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機械管理建設中應該怎樣加強對它的管理措施呢,同時在目前什么樣的方式是對機械建設的新應用制度呢,機械的維修措施有哪些呢,又該如何去加強對機械新建設應用的技巧呢?《機械科學與技術》(月刊)曾用刊名:(機械設計)創(chuàng)刊于1981年,由西北工業(yè)大學主辦,從2004年開始為月刊,大16K,每期正文128頁,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辦刊宗旨:力求反映機械科學與技術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成果。讀者對象為從事機械科學技術的研究、設計、實驗、開發(fā)、應用與教學的科技工作者、管理干部、情報人員及理科院校師生。
摘要:在公路施工企業(yè)中,工程機械維修制度長期實施的是“計劃維修制”,基本內容是工程機械在使用中按照預定計劃的間隔時間(或里程),規(guī)定保修 項目,逐級增多,更長時間的定期工作則劃入修理的范疇。這種在“養(yǎng)修并重,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下,根據機械損壞和零部件磨損的規(guī)律制定的制度,在幾十年的施行過程中,對工程機械保持完好的技術狀態(tài),延長使用壽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具有指導意義的維修制度。然而,科技進步,大大加強了工程機械的發(fā)展進程,使得工程機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進而機械的周期使用壽命延長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是原有制度規(guī)定的保修類別和間隔周期的一程不變,使得保修周期與機械實際狀況不相一致,影響了機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近年來,被廣泛宣傳的“預 防檢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檢查,按需修理”。它是通過預 防性檢查這一環(huán)節(jié)(技術手段)來確定保養(yǎng)和修理。
關鍵詞:工程機械,機械維修,公路施工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intenance system is "planned maintenance system", the basic content is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 use scheduled time interval (or range), provisions of the warranty program, step by step increase, longer delimit the category of repair work on a regular basis. In the "raise pay equal attention to, prevention firs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ought,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cal damage and the parts of wear rules set by the system, after decades of enforcement process, the technology status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is maintained, prolong service lif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s the maintenance system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however, greatly strengthened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kes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level an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thus mechanical cycle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But the existing system of warranty category and interval period a ride in the same, the warranty period is not consistent with mechanical actual status, influence the use of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crease the repair cost, causing unnecessary waste. In recent years, widely publicized "prevent maintenance system" is the basic idea of "periodic inspection, repair as required". It is to prevent sexual check this link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Keywo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mechanical maintenance, road construction
1 機械維修工作的性質與特點
機械維修,并非一種簡單的零部件更換的重復勞動,而是通過采取相應技術措施,使機械達到、恢復和保持其技術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發(fā)揮最大的機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機械 的快速發(fā)展,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在工程機械上的普遍應用,使機械的整體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這種科技含量的 增加,給維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應針對工程機械使用的特點,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維修技術水平,建立一種高效快速的維修機制。
高等級公路建設施工,在北方地區(qū)受氣候條件的限制,每年僅幾個月的施工期,給野外作業(yè)環(huán)境惡劣的工程機械在點多、面 廣、線長的情況下增加了作業(yè)難度。為有效減少無效的作業(yè)臺 時,減少機械的故障頻次,應有針對性的在施工計劃安排、人員配備、機械配件的供應保證、檢測手段的完善、保養(yǎng)作業(yè)時間等方面給維修保養(yǎng)工作及技術保證合理的組織。
由于受季節(jié)性影響,在施工淡季,往往會對技術狀況下降的施工機械視情進行恢復性維修(我公司習慣稱機械冬修,以下 簡稱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現場的搶修保養(yǎng),它是輔之以廠房設施,工具儀器設備等由具有一定維修專業(yè)知識和技術技能的人員予以完成。這些集中進行修理的工程機械因機型復雜、結構不同難以實現流水作業(yè),往往采取就車修理法。這種修理方法,要求維修人員技術相對全面,卻對維修質量的保證或提高帶來不利因素。來自技能的、責任心的、機配件的、工藝裝備的諸多影響,客觀上把質量擺在突出位置。應通過強有力的組織手段形成有效的質量檢驗體系,嚴格技術規(guī)范,利用先進的修理手段,改進作業(yè)方式并不斷總結加以完善,以達到實現維修質量目標。這一維修質量的要求與通常所說的質量沒有本質區(qū)別,但就工程 機械而言,使用條件的苛刻,應該說在程度上更為嚴格。
2 機械維修工作原則
維修工作不是簡單的通過各自的技術勞動,解決具體的技術問題,而是需要不同類別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共同進行解決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經濟的方式予以解決。
機械維修工作原則應從原則規(guī)定和技術(具體)要求兩個層面理解。首先,所規(guī)定的維修原則必須能保證工程機械通過維修 達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達到標準要求;同時,必須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較短的時間消耗達到這一要求。從以上兩方面看,第一個方面主要是維修工作應達到的目標;第二個方面是講經濟性的問題。制定機械維修原則,不僅要考慮應達到的目標,而且必須考慮其經濟效果,這不僅有利于機械維修工作的開展,也是機械設備管理的主要內容。
科學技術進步和交通基本建設的需求,為工程機械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特別是在高等級公路施工中,機械化大生產已完全取代了傳統(tǒng)的生產模式。高 效、低耗、優(yōu)質是工程機械使用性能的體現,是實現高等級公路 建設目標任務的重要保證。為使工程機械在施工中充分發(fā)揮效 能,對機械進行正確合理的維修保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維修好工程機械是機械設備管理的主要職責。尤其應 在如何抓好機械維修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以確保機械處于完好的技術狀態(tài)。多年來,在機械設備管理上習慣于把維修工作看作簡單的技術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機械維修的經濟管理,使機械 維修工作的發(fā)展受到了制約。這種管理理念,不能適應公路高速發(fā)展對機械化施工企業(yè)的管理需要。為此作者就機械維修工作的性質與特點、指導原則、制度等有機的結合,進行分析探討。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機械維修工作偏重維修技 術,忽視經濟管理,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機管部門大膽探 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先后出臺了《 機械維修成本考核辦法》及《機械統(tǒng)計核算細則》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通過掌握的 第一手資料,就如何強化機械管理,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收集整理的原始數據為開展企業(yè)的經濟分 析提供了可靠依據。
機械設備管理,倡導以經濟效率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減少機械壽命周期費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對機械進行合理的技術使用,并提高維修工作的經濟性。從實際出發(fā),針對不同的生產條件,采用不同的維修方式。在定期維修的基礎上,推行狀態(tài)監(jiān)視維修,努力提高維修質量與效率。
人是機械維修的行為主體,因此在機械維修原則中涵蓋的主要內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圍繞維修對象——機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要通過切實可行 的培訓計劃,使維修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維修技能適應現代化機械的維修要求。
3 機械維修制度
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維修對象的實際技術狀況,而不是按照實際使用時間來控制的維修方式。這種制度較好的解決了“計劃保修制”中僵化的強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檢導致失保失修。有關資料表明,兩種制度都在不斷的自我完善。“計劃保修制”正在發(fā)展故障的早期診斷技術;而“預防檢修制”也提出根據維修記錄資料,找出機械的磨損規(guī) 律以確定修理周期。由此看來,這兩種制度有很強的互補性,對工程機械而言,兩種制度沒有先進、落后,高級與低級之分,總是在于對某機件視情最適用、最有效、最經濟。所以,面對兩種制度要認真結合實際,根據人員構成,維修能力強弱,維修機具裝備及機械的自身技術狀況一并考慮,即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又不會有漏保漏修的現象出現。
以上是對工程機械的維修工作中幾個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不是從工程技術角度而是從組織管理角度 加以闡述。我們在今后實踐工作中將運用現代化管理技術不 斷完善,加速機械維修工作的現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