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是煤礦井下和基礎管理的重要環節 ,管理不善 ,輕者停工停產,重者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在煤礦企業中加強機電設備管理,對于減少事故、保證煤礦安全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安全
隨著我國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機電事故的發生出現了增長趨勢 ,已經嚴重制約了煤炭企業的快速發展,導致機電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一般有機電設備原因、從業人員原因、環境和管理方面的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加強安全管理手段,合理使用設備,有效地預防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為煤礦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機電設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機電設備配套落后。在煤礦建設時,煤礦設備的投入必須成套而且相互之間必須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資金數目相當大 , 往往存在設備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的問題。有的煤礦企業機電設備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更新速度較慢,設備相對老化。另外,我國煤炭行業的設備制造業 由于科學技術、工藝設計、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檢測手段等綜合配套能力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電子、液壓及機械零配件等行業的能力不相匹配 , 導致煤炭行業整體裝備相對落后。如今我國大部分國有煤礦逐步由機械化向自動化邁進,但長時間運行和在運行當中職工操作的失誤都會引起設備的損壞,這就要求對設備必須進行認真、細致、全面的檢修。但由于煤礦井下機電種類、數目眾多 ,所以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只能是哪壞修哪,年檢、月檢工作很難進行下去。此外,目前我國生產煤礦設備配件的企業結構小而散 , 對于配件的尺寸、規格、材料、性能沒有統一標準,只要不是一個廠家的配置90 %以上不相匹配。各個廠家所生產的配件在細節上存在差異,更有一些小廠家為了自身利益,偷工減料、降低成本,這也給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檢修帶來了一定影響。據統計,發生的機電設備事故約有 75 %~80 %是由于操作不規范、檢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2) 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由于煤炭行業險、臟、累,高素質人才很少加入這一行業,造成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相對缺乏。同時現行煤炭行業職工隊伍中總人數的 60 %~70 %為合同工、臨時工,其中有很多人思想渙散、精力不集中,使得職工隊伍極不穩定,操作、檢修水平得不到提高。也正因為高素質專業人員的缺乏,對設備操作維修的認知度不高,導致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因為煤炭行業本身具有的工作環境差、地質條件復雜、危險程度大等問題,容易對從業人員的生理、心理狀態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在進行井下作業時,對機電設備進行操作、維修時也容易出現力不從心、粗心大意、精力不集中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能夠導致機電事故的發生。
(3) 管理水平偏低。近年來,由于國家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煤炭需求量大幅上升,許多煤炭行業盲目追求眼前產量,忽視了管理理念的提高,管理理念還處于20世紀 80年代“什么時候壞,什么時候修”的水平。由于管理理念滯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機電事故率約占總事故的30 %~40 %。另外,煤礦機電管理沒有跟上信息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現代化管理步伐。例如: 我國電牽引采煤機只能實現部分運行參數的檢測,多種智能化控制尚屬空白,而國外電牽引采煤機均具有建立在微處理基礎上的智能化監測、監控和保護系統,可實現交互或人機對話、遠程控制、無線電搖控,具有工況監測及運行狀態顯示、數據采集、存儲與傳輸故障診斷及預警、自動控制、自動調高等多種功能 , 以保證采煤機最低的維護量和最高的利用率 , 并可實現與液壓支架、工作面輸送機的信息交流和聯動控制等功能, 使整個采煤工作面實現了自動化和無人控制。
二、關于加強煤礦機電管理的幾項建議
(1) 進行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在煤炭行業中,技術改造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調整產業結構, 提高生產裝備水平、新工藝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們要想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本著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則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率。依靠科技進步,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2)加強機電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要提高機電質量標準化建設,必須按標準化要求開展機電人員技術培訓工作。應全面編制煤礦機電設備和配件的計劃,新進設備必須三證齊全 (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防爆合格證),建立健全設備技術檔案,技術資料要求準確齊全。全面編制和審查匯總全礦機電設備檢修計劃及大修計劃,有助于協助施工單位制定大型檢修項目的檢修方案,并組織審批檢修施工措施,參與大型設備安裝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對所有職工都應采用崗位技能工資,劃分工資等級, 引導和迫使職工自發學習安全業務知識; 每隔一定時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術比武,以調動職工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 采用業余培訓與脫產培訓相結合,以業余培訓為主,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以重點培訓為主,內培和外培相結合,以內培為主;對新工人、新崗位、新技術要進行強化培訓,以全面提高職工安全業務素質為目的,為搞好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提高對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制度。在煤炭行業中,機電設備管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必須有一套健全的機電管理制度。如《機電設備管理制度》、《機電設備大、中修管理辦法》、《機電設備檔案管理制度》等,讓設備管理人員在設備管理中有章可循,嚴格按各種管理制度開展工作,確保設備管理工作的順利運行。
(2) 建立完善煤礦機電管理機構。要在企業中形成完善的設備管理體系,要有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領導、協調設備管理與維修系統的正常運作,各基層單位設置專職的設備管理機構,負責制定設備全過程管理與維修人員完成企業管理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各個機構在設備選型、采購、現場管理、設備維修、備件質量管理、設備檔案資料管理、設備報廢等各項工作中都應有專人負責,所有設備管理人員嚴格按照設備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隨時對設備的使用、維修情況及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查,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3) 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的監管力度。為保證設備的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達到有關規定的目標,將各項技術指標作為考核內容分解到各個生產礦井和基層單位,對生產礦井和基層單位實行月考核、季評比、年表彰,從而調動各生產礦井和基層單位抓好設備管理的積極性; 為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各單位要設置專職設備管理人員、井下現場使用管理人員,并且實行分片包干制度,對專職管理人員的工作 , 由上級領導負責監督。凡是上級領導查出的問題,而專職管理員未發現,對專職管理員進行處罰,并由其監督整改。凡專職管理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下發整改通知單,限期整改,并對使用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處罰。嚴格遵循“四不放過”原則,對當事人及部門領導進行嚴肅處理,并通報批評,使大家從中吸取教訓,降低事故率。嚴格配件及材料的質量和計劃管理,保證設備的良好性能。
3 結論
高產高效煤礦生產中確立機電管理理念是關鍵,只有創新機電管理機制,突出機電現場管理,狠抓機電技術創新,才能滿足機電設備對生產機電一體化的要求,確保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才能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必要的設備保障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 李平, 陳健永 當前煤礦機電管理中的問題探析[J ] 煤礦開采,2006 (11)
[2 ] 何學秋等 安全工程學 [M] .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