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引起或加速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的進程,嚴重影響人民的健康。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癥患者逐年增加。他汀類藥物作為降脂藥的基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經過幾年的調脂治療,中國第二次血脂治療現狀調研結果顯示,中國高脂血癥患者血脂達標率不到42%。調脂治療不僅是緩解目前癥狀,更重要的是預防及降低冠心病的發生。LDL-C每降低1 mmol/L,冠心病死亡風險降低20%,其他心臟性死亡風險降低11%,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0%。是一種固定劑量復方制劑,其組分為羥甲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辛伐他汀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本研究中A組是應用兩者組成的固定復方制劑依折麥布辛伐他汀片,依折麥布辛伐他汀片降TC、LDL-C的程度較辛伐他汀單藥及劑量加倍強,且未觀察到對肝腎功能有不良影響,服藥依從性好。但由于隨訪時間較短,其對遠期心臟事件的影響尚需進一步觀察。
關鍵詞:血脂,膽固醇,臨床醫學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標準: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8月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門診及住院的高脂血癥患者125例,診斷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血脂異常危險分層方案及高脂血癥診斷標準:低危者滿足總膽固醇(TC)≥6.22 mmol/L和LDL-C≥4.14 mmol/L或中危及以上者滿足TC≥5.18 mmol/L和LDL-C≥3.37 mmol/L,同時三酰甘油(TG)≤4.5 mmol/L[1];年齡18歲~70歲,性別不限。排除標準,由藥物(如吩噻嗪類、β受體阻滯劑、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引起的高脂血癥或正在使用可能起調脂作用的藥物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機能減退,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原累積癥、骨髓瘤、脂肪萎縮癥、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脂血癥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1];低蛋白血癥者,合用抗凝藥、環孢霉素、維拉帕米、胺碘酮等;對此類藥物有過敏史或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嚴重酗酒者,妊娠、哺乳期婦女或近期有生育計劃者。
1.2 分組及治療 將入選的125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A組40例,給予依折麥布辛伐他汀片(默沙東公司)10 mg或20 mg;B組43例,給予辛伐他汀(默沙東公司生產)40 mg;C組42例,給予辛伐他汀(默沙東公司生產)20 mg;均每晚頓服,觀察12周,隨訪期間囑患者嚴格控制飲食、適量運動。
1.3 觀察指標 療效指標:TC、TG、LDL-C、HDL-C、LDL-C/HDL-C各血脂指標。安全性指標: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腎功能(尿素氮、肌酐),血糖,肌酸激酶,血、尿常規。以上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8周、12周檢測。
1.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建議,血脂異常患者調脂治療的目標:低危患者達到TC<6.22 mmol/L,LDL-C<4.14 mmol/L;中危患者達到TC<5.18 mmol/L,LDL-C<3.37 mmol/L;高危患者達到TC<4.14 mmol/L,LDL-C<2.59 mmol/L;極高危患者達到TC<3.11 mmol/L,LDL-C<2.07 mmol/L[1]。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法。
2 結 果
2.1 各組臨床資料 3組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疾病、危險程度、體重指數差異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
2.2 各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12周后,3組患者TC、TG、LDL-C、LDL-C/HDL-C均呈下降趨勢(P<0.05),HDL-C呈上升趨勢(P<0.05);組間比較:A組TC、LDL-C降低水平較B組明顯(P<0.05);B組TC、LDL-C降低水平較C組明顯(P<0.05);A組TC、LDL-C、TG降低水平較C組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各指標比較(x±s)
2.3 各組患者降脂療效(見表3)
表3 3組患者膽固醇較基線下降及達標率%
2.4 不良反應 所有入組患者治療前后均行肝、腎功能,血糖,肌酸激酶,血、 尿常規檢查,結果均無明顯變化,觀察期間無肌病、橫紋肌溶解、惡性心血管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