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素質教育論文發表加強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學時間:瀏覽:

  摘要: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高等教育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本文發表在《教育發展研究》上,文章提出了深化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必須科學地認識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定位和功能作用,是素質教育論文發表范文。

  1 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它包括對人的立身處世的現實規范,也包括對人的精神和價值追求的理論升華,是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而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使其內化為受教育者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

  2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科學定位

  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實質其出發點是人的發展,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精神建設,直接服務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高校教育的任務決不僅僅是積累知識、傳授知識,更要側重發展思維,啟發創造,塑造人格。而人文素質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其它領域的科學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是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式,已成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切實途徑。正是由于人文素質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功能,新時期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注重人文素質教育。

  3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重視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合理構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有利于克服由于教育專門化所造成的科學與人文的分裂,科學發展人文社會學科。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和應試教育體制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高校專業劃分過細,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加上專業培養口徑細化,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理工科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弱化的問題比較突出。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反映了高校辦學理念的偏差與辦學目標的錯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面對21世紀對人才的更高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等學校必須擺正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關系,合理構建高校學科和專業設置的教育框架,積極探索和完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質教育中貫穿科學精神,努力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把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貫穿于高校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中,提升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質量。

  (2)人文素質教育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措施。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道德學習和道德建設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關系到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成敗,關系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前,社會經濟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巨大變遷之中,由于受社會上不良現象、不良思想的影響,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與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現實時的茫然以及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甚至出現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質表現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薄弱和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因此,高等學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全面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把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價值導向,突出人文素質教育的育德功能。對于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來說,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以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統領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以人為本,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同時,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優秀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質,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與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還進一步拓寬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開展。

  (3)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占有基礎性的地位,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決定性作用。

  高等教育中的素質教育,不僅包括專業能力和素質,還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素質教育與大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充分接受人文知識教育,培育濃郁的校園文化,讓大學生能夠在一種良好的人文氛圍中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既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也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他們自身也會成為人格趨于完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一代新人。可見,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生各種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傅娥.加強高校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08,(12).

  [2]黃蓉生.深化大學素質教育的動力源泉在哪里[J].中國教育報,2006,(2).

  [3]鄭又賢.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定位”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7).

  素質教育論文發表須知:《教育發展研究》的前身《上海高教研究》創刊于1980年底,1999年改為現名,2005年改為半月刊。截止2009年底,共出版273期,刊用文字總量超過4000萬字。近年來,《教育發展研究》堅持大教育的視角,綜合關注各級各類教育,注重從教育與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聯系研究教育問題;堅持從中宏觀層面研究和探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堅持前沿與縱深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性與可讀性相結合;堅持做實踐指向、問題指向、政策指向的專業性學術刊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江孜县| 巩留县| 五华县| 美姑县| 泰宁县| 吴桥县| 敦煌市| 牙克石市| 秦安县| 乐至县| 德保县| 江孜县| 南木林县| 南乐县| 湘阴县| 紫云| 永嘉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古田县| 炎陵县| 延吉市| 离岛区| 泗阳县| 凤凰县| 康保县| 辰溪县| 屏东市| 庆安县| 松阳县| 门源| 黑水县| 溆浦县| 合江县| 蓬溪县| 嘉祥县| 岑巩县| 华阴市| 三亚市| 绥芬河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