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垂體瘤是一種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發病率約為1/10萬。早期及時發現,及早手術治療效果良好。筆者分析解放軍總醫院2004年7~12月份診治的64例垂體腺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 垂體瘤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4例,男31例,女33例。年齡40歲以下33例,40~60歲22例,60歲以上9例。確診時間1個月以內11例,1個月~1年29例,1年以上24例。
1.2 臨床變化 視力正常,無臨床癥狀3例;有視力減退30例;面相改變,手足粗大7例;有性欲減退,閉經泌乳17例;有向心性肥胖,皮紋變深5例。垂體瘤卒中2例(有視力減退的患者均為無功能性腺瘤。)
1.3 內分泌檢查
泌乳素>40μg/L的患者17例;生長激素>5μg/L的患者7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00pmol/L的患者5例。
1.4 影像學檢查
鞍上占位37例;鞍上占位有第三腦室推擠的23例;突破第三腦室的4例。
1.5 治療情況
鞍內占位及鞍上占位未突破第三腦室的患者均實行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鞍上占位突破第三腦室的患者均實行開顱經額下入路手術治療。
1.6 隨訪
術后1個月隨訪,術前有視力減退的患者術后改善20例,無變化9例,加重或失明1例,其中確診時間在1年以內、腫瘤較小的大多未突破第三腦室,術后視力恢復良好。確診時間1年以上患者,腫瘤大多壓迫或突破第三腦室,視神經受壓嚴重,術后恢復差,術后出現尿崩5例,腦脊液鼻漏的3例。通過口服或鼻漏修補術后均恢復正常。術前有激素分泌亢進的患者,術后激素水平均達正常水平,臨床癥狀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死亡,為垂體瘤卒中患者。
2 討論
2.1 垂體瘤的分類及臨床特征
根據血清內分泌測定,免疫組化及電鏡檢查腫瘤內分泌情況可分為:(1)內分泌功能活躍的腫瘤(功能性腺瘤),包括生長激素腫瘤,泌乳素型腫瘤,促腎上腺變質激素腫瘤等。(2)內分泌功能不活躍腫瘤(無功能性腺瘤)。無功能性腺瘤一般較大,主要是壓迫視神經及第三腦室引起視力改變,下丘腦功能障礙。功能性腺瘤主要是相關激素水平分泌亢進引起臨床癥狀。
2.2 預后標準[1]
優良:術后內分泌水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術前增高的激素水平下降或原有水平下降50%以上,臨床癥狀減輕。無效:術后激素水平下降不足50%,臨床癥狀改善不顯著。
2.3 確診時間對預后的影響
通過分析本組病例,筆者發現,無功能性腺瘤患者術后恢復狀況與患者術前確診時間早晚有關系。確診時間早,腫瘤較小,對視神經壓迫輕,術后效果好。確診時間晚,腫瘤較大,對視神經壓迫重,術后效果差,因無功能性腺瘤生長緩慢,患者又往往表現為視力改變,就診于眼科,按近視治療,忽視了腫瘤檢查,確診時間晚,故術后效果相對較差,本組功能性腺瘤患者術后激素水平均恢復至正常水平,臨床癥狀改善,可見手術治療功能性腺瘤的療效是確切的。
綜上所述,垂體腺瘤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手術治療,并且治療效果良好的良性腫瘤,臨床醫生在檢查有視力問題的患者應考慮到本病存在的可能,以免誤診,耽誤治療時間,影響預后,對于有進行性視力障礙患者,常規CT或MRI檢查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段國升,朱誠,周定標,等.神經外科手術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