及時排除地面雨水。較高填方要做臨時排水急流槽,防止雨水沖刷路堤邊坡。施工期間的臨時排水要與運營階段的永久排水相結合,與路基同步施工。其要點為路基要穩定,排水應先行,消除水浸害,質量有保證。
3.2重視路基填前清表碾壓。
地面表層的種植土含有草根和有機雜質,時間長容易腐爛,引起路基沉陷,所以對填方路段和利用挖方段的原地面要清除表土。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基范圍內的樹根要全部挖掉,坑穴填平夯實,在清理地表后要整平壓實。路堤基底原狀土的壓實度不應小于90%,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era)時,基底壓實度不宜小于95%。路堤基底原狀土不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時,要進行換土,且換填深度不小于30era,或根據地下水、地質等情況確定深度,換填水穩性好的材料,換填土按路堤壓實標準壓實。其要點為路堤施工先放界,清除表土至邊線,填穴整平再壓實,路堤穩定不沉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