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一、師生在信息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既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個考驗。學校不能開學,但應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學生要通過電視、網絡的形式在家學習,完成作業;教師也要通過網絡進行教研、學習、批改作業。這就要求師生都要有一定的信息素養,才能讓教學工作正常進行。
有的教師積極行動,學習新的教育技術,通過微信小管家、騰訊直播、釘釘直播等布置、批改并講解作業。教學工作照常進行,只是換了地方工作,換了方式教學。教師還通過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教研工作,分享教育資源,參加教學活動。而也有教師不會、不愿意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導致教學工作不能照常進行。
每個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孩子每天在家按時上課,認真反饋作業,遇到不懂的知識還會上網查詢。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可能擁有自己的電腦,這樣的學生在電腦操作和信息收集上都會接觸些,因此這方面的能力就會強一些;而家庭條件差一些的學生可能也只有在學校才能接觸到電腦,因此動手能力上肯定不及前部分的學生。如何讓學生能夠在家庭條件不一的情況下統一提高自己信息方面的素養呢,這也是我們教師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二、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
1.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1)摒棄“不想學”“不愿學”“不用”的思想,提升教師信息意識,教師要意識到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這樣的教學時代早已過去,教育技術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掌握必要的教育信息技術技能。我們必須明白作為教師掌握必要的教育技術是對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孩子發展的負責,是對終身學習思想的踐行。
(2)不斷熟悉、掌握并應用“三通兩平臺”
教育技術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體。學習必要的理論是對付諸實踐的指導,而實踐是對理論的加工。目前,教育部建設的“三通兩平臺”正在逐步完善,上級主管部門、學校也對教師進行了培訓。教師應高度重視,進入平臺進行學習,并根據教師實際參與到平臺建設中來。上傳自己的資源,將整合的資源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應用平臺空間與學生、家長互動起來。
(3)強化電子白板、視頻軟件訓練,教學技能再“深造”
現代化白板及其技術已經遠超出了黑板、粉筆、直尺、圓規等傳統教學工具。白板電子設備不僅提供著硬件支持,也提供著跟蹤的技術服務。軟硬結合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教學。一些有技術難度的課件不難了,提供的模板方便快捷。比如我校正倡導使用的贛教云教學通2.0軟件,平臺中有豐富的教學云資源,還有精美的趣味分類、連線、選詞填空、知識配對等模板供教師自創資源。
2、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1)要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來解決自己工作、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意識,能夠熟練運用獲取信息工具、編輯生成信息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將會對他們的素質的提高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小學信息課中設置了一些研究型的課題,讓學生自己選定主題(如環境保護、旅游、體育、社會現實等),用Word、Wps或Powerpoint以電子報刊、幻燈片的形式完成作業,以主題報告活動的形式與其他同學互相研究討論。如學生在制作主題報告過程中,學生會將搜索到的“原材料”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價,去粗取精,并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如對文字資料進行重新整理,對圖片資料進行加工美化等)。最后,學生把處理后的信息,利用Word創作出表達主題的電子報等;利用Powerpoint創作出各種主題的電子報告等。
(2)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現實中,計算機高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對電腦方面的興趣。因此,老師應注意在課前就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上來。例如小學生第一次上信息技術課,在課前把機器全部開好,第一件事就是用贛教云教學通2.0軟件演示了一個Flash動畫作品。這些學生此前每天都在接受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教學,此時都被屏幕上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了。三分鐘播放完畢后,我說:“你們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以后也會制作這些美妙的Flash MTV的。你們想不想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學生們都表示很愿意學。當然,在以后的信息技術課中,也注意收集一些跟所學內容有關的有趣的內容給學生觀看,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3)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去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
在信息技術課程上,指導學生在互聯網上如何運用強大的搜索引擎來搜索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動畫等)。學生在制作環保電子報刊“綠色家園”時,為了獲得有關環保的“綠色知識”、“綠色文學”、“綠色行動”等方面的資料,學生只要利用到“百度”、“搜狐”、“雅虎”、“Google.Com”“163.com”這些網站的搜索引擎,敲入關鍵字(如“環保”、“綠色文學”、“綠色家園”等)就能搜索出相關的大量的資料和信息。
三、教師引領學生學會甄別信息
信息資源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而這些信息資源是良莠不分的。既存在著科學的、海量的信息,同時也存在著大量反動、詐騙、色情等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的信息。因此,作為教師有必要、有責任為學生組織開展學習網絡文明講座、網絡文明征文、《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活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推薦閱讀:信息技術時代信息化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