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規劃管理中的運用探討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計算機信息管理時間:瀏覽:

  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信息化測繪包括的主要內容及發展,然后就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土地規劃設計、土地勘測定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及土地執法監察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測繪技術;土地規劃;土地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clude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n information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 investigation, land use for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the use of the land law enforcement surveillance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form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Land planning; Land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 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計算機和空間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土地規劃與管理經過多年的發展,以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以下簡稱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簡稱GI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以下簡稱GPS)為代表的信息化測繪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土地規劃和管理領域。

  1 信息化測繪技術及其發展

  1.1 遙感

  遙感是指不直接接觸目標物和現象,在遠離地物的遙感平臺上,使用遙感器接受地面物體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并記錄、傳送到地面,經過信息處理、分析判讀和野外實地驗證,最終服務于用戶的全過程。通常把這接收、傳輸、處理、分析、判讀和應用遙感信息的全過程稱為遙感技術。遙感具有信息豐富、全天候、多光譜特性、信息獲取周期短等優勢,特別是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圖像清晰,空間分辨率高,現已廣泛應用于社會持續發展、資源綜合規劃與利用、自然災害防治、氣象觀測預報、農作物估產、環境動態監測等工作中。

  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十分嚴峻,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任務極其繁重。為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必須有效地把握真實、準確和實時的土地狀況。國內外已經廣泛利用遙感技術對土地利用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及時準確地掌握土地變化及其發展趨勢,為做好土地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1.2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由計算機硬、軟件和不同方法組成的系統,該系統設計用來支持空間數據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以便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地理信息系統處理和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和屬性數據等,用于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空間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進程,使其在城市規劃、交通運輸、資源調查、環境評估、災害預測、郵電通訊和公共設施管理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利用GIS技術,可快速建立土地利用數據庫,將空間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完整地結合,確保圖形與數據的一體化,從而實現對土地利用的數據建庫、數據分析、數據管理和成果輸出等。目前的主流GIS軟件有ArcView、ArcGIS、MapInfo、MapGIS、SuperMap等。

  1.3 全球定位系統

  GPS是美國海陸空聯合研制的全球性、全天候、具有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由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地面天線、監測站和通訊輔助系統)、空間部分(21顆實用衛星和3顆備用衛星組成)、用戶裝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機和衛星天線組成)等構成。

  其主要特點有:全天候、全覆蓋、高精度三維定速定時、快速省時高效、應用廣泛功能多。GPS的應用前景十分光明,除用于各種交通工具和武器的導航定位和制導外,還可用于航天器定位、全球授時、地形測繪、國界測定、海島與礁石聯測、山體測高、測量板塊和地殼運動、交通管制和工程建設等。特別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GPS RTK技術,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GPS RTK系統通常由3部分組成,即GPS信號接收部分(GPS接收機及天線)、實時數據傳輸部分(數據鏈,俗稱電臺)和實時數據處理部分(GPS控制器及其隨機實時數據處理軟件)。GPSRTK以實時定位、厘米級定位精度、作業時間短和效率高等優點逐步在資源調查、城市規劃和地質勘探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2 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

  2.1 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是指在原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基礎上,利用現勢性較強的衛星和航空攝影影像,依據土地調查的有關技術規程和規定,運用最新的國家行政區域勘界成果,采用新土地分類系統,對調查區的土地利用現狀重新進行全面的實地調查,建設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與影像數據庫,達到土地利用的圖件、數據、現狀一致,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信息化、規范化和社會化打好基礎。

  當前的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包括農村土地調查和城鎮土地調查,其技術流程如下:采用現代遙感技術獲取影像資料,完成正射影像和基礎圖件制作;通過遙感影像和外業進行實地調查;進行內業處理,完成信息的匯總統計和分析;實現調查數據的管理和更新機制的建設;逐步建立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體系。在該次土地調查中,RS、GIS和GPS等信息化測繪技術為土地調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形成對土地更新調查的數據采集、處理、分析、輸出以及更新的完整技術系統:RS快捷、實時、高效地獲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GPS快速準確采集土地利用變化圖斑的空間位置;GIS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編輯實現數據管理自動化,較好地解決了土地調查中工作量大、工序多、工作效益低、精度底、數據分析難度大、成果輸出不方便等問題。

  2.2 在土地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管理的龍頭工作,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土地信息涵蓋土地的位置、數量、質量及其價值等重要信息。在規劃設計前,要做好與土地相關的所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處理分析等工作。這些信息的處理,不但可以為后續的規劃工作提供數據基礎,更重要的是明確土地性質、質量,從而確定未來發展中可使用用地和不可使用用地;確定保留用地和適宜城市發展的用地,在明確土地的空間分布的基礎上,確定各類用地的具體范圍。

  在土地規劃設計中,信息化測繪技術在數據收集方面展現了其實時性、準確性的、自動化和高效的特點。通過RS直接獲取土地信息,通過遙感的數據處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圖片及數字結果,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土地信息。利用GIS建立土地利用空間信息系統,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翔實的資料;利用GIS強大的分析和處理功能,可以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分析評價并自動生成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數據庫,可以進行土地利用遠景規劃和利用類型預測而實現土地利用結構優化設計和布局制圖;利用GIS的可視化功能,結合規劃設計中的各種應用模型,還可以實現對規劃設計的結果進行模擬顯示和分析,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規劃設計提供信息。

  2.3 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的應用

  土地勘測定界是指根據土地征收、征用、劃撥、出讓、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等工作需要,實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圍、測定界址位置、調繪土地利用現狀,計算用地面積,為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用地審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資料而進行的技術服務性工作,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權屬調查、土地測繪和編寫勘測定界報告。根據土地勘測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測定界分為外業調查、外業測量、內業整理匯總及歸檔階段四個主要階段。

  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無論是外業前端數據采集,還是內業圖形數據處理,均可廣泛采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勘測定界的外業工作中,可使用GPSRTK技術進行定位,將基準站的已知數據和觀測數據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接收基準站數據,并采集GPS觀測數據,形成差分觀測值,通過相對定位原理實時計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該測量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勘測定界精度,并且無需通視,觀測時間短,操作簡便。在土地勘測定界的內業工作中,采用GIS與數據庫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土地勘測定界測量和土地征收數據進行管理具有可行性和優越性,能保證從外業到內業數據處理的一致性,能實現內業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保證數據統計的準確性以及方便數據的查詢。

  2.4 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土地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其目的是準確而快速的發現土地利用狀況的變化并獲取變化的信息。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傳統方法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只能是利用由用地單位的上報和登記的數據,被動的了解變化,并且獲取數據的精度也相對較差。在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中,由于遙感解譯的矢量數據具有地理坐標,利用GPS的精密定位功能,可以在野外對室內不確定的解譯成果進行精確核查,從而提高遙感解譯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故采用RS、GIS和GPS的集成技術,可以有效地實施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信息化測繪技術用于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利用RS快速主動地發現土地利用的變化信息;第二,利用GPS準確而快速地獲取變化信息的數量和特性,將變化信息與歷史信息進行空間分析,獲得新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第三,利用GIS實現土地數據的計算機管理與可視化,實現土地利用數據庫的更新,實施土地動態變化成果制圖。如鄭澤忠等利用TM和中巴資源衛星(CBERS-02)數據,在野外用手持GPS接收機進行驗證并更新解譯的數據庫,利用GIS提取出土地利用/覆被變化信息,建立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數據庫,達到實施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目的。

  2.5 在土地執法監察中的應用

  信息化測繪技術可以幫助土地執法人員快速準確地發現并到達疑似違法用地現場,輔助疑似違法用地的巡查、核查、違法違規處罰處理以及結果匯總上報等工作,實現土地管理的“數字執法”,其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遙感監測技術與土地執法動態巡查相結合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發現土地違法行為,再利用便攜式GPS接收設備和GIS提供的電子地圖,快速準確找到疑似違法用地。園區中心,在日常動態巡查中是難以發現的。信息化測繪技術的成功用于土地執法監察,有助于形成“天上有眼睛、地上有巡查”的全方面立體式的監督。

  結語

  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規劃和管理中的應用為土地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許多不足,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土地規劃和管理脫離國情、脫離社會和脫離管理的局面,使得土地規劃和管理更具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信息化測繪技術尤其是三維展示和虛擬現實技術在土地規劃和管理領域的運用才剛剛起步不久,在技術和方法上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和完善。作為土地規劃和管理中嶄新而便捷的技術手段,信息化測繪技術必將為土地的規劃與管理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評平,李天和,任國業.“3S”技術在云南省開遠市第二次土地調查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22(6)

  [6]胡輝,謝梅生,蔡斌,等.GIS技術在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基本農田劃定中的應用———以江西省安義縣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阿克| 绥宁县| 中方县| 洞头县| 五家渠市| 泰安市| 建阳市| 芒康县| 枞阳县| 淳安县| 榆中县| 锡林郭勒盟| 南陵县| 沙河市| 凤庆县| 合肥市| 延津县| 扶余县| 九龙县| 扎赉特旗| 韶山市| 黎城县| 双柏县| 保山市| 张北县| 千阳县| 盐源县| 古交市| 金乡县| 鞍山市| 铜鼓县| 潞西市| 鄂托克前旗| 沁水县| 芜湖县| 仁化县| 五指山市| 华容县| 吉林省|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