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目的 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將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納入參照組,將采用常規護理+個體化健康教育治療的患者納入研究組,每組各30例。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Braden壓瘡評分。 結果 干預前,研究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為(72.13±3.79)分,參照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為(71.38±3.76)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自護能力評分為(95.46±2.13)分,參照組自護能力評分為(88.63±2.41)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研究組Braden壓瘡評分為(10.71±1.34)分,參照組Braden壓瘡評分為(10.69±1.69)分,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Braden壓瘡評分為(15.34±0.21)分,參照組Braden壓瘡評分為(13.23±0.54)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急性胰腺炎護理中采用個體化健康教育不僅能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還能降低患者壓瘡風險。
[關鍵詞] 個體化健康教育;急性胰腺炎;壓瘡風險;自護能力
急性胰腺炎是多因素綜合作用引起胰腺組織水腫、自身消化以及壞死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該疾病與患者飲酒史、不良飲食習慣、膽道梗阻、膽道感染以及膽結石有關[1]。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黃疸、嘔吐以及惡心等癥狀,還會引發胰腺膿腫、急性腎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嚴重危害身體健康[2-3]。目前,臨床主要采用以防休克、并發癥為主的綜合療法治療急性胰腺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營養支持,抑制胰腺分泌,緩解腹痛癥狀,改善微循環,最終實現降低休克、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但急性胰腺炎進展迅速,治療步驟較為復雜,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依從行為,影響治療效果,嚴重危及生命[4]。因此,在治療期間要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常規護理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欠佳,而采用個體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和依從性,減少壓瘡的風險。鑒于此,本研究選擇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60例患者進行對照分析,以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應用于急性胰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將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納入參照組,將采用常規護理+個體化健康教育治療的患者納入研究組,每組各30例。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本研究已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已簽署研究知情協議書。研究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6~68歲,平均(57.84±6.77)歲;病程2~10 h,平均(5.84±1.43)h。參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3~70歲,平均(58.11±6.97)歲;病程2~10 h,平均(5.84±1.43)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5]中關于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即(1)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2)經B超影像學檢查,提示胰腺形態發生改變;(3)發病72 h后,C反應蛋白>150 mg/L;(4)出現中上腹痛、壓痛、惡心嘔吐、黃疸癥狀;(5)合并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存在以上三項及以上者可診斷為急性胰腺炎。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患者出現黃疸、腹痛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經B超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無藥物過敏史;臨床資料完整;無交流障礙和智力障礙;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自愿參與研究。(2)排除標準:具有精神病家族遺傳史;合并其他腹部疾病;中途退出研究;治療依從性差;智力障礙;受教育程度低。
1.4 方法
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對患者講解治療相關事項,以獲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密切觀察患者腹痛、腹瀉以及嘔吐等癥狀,對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患者,需要及時囑咐其臥床休息,減少探視人員,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向患者發放急性胰腺炎健康知識手冊,指導其自行閱讀,并及時回答患者的疑問;待患者病情有效緩解,協助患者適當走動,促進胃腸蠕動;針對焦慮的患者,需及時安撫、開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禁止飲酒、抽煙、暴飲暴食,按醫囑合理用藥。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健康教育,具體方法:(1)個性化入院教育: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科室主任、護士長以及責任護士等相關人員,建立良好的醫患、護患信任關系;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公共設施以及便民設施,采用圖片和PPT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安全宣教,讓患者注意避免墜床、觸電以及跌倒等情況。(2)實施個體化健康宣教護理:針對認知水平較高的患者,護理人員采用圖片、視頻生動講解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因素和相關機制,并介紹一些誘發疾病的藥物、治療目的、臥床休息、體位指導以及飲食指導,讓患者加強安全防護意識;針對認知程度較低的患者,護理人員組織患者參與健康知識講解課堂,不斷加深和鞏固患者對急性胰腺炎相關知識的認知;針對記憶力較差的患者,需要對患者進行反饋式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學習用藥知識,并定時對患者掌握的用藥知識進行抽查、反問,以此加強患者對正確用藥方法的記憶,提高其遵醫囑用藥依從性。針對老年患者,護理人員需采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較為抽象的知識,并耐心向患者一對一答疑解惑,使患者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在健康教育期間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安撫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3)階段性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術前指導,告知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項,并詳細說明術前檢查事項、手術流程,并適當給予心理安撫,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另外,給予患者個體化術后指導,協助患者取正確體位、舒適體位,并安排合理的飲食,指導患者自主管理各種引流管、按醫囑用藥、活動休息;采取視頻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以避免長期臥床而導致壓瘡的形成。針對即將出院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如何辦理出院手續,指導患者采取高蛋白、低糖、低鹽的飲食,多使用富含維生素的果蔬,禁止吸煙、喝酒;借助微信平臺提醒患者復診,或對其進行隨診,囑咐患者合理運動和休息、正確用藥。
1.5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量表(Barthel指數量表)[6]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2 d的自護能力,量表包括進食、排便、排尿以及上下樓梯內容,每項25分,分數的高低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比。采用Braden壓瘡評分表[7]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壓瘡危險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含患者感知能力、移動能力、營養攝取能力、活動能力、潮濕程度、摩擦力與剪切力,前面5項條目為4級評分,感知能力為無損害、輕度受限、大部分受限、完全受限,分別為4分、3分、2分、1分;潮濕程度分為罕見潮濕、偶爾潮濕、常常潮濕、持續潮濕,分別為4分、3分、2分、1分;活動能力分為經常步行、偶爾步行、坐椅子、臥床,分別為4分、3分、2分、1分;移動能力分為不受限、輕微受限、非常受限、完全受限,分別為4分、3分、2分、1分,營養攝取能力分別為豐富、充足、可能不足、非常差,分別為4分、3分、2分、1分;摩擦力和剪切力分為不存在問題、潛在問題、存在問題,分別為3分、2分、1分,分數越高表示壓瘡風險越低;15~16分為輕度危險,13~14分為中度危險,≤12分為高度危險。
推薦閱讀:醫學類sci期刊有多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