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英語課堂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學時間:瀏覽:

  這篇教育類期刊投稿論文主要探討了英語課堂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及跨文化交際的不斷融合, 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與世界的對話和交流, 更不可能在封閉的狀態下自謀發展。我國小學初期就開始接觸英語教學,那么學習者如何融入西方的學習理念呢?
 

英語教育論文

  關鍵詞:教育類期刊征稿,本土文化,西方文化,融合教育

  隨著我國國學風的熱潮,以及電視節目中各類有關漢語文化的熱播,如漢字英雄、成語大賽等,舉國上下都加強了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和熱情。此外,近年來的高考改革中,英語學科成為改革的重點,主要因為英語課程中西方文化攝入過量,而忽視了本土文化,不免造成學生崇洋媚外的現象。同時不難發現,本土文化表達方式已經被世界所認可,如Jiaozi;Kuaizi等,不再頻繁使用dumpling;chopstick。此外,一些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物品也會直接用拼音來表達,如:BingTangHuLu;HuLaTang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融合是世界語言發展的趨勢,英語教學中本土與西方文化融合是大勢所趨,同時也吻合英語高考改革的最終目標,即加強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如今,我國的英語教學大多起始于小學三年級(也有學校起始于一年級),從英語學習者的初始階段進行中西文化的熏陶,將為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提供學習思路和方法。

  一、英語課堂文化滲透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英語課堂的觀察,以及與英語教師和學生的交談,發現英語課堂中文化滲透情況總體存在以下問題,無論是教材、教師的教學思路,還是考試大綱的要求,都重視英語國家的文化,忽視了中國本土文化。

  1.教學資料中缺少中國傳統文化的介紹

  英語教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往往會選取摘錄西方國家的文章片段,此外在選擇課外英語學習資料的時候,也是千方百計尋找英語原著之類的文章。但是我們知道這樣的教學材料大部分是介紹英語國家的情況,可想而知,學習內容的偏差勢必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當然,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強大,關于我國的文化介紹在西方國家也越來越多,只要英語教師能夠意識到課堂上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性,便會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做出慎重的考慮[1]。

  2.英語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途徑的導向迷失

  作為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跟上時代教學的大方針和政策。在我國,自英語課程開設以來,便反復強調學習英語應重視它所在國家的文化,這種思想延續多年,直到近兩年,才大力提倡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重視我國文化的傳播。因此,英語教師需要及時接受新的英語教學理念,并及時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調整。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亦可通過慕課、微課等網絡視頻資料進行學習,借鑒其他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領悟如何合理地在英語課堂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3.教師自身文化素養有待沉淀

  有些英語教師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但是囿于自身文化素養不高,擔心自己誤解文化內涵,或因一知半解而誤導學生,從而放棄了機會。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英語教師在實施本土與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道路上已經邁開一步,還須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尤其是所教授單元涉及到的文化知識需要提前做好備課工作,力求將文化傳播得全面、正確。

  4.考試試題中鮮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題目

  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離不開考試這個試金石。因此,英語科目的考試內容中是否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對英語課堂本土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但之前的英語考試內容顯然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一旦教師和學生把握到考試內容方向的變化,他們必會對此有所傾斜,從而提升英語課堂上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因此,英語課堂中本土與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任重而道遠。第一,選取恰當的教材;第二,教師對于英語課堂文化融合教育的解讀要透徹;第三,教師自身文化底蘊的沉淀和英漢雙語語言功底的積累;第四,考核目標把握要到位。

  二、本土與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方式

  鑒于英語教學中本土與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必要性,結合英語教學和文化滲透的途徑和方法,提出以下幾種融合教育的方式,以供小學英語教學參考。

  1.文化對比教學

  通過對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對比,學習者能夠對彼此的文化進行梳理,從而更加尊重不同的文化,實現對中西方文化的內化。如coffee一詞的講解,可講授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1)西方coffee這種飲品對應中國的哪種?(2)coffee一詞的翻譯使用方法是什么?是否還有類似的?這兩個問題中第一個問題極其簡單,必定是中國的茶飲。第二個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解釋說明音譯的專業術語,相信學生很快能夠通過思考得出sofa等詞匯。

  此時教師需要提出下一個問題,即(3)tea一詞的來源是什么?會不會也如coffee一詞一樣,是個音譯詞呢?接下來就是一場本土文化大餐。“tea”音形成的過程是由福建話“茶”的念法而生。我國從唐代設立“市舶司”管理船舶載貨進出口以來,直到明朝,福建省的泉、漳、廈三地市是中國茶葉出口的旺盛市場。福建人管茶叫“貼”音,故有“tea”音的存在。類似這樣的文化對比還有很多,如:ChristmasDay與NewYear’sDay;動物詞的象征意義異同(dragon;dog等);顏色詞對比(紅與白;紅與綠等);見面打招呼方式對比(“吃了么”與“Niceday”);對贊揚后的表達(“哪里哪里”與“Thankyou”);以及在講解元音發音口型時,舉例laugh,smile,giggle三個單詞,它們元音發音口型逐漸變小,這恰恰與所表達意思的面部情態相對應等等,通過這些對比,學習者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底蘊和根基。

  2.刨根問底式教學

  刨根問底式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習者進一步了解所學知識背后隱藏的文化內涵。如為什么問候新年好用的是“happy”,而圣誕快樂用的是“merry”?又如“livingroom”這個詞,漢語翻譯是“起居室”,那“什么是起居室”?起居室指的是中國房子中的客廳還是臥室。從這一系列問題中,學習者通過查閱資料、比較分析,可以得出意想不到的文化背景。因此,培養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至關重要。又如我們對于自己喜歡的名人,會稱自己是他們的“粉絲”,“粉絲”一詞是怎么得來的呢?很多人會認為這個詞只不過是個新詞、熱門詞,孰不知這是“fantastic”縮寫詞“fan”的復數形式“fans”的音譯[2]。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習者養成提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3.課前三分鐘文化閑談

  一節課中的課堂導入環節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們都會關注每節課的課堂導入環節。如果將導入環節設計成文化閑談環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再者可將這個環節作為學生作業的展示環節,由學生自己通過書籍、網絡資源來搜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一方面促進學習者對文化的關注,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抓好課前三分鐘,會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思路。這是實現英語課堂本土與西方文化融合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種方式。

  4.文化小講座、小短劇作坊

  文化導入要有系統性,針對某個文化以小講座或小短劇的形式進行展開,如伏羲文化包括伏羲皇發明網罟,教民漁獵,創八卦,別姓氏,倡導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龍文化等,將這些部分分別進行短時間的小講座或者讓學生將這些子文化進行排練表演,進而可以使學生內化這些文化,形成自己對某些文化的理解。這種文化融合教育的實施者可以由學生自己擔任,其他同學或教師可以對講授者進行提問或質疑,如果有疑問,說明其他學生也已經融入到這些文化講座或短劇中去,這樣的效果會比教師來擔任教授者效果更好。因為同齡人之間會有peercompetition的特征,如若教師教授,大部分學生會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不會輕易質疑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讓誰擔任教授者,教師需要慎重權衡,例如對于難度較大的話題,由教師親自講授;對于難度一般的主題,教師應放手讓學生來擔任,在此過程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或提示。

  5.多模態文化呈現

  隨著多媒體網絡資源的豐富,如各類APP網絡渠道的開發以及使用網絡工具的研制,越來越多的教師們不斷完善網絡資源在教學中的使用。對于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網絡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它能夠將文化教育的傳播變得更直接、形象,并且能夠實現文化的即時性。如今微信軟件的使用已普及,學生們可以將自己所見所聞的文化信息進行實時地錄播或照片展示,這能夠使學生或教師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文化信息。又如在英語課堂上,將2008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視頻展示給學生們,讓他們找出所有的文化信息點,幾乎每幾秒中都會體現出不同的文化信息點,如開幕式的四大發明、閉幕式7分鐘倫敦展示中的大巴、雨傘、報紙、爵士、足球等,著實是一頓文化大餐。

  三、本土與西方文化融合教育原則

  在英語教學開展初期,教育者們發現,想學好一門語言,其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們開始關注所在國家的各種文化,后來逐漸地發現這是一種極端,產生了消極影響,又提出本土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不可缺失性,但是在實施的時候須避免兩種極端的產生。因此,在實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時候,必須把握以下原則。

  1.適度原則

  在英語課堂上,盡管倡導西方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教學,但也不能本末倒置,還需以英語教學為主,不能一味導入中國本土文化,而淡化英語教學。因此,英語課堂中中國本土文化攝入量的多少需要英語教師進行適度把握。

  2.恰當原則

  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哪些文化值得拿出來與學生分享需要慎重考慮。首先,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而決定,除此之外還應考慮學生對某些文化的接受程度、學生的年齡特征等。

  3.準確性原則

  教師要充分了解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而不能只是確保文化傳播的數量,不能保證文化傳播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從而出現以偏概全、完全依賴網絡資源、不加辨析和思考就全盤托出呈現給學生的現象。

  4.師生角色定位準確原則

  英語教師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讓學生作為中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主體,通過自己查閱、比較、總結、展示進行提交,而不能完全依賴于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習者對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重視和興趣。張紹杰指出,當今英語學習者通常是“嘴巴快、耳朵尖、思維空、文化淺[3]。由此看出,英語課堂文化的攝入是當務之急。同時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平等性意識也需要英語學習者慢慢培養,只有熟悉本土與西方國家的文化,才能真正做到兩種語言的自由轉換與表達,從而一定意義上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西方國家不斷加強對我國的重視,他們也希望了解我國的語言和文化,作為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中國的文化進行宣傳和傳承,并且是準確無誤地、客觀地道地表達與講解,這對英語學習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宣傳本土文化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本土文化的歷史性,又要滿足目的語國家的表達方式。因此,英語教學中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是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及時把握教學方向,適時在教學中體現融合教育思想,從而正確引導學生以后的學習思路。此外,筆者曾采訪過英語學習者,他們也紛紛表示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研究很感興趣,并表示通過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深層次地學習英語,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王燕.中學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問題與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5(8).

  [3]張紹杰.對舶來教學說“不”[J].中國外語,2007(3).

  作者:張博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推薦閱讀:《語言教育》的辦刊宗旨是:以英語為主、其他語種為輔,開展語言和語言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關注語言教育領域的宏觀戰略、策略問題和微觀教學法的研究,促進各語種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交流與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福贡县| 青铜峡市| 新丰县| 北辰区| 苏尼特左旗| 东乌珠穆沁旗| 迭部县| 乐业县| 雅江县| 夏津县| 九寨沟县| 湟源县| 芦溪县| 阆中市| 凉山| 蓬安县| 鄂尔多斯市| 雷波县| 本溪市| 辽中县| 奎屯市| 苗栗县| 赤壁市| 新绛县| 龙山县| 成安县| 昂仁县| 台山市| 铜鼓县| 靖宇县| 卓尼县| 平湖市| 奎屯市| 阳曲县| 浦江县| 水城县| 连城县| 股票| 富民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