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化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社區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教育的信息化已成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支撐,成為建設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一環。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信息技術對社區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已經顯現,但與新時代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繼續推動社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和整體思考。本文在對北京市社區教育信息化案例分析基礎上,結合對社區教育相關負責人的訪談,總結北京市社區教育信息化實踐中的經驗,提出了社區教育信息化的實施路徑,以期為社區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社區教育;信息化;實施路徑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和支撐”,“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1]社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需要著重加強的薄弱環節,以教育信息化服務理念促進信息技術與社區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現代社區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社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1.信息化促進社區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和前提。社區教育存在著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在東部沿海地區,以長三角為代表,社區教育廣泛開展,中部地區進展緩慢,而在西部地區,整體上剛剛起步。另外,農村社區教育嚴重滯后于城鎮社區教育。[2]
教育信息化以網絡為傳播媒介,可以將社區教育實踐過程中創建的微課、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錄像等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行傳播,擴大優質教學資源的覆蓋面。使社區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學習者可以享受名師資源,促進社區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彌補社區教育在地區發展間的不均衡。
教育信息化可以對社區教育大數據進行挖掘,利用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習者的學習特征進行分析,找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每個學習者提供精準的學習指導,做到因材施教,精準施教,讓每個學習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學習潛能,可以有效彌補因個體差異造成的發展不均衡。
2.信息化提高社區教育各環節效率
信息化由于其快速的處理能力和極低的差錯率,大大提高了社區教育領域的工作效率。社區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社區居民,教育過程中需要收集、錄入居民的相關學習信息,隨著信息化的介入,使原本繁重冗長的收集、錄入、處理工作變得簡潔高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出錯率。此外,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社區教育的教學效果。
3.信息化推動新時代社區教育全面改革
社區教育是結合了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而產生的一種教育模式,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途徑。[3]社區教育對于構建學習型社會,進一步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國家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4]然而,由于工作理念陳舊、體制機制僵化、路徑方法單一等原因,使社區教育工作效果不佳,發展瓶頸難以突破,嚴重阻礙了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進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社區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機,獲得了更多發展機遇。在信息化的推動下,構建新型教育管理理念、教育模式和學習模式成為必然,有利于更好地服務于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推動新時代社區教育的全面改革。
二、社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對學習性社會與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以及對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全國各地紛紛開始構建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數字化學習資源,出臺各種法律法規,完善學習支持服務,積極調動各種資源,營造社區教育信息化氛圍。自啟動社區教育信息化建設以來,平臺和資源的建設一直是重點任務,社區教育平臺主要包括門戶網站、移動APP、微信公眾號三種方式,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門戶網站為主體,移動APP和微信公眾號為兩翼的發展格局。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移動學習,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依托的移動學習平臺也在逐步完善。資源建設中自建、共建和購買是主要方式,其中具有地域特色的資源一般由社區學院等單位自建,同時與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合作共建也在不斷加強。為推動社區教育平臺和資源的共建共享,2017年11月,“全國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聯盟”成立,旨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大規模整合社區教育資源,推進信息技術與社區教育的深度融合。
平臺和資源的建設最終要為學習模式服務,如何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平臺滿足居民的學習需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課題。目前學習者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學習的方式主要有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和集中學習,為了使學習資源發揮最大應用價值,有些地區提出了混合式學習模式,學習者在平臺上進行在線學習并獲得學分,然后入校學習或者是參加實訓,通過后再次取得學分,完成兩個學分后才能取得證書。社區教育中的培養對象、定位、模式與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因而社區教育中使用的平臺、資源與普通教育有迥然不同的定位和要求。如何推動平臺、資源的合理建設,探索契合社區教育學習者需求的學習模式,讓它們能更好地為社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服務,是社區教育信息化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為保障社區教育信息化的順利實施,政府和教育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保障措施。2010年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下發了《“十二五”數字化社區發展規劃》[6]對全國的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提出了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了社區教育的信息化發展。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推出《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意見》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提出要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學習時空[7]。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的發展意見》將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進一步明確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創新服務模式,為市民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支持服務。
推薦閱讀:《信息技術與標準化》(月刊)創刊于1959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