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目前來說什么樣的信息技術是對當前發展的一個新臺階呢,又該如何去應用這些信息技術呢?在教學中又該如何去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呢?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當前教學有何應用及意義呢,又該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倡導現代教育理念,探索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新型教育模式;為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現代化進程提供卓有成效的幫助;為教育信息化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資源整合的服務平臺。
摘要:要提高認識,負起擔綱意識。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學習、宣傳、觀摩、實驗、實際操作和繼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興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活當事人的思維機關,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創造條件,既要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又要從內心自省,深刻認識形勢的緊迫性和任務的艱巨性,大家共同努力,為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
關 鍵 詞:現代信息,信息技術,信息應用
Abstract: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take as consciousnes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hrough learning, publicity,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improve interest,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to activate thinking organ, the parties you heart want to toward one place, interest makes toward one place, efforts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o form a powerful propaganda offensive, and inner introspection,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urgency of the situation and task difficulty, we work together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作用和意義
多年來,信息技術對當今的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不僅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而且對社會總體結構和社會生活方式實施了全方位的滲透,引發了史無前例的革命,人類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步伐因此而加快了。從形而上的定義來說,人們常說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高等院校的一門課程,那是基于教學課程分類而言的,實際上它就是實施于教育教學的信息技術,亦即工具性的手段。信息技術的概念,相比于現代教育技術,其外延廣泛得多,內涵深刻得多。加之為了敘述上的方便,我們這里只稱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知識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信息產業成為社會中的核心產業,信息素養已成為信息社會中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篩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聽說讀寫算方面的知識技能同樣重要,這些能力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學過程引進信息技術,使之形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是大勢所趨,勢在必然的。這種必然性導致人們提出了要求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有機整合的焦急呼喚。
和信息技術一樣,教學也是一種手段,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結果也仍然是一種手段,使用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促使教學任務的更好完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顯然,這種整合模式,應該成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學演示的工具。這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教師可利用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以便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教學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影片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等。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可以使計算機代替粉筆、黑板等傳統教學媒體,實現傳統模式所無法實現的教學功能。
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意味著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認為,這種整合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結合起來,有機統一在一個時空平臺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信息技術要服務于教學,要應用于教學,使之既能增加教學良性效應,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我們知道,教學內容是繁多的,信息技術手段更是不斷更新的,因此,“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這一模式的內容是豐富的,意義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使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成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和過程模式的根本性變革,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2、主體交流的媒體。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交流過程。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的硬件環境,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專題質疑、問題研討、個別輔導和感情交流,以及師生與外校外地外界的鏈接,達到快速、優質、高效的目的,實現知識獲取和能力訓練的最大效益。這種整合模式可以實現個別輔導式的 教學,既能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如出題、評定等,還能較好地實現因材施教,解決因主體個別差異導致的質量失衡問題,還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性、自覺性。
3、資源環境的生成。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可以突破書本知識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而不斷優化生成新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環境。例如異地景觀、背景材料、實物模型、重要數據、實驗過程、百家思想等,很多是課本所容納不了的,而這類材料卻能極大地豐富教學的資源環境,傳統教學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無法全部生成。就拿語文學科來說,它的信息技術資源包括語文教學中所憑借的信息技術手段與相應配置,還包括憑借信息技術加工整合,從而可被語文教學所用的囊括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無限豐富的資源。這樣的資源被開發利用,語文教學的手段和條件都將發生巨大變化。類似于尺幅千里、芥子須眉、留聲致遠、異步對話、心游萬仞、思接千載、時空隧道等種種原來屬于夸張相象范疇的東西,一旦在語文教學中成為現實,就會極大地豐富教學資源,而且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4、利于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研究性學習,近年來已經突破了課外活動的限囿,而被提升成為基本的課程內容之一,部頒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通過課程改革,加強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通過規范的課程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學會生存、懂得知識、掌握本領、發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學習正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將需要呈現的課程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轉化成為數字化學習資源,同時根據教學需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并讓學生在這些情景中探究、發現,這極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學軟件都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中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其中的幾何畫板可為學生提供自我動手、探索問題的機會,當面對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設和推理,然后用幾何畫板進行驗證。還可用以發現、總結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現象。又如事物內部的運動狀況、物理現象、化學反應、生成機制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的直觀顯示和形象展現,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內質的把握。再如政治教學中的經濟學內容,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商業情景,讓學生在各種真實的復雜的條件下作出選擇和決策,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技應用的普及,隨著現代化的深入進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進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教學過程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借以更好地提高育人質量,促成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現代化浪潮,我們要怎樣才能把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在此,我們很有必要就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問題進行探討,以便提高認識,弄清意義,明確目標,勇于實施,提高教學質量,促成教學現代化的早日實現。
5、構建新的知識。信息技術可以成為新知識構建的載體,緣在于它與教學整合時,能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這種整合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時,對信息進行重新整理、優化組合和加工運用,因而能將大量知識進行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
基于信息技術的開放的服務理念、先進的工作手段、簡捷的操作平臺和優越的育人環境,使得它在教學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在經濟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擔起教育現代化的重擔。這種擔綱作用是其他手段所無法比擬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擔負著教育發展之綱、社會進步之綱。因此,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既是課程教學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之必然。歸結起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整合,其重大意義至少表現在:
第一、是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和能力,打好扎實、全面的文化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利用素質。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使教學方式變革了,教學視野拓寬了,教學內容豐富了,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主要內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生活實際,融入網絡時代,利用信息能力解決問題。
第二、是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大勢所趨,當今“終身學習”已經由人們的單純的愿望變成了具體的行動。時勢可以鑄造英才,時勢也可淘汰庸人,現實實際迫使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迎合了時代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態度上,有獨到工夫。這種整合,使得學生具有主動吸取知識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諸日常生活實踐,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自我組織、制定并實施學習計劃,能調控學習過程,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這無疑在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種革命式的變革。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將成為問題。
第三、是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舊教學方式的區別,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與否。在信息時代,知識和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本身的激增、劇變、更新,頻率加快,周期縮短,同時知識本身的高度綜合和 學科滲透、交叉,使得人類的一切領域都受到廣泛的沖擊和影響,在這種科學技術和社會結構發生急劇變革的大背景下,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變得更為重要。我們必須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由于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能夠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潛力,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因此學生能力的培養問題將能迎刃而解。
總之,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天地,促成了教學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學領域發生了更為深刻的巨變,教學方法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教學操作的簡捷化等,因此而逐步成為現實。這種整合的作用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我們應該大力推進這種整合,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實施策略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學校教師必須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要對課程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并提供給學生共享學習,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文字處理、圖象組合、信息集成、科技創作和知識構建。簡單地說,應該這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要更新觀念,想法引進資金。一般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資金有限,最需要大膽改革,通過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引進資金,加大投入,武裝自己。這需要聯系各校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要創設環境,形成良性循環。通過創造數字化硬件環境、搭建應用軟件平臺、構造信息資源總庫、開展示范性推廣活動等,逐步使整合過程科學、規范、完型,達到規定要求。
要優化管理,全面推進整合。學校要制定積極的配套政策,調整相關機構的職能,加強整合管理,努力將信息化教學制度化、規范化,還要通過師資培訓、教材建設、內外交流、學術探討、效果評估等,促成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有機整合這一綜合模式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