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臨床上對慢阻肺進行治療控制、改善預后的過程中,護理起著不可提替代的作用。慢阻肺是慢性進行性加重疾病,且不完全可逆,可繼發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簡單的藥物治療不足以顯著改善臨床療效,而優質的護理模式可以一定程度的彌補這一弱勢。
關鍵詞:護理,肺部,肺疾病
其理論依據是規范化標準化的護理管理流程,可以規范護士的職業行為,提高職業水平;健康宣教,可消除患者顧慮,提高依從性,改善患者不良習慣和減少患者心理焦慮。本文數據表明,優質管理模式的顯效率和有效率都高于常規護理模式。
當護理慢阻肺患者時,應當制定標準規范的護理管理流程,采用優質管理護理可以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把本科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臨床癥狀有:呼吸困難、氣短、喘息、慢性咳嗽、咯痰、胸悶,經肺功能檢查和胸部X片檢查確診,符合第8版《內科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對照組,男女比例33:27;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5.24±8.79)歲;病程3~20年,平均病程(6.57±4.38)年。觀察組,男女比例31:29;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53.45±9.29)歲;病程4~19年,平均病程(7.76±3.6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基礎護理:讓患者使用半臥位姿勢,保證病房空氣流通,保持病房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排痰、必要時使用呼吸機或切開氣管機械呼吸),對于已經出現肺源性心臟病且引起心力衰竭的,進行心電圖監護,按時給藥,給以營養易消化的飲食。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①建立慢阻肺完善規范的管理流程,對于剛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宣教慢阻肺相關知識,日常生活該如何護理,叮囑患者戒煙戒酒,糾正其不良習慣。②根據患者病情,與患者進行深入溝通,并借此進行心理疏導,減少患者抑郁。③護士查房常態化,早晚2次,嚴密觀察患者呼吸道暢通情況,患者呼吸道阻塞及時聯系醫生。④合理飲食、保證病房舒適的居住環境和通風。⑤當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立即聯絡醫生進行緊急搶救,并準備好相關器械。
顯效: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0.7,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80%,呼吸困難明顯緩解;有效:FEV1/FVC≤0.7,FEV1在50%~80%,呼吸困難有所緩解;無效:FEV1/FVC≤0.7,FEV1<50%,呼吸困難沒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