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校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十分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合作交流,突出培養學生探究、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生物課堂;合作交流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mplemented in our school, in advance of curriculum reform emphasiz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ween classroom cooper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quiry, cooper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iology teach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在日常教學中,我努力按照新課程理念不斷完善教學工作。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原有的教條化、靜態化、單一化的課堂已不多見,在課堂上呈現出另外一番熱鬧景象:情境創設多樣化、學習目標三維融合化、合作交流爭鳴化、探究活動經常化、教學評價發展化……。不可否認,這樣的變化是令人欣喜的,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師生互動頻率增加了,但是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力等基本素養卻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得到發展,課堂時效性降低了。這樣在課堂之余,不禁引人思考:有效的課堂合作是什么樣子的?如何保證課堂交流的有效性?根據教學實踐在此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生物課堂合作交流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生物教學工作中發現,組織學生在交流時常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1、“旁觀”現象:學生在討論交流時,往往有部分學生漫不經心地看著別人實驗操作,聽著別人發表意見,自己卻不參與到活動中去,像一個旁觀者。2、“功利”現象:這部分學生比較好動,對于遇到的問題會認真思考,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為了表現自己而搶著發言,一旦得到老師的表揚,他便沾沾自喜、東張西望,不再傾聽別人的發言。3、“熱鬧”現象:有時課堂上,學生你爭我搶地進行發言,課堂氣氛顯得很熱鬧。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停地喊“老師,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課桌敲得咚咚響,以至于學生難以聽清彼此的說話聲。或者當教師沒有讓自己發表意見時,覺得這些與自己無關,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其后果必然是學習效果的低下。
二、構建有效生物課堂進行合作交流的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生是交流的主體,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是影響課堂交流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的思維沒有激活,就難以有高質量的交流。 2、學生要學會表達。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十分缺乏,表達時往往詞不達意、吞吞吐吐、只說半句等等現象非常普遍,因此,教師要耐心地微笑地引導學生,把話講完整、講正確,學會表達。 3、學生要學會聆聽、總結。教師應該提醒學生要尊重對方的發言果實,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要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有意見的要等到別人說完后再發表,使我們的學生在學會聆聽的同時,學會理解和寬容,讓學生明白學會聽也是一種良好的交流方法。
三、解決課堂合作中的假“熱鬧”現象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中如何開展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
四、建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順利發揮每個成員的最大潛力,實現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的辯證統一,就應該建立一種促進學生做出個人努力并且小組內成員互助良性制約機制,也就是合理的評價機制。它能夠將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對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并更加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
合作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尊重和保護學生自主合作,大膽探究的積極性。因此要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1、學生自評。每一次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學生,評價的對象也是學生,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思考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談認識,談體會,談收獲,同時能夠明白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2、學生互評。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還應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互評時,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要求學生之間相互找出優、缺點,最后由小組長根據大家的意見,記錄評價結果,交給任課教師。在小組學習過程評價中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大家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
3、教師評價。 合作學習重在過程評價,強調的是學生會學。但這并不是說可以完全排除學生學習活動的成果考察。相反,教師要盡力讓學生感受、體驗成功和收獲的樂趣。所以,在重視學習過程評價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習結果評價。總評時,教師可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和討論結果向全班同學進行匯報,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鼓勵其他小組的同學在聽完匯報后提出問題,并可由該組的任意一位同學來回答。讓學生在交流和探討中,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
五、教師要做好合作學習的準備和引導工作
1、充分做好分組工作。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組的劃分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具體情況,教師將全班分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又有利于開展學習小組間的競賽。
2、合理布置教學任務。根據學生每一階段的水平,分析哪些任務由學生自己完成,哪些任務需要教師提供幫助,哪些任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在合作過程中,教師應保護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多鼓勵,并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小組和個人,從而增強他們的信心,增強他們完成功課的個人責任感和承擔困難任務的意愿,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自我滿意度,增強小組每個成員的集體榮譽感。
3、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要主動巡視和監控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并給與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根據各方面的綜合統計,分析學生的學習進程,并及時通報學生本人,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客觀的認識,從而便于學生的自我改進和教師的教學調整。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斷的積累總結實踐經驗,使合作學習真正有效的進行,每個學生都受到益處,得到發展,從而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使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得到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