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情境教學通過強調設立情境,建立模型以及實際運用,打通教學通道,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如何發揮其教學價值,以及如何在此種教學方式引領下讓小學數學課堂更高效,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探究和創新。
關鍵詞:教學情境;情境運用;數學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應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教師進行突破常規模式的大膽創新以及深入探究,所以在應用情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進行有效的創新,讓學生在有規律的教學情境引導下,對數學課堂產生學習興趣,使課堂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生活情境,促進思考
生活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將有效的教學情境從生活出發引入到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生活中洋溢的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覺中找到學習新知識的動力,以及在相應的情境中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數學意識、強化數學思維、幫助學生思考。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實際測量和確定位置'相關知識時,首先,將學生經常使用的物品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尺子量一量兩個物體之間的長度是多少,這種操作模式能夠將原本教材中抽象的距離概念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實踐操作。然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測量一下1米是有多遠10米有多遠1仟米又是多遠?但是在測量時注意不必用尺子逐一測量,而是可以用跨步、走路、跑步等等多種方式測量,觀察單位長度,體會不同單位長度之間的差異。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長度測量搬運到數學課堂上,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掌握,而且也能啟迪學生將數學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活思維
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借助一切能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知識的教學因素,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在難易程度適中、具有典型性的問題中,引導學生思考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元素,并通過問題的逐步引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保持高度緊張感的情況下完成對知識的遷移和轉化,提高課堂質量,也讓小學數學課堂更精彩。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圓》時,首先,教師在電腦上展示灰太狼坐著一輛形狀為三角形的車輪的車子,并提問學生”灰太狼所乘坐的這輛車能正常行駛嗎?為什么呀?”學生看到三角形的車輪首先會感到非常的奇怪,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車輪都是圓形的,接著再用畫面展示灰太狼坐在一輛車軸偏離圓心的圓形車輪車子,然后繼續發問“同學們,這樣的車子車輪已經變成了圓形,為什么動畫中的灰太狼看起來還是不舒服呢?”學生很容易聯想到所學知識,灰太狼乘坐的這兩輛車子車輪都有問題,應該將車軸放在圓心上,使車輪至車軸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最后再進行動畫展示,灰太狼這次坐在改進后的車子上,車子平穩地前進。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善于設計有引導性的問題,讓這些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
三、引入操作情境,強化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操作情境,讓學生通過運用實物、學具等在數學知識的探究中進行實際操作,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親自觸摸數學知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增強對數學的感性認識,以及培養主觀能動性,加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學生創新性的體現。比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時有一個高環節,首先,教師提問“老師想知道這個圓錐的高度,大家能夠用什么方法進行測量嗎?”這時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錐,然后用尺子進行測量。我發現有的學生是將圓錐放倒了去量,有的學生將圓錐剪開測量,有的學生沿著圓錐的曲面測量,甚至有的學生居然用一根細管從圓錐的頂處插進去測量,當測量完畢,面對學生得出的不一樣結論時,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得出不-樣的結論?正確的操作應該是怎樣的?在操作中,雖然每-一個學生的操作方法不一樣,但是能夠看出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思維的發散性以及創新性,因此通過引入操作情境,能夠讓學生在操作中對物體進行有效的觀察,且能夠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增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通過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有效提高教學成效。良好的學習興趣能有效提高教學成效,促使學生能全面認識數學、了解數學,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能積極主動探究生活樂趣。興趣屬于內在性格,在相應環境中能有效產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比如在“除法’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生活的家庭環境為基本情境,例如學生買6個蘋果,要回家分給爸媽,如何進行分配能提高公平性?在此類現狀中,能引出6+2=?簡單的口算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取相關知識。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合理連接,能豐富學生生活體驗,不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五、立足于生活情境,積極拓展數學教學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并不能片面化地基于課本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活動,還要基于學生實際生活,從生活角度出發整合更多能豐富學生數學學習的知識。依照學生自身發展現狀,從生活角度開發更多教學資源。結合學生年紀特征,圍繞生活角度對教學內容全面整合,提供更多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學生多方位發展。教師要注重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補充更多生活化元素,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中,此部分教學重點就是公式應用。為了讓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可以從生活中找尋相應的正方形、長方形,比如生活中常見的窗框、門框等,均是由長方形與正方形組成。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通過尺具應用對生活中常見的正方形與長方形物體長度進行測量,再計算周長,對周長公式靈活應用,在實踐中加深知識理解。在小學數學改革中提出,在教學中要注重通過數學思維對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進行集中控制,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當學生能有效掌握相關數學知識之后,要對知識應用技巧進行培養和訓練,對學生今后學習與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在《認識人民幣》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用錢購買商品?;蚴窃谡n堂教學中建立生活情境對話,讓學生扮演超市收銀員與客人,在商品購買之后對金額對錯、找零對錯進行對比,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中引入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給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學生通過不同情境的操作,能夠積極地走入到教學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汪顏青.農村小學數學項目課程開展與小課題研究——評《農村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業氣象,2021,42(09):809.
[2]王勇.“三線五步”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以“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例[J].江西教育,2021(27):63.
[3]魏鳳麗.導學、探究、合作——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分析[J].第二課堂(D),2021(09):27-28.
推薦閱讀:小學教育論文寫5000字可以發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