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zhì)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教育學時間:瀏覽:次
論文摘要:由于一個漢字往往包括字形、拼音、音調(diào)、筆畫等多種元素,因而被外國人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對于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想要達到精通漢字的水平也絕非易事。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是漢字學習本身存在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在長期以來的經(jīng)驗總結中,故事法的運用同樣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意義
(一)為語文閱讀、編寫打好基礎
語文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識字教學為重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識字教學是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的基礎,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儲備,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和語文編寫的前提,是全民提高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必備因素。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為學生安排適宜其學情發(fā)展的不同識字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逐步增強認字意識,進而逐步提高自主識字能力,為以后更廣泛地開展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促使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
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語言能力的兩大組成要素,學生只有在具備較高水平的同時擁有這兩種素質(zhì),才能在語言學習的領域里如魚得水??陬^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語言的情況下練就的,學生的生活時時處處都需要與人溝通、與人交流,學生有意識地使語文識字學習滲透到具體運用中,能有效鞏固生字學習的效果,加強對陌生詞匯的理解和認識。書面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則需要通過教師的專門性教學才能實現(xiàn),在學生識字教學中,通過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內(nèi)涵,進而在理解漢字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識字學習,從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轉變。通過教師專業(yè)性的識字教學,學生在同時掌握這兩種技巧的情況下,能夠極大地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三)促使學生發(fā)展智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提示學生要手腦并用,在為促使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的條件時,教師也常常以促使學生多器官聯(lián)合并用為原則,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肢體運動和大腦思維的有效結合,具有促進大腦發(fā)育和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學生在識字學習中,理解漢字和識記漢字的過程與這一研究結果恰當契合。在有效的識字教學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智力得到發(fā)展,正確的識字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的提高緊密相連。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一)游戲法
由于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認知發(fā)展不完善,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注意力易分散,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興趣,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中,采用與學生生活距離最貼近的游戲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集中注意力,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有效配合教師的教學。例如,在“雞”這個漢子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猜字謎的方式引入新課內(nèi)容,“上課前,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來猜個動物字謎,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想到,老師說的是什么動物:‘頭戴大紅花,身穿漂亮衣,真像當家人,早早喊你起’”,在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下,學生的思維自覺接受教師的引導,從而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還能拉近生字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距離。
(二)故事法
在學習一個新的漢字時,教師可以通過充分搜集關于這個生字的資料,充分挖掘這個漢子來源背后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向學生娓娓道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師資效果,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學習“倉”字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意性地為學生講述倉頡造字的傳說,使識字學習和益智故事完美結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聯(lián)想法
在識字教學中,聯(lián)想法的運用,使學生達到學習目的之余,還有益于通過引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生字學習的方法策略。例如,在學習“休”字時,教師可以先把這個生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組成結構,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它是由一個“人”字和一個“木”字拼湊而成,進而引領學生展開思索,“人”“木”“休”三個字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教師進一步總結,“休”字就是指一個人靠在樹木邊休息。通過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厘清生字的來源和所表達的意義。
(四)字形法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生字的字形一般較簡單,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在具體教學中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車”字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文字的由來以及演變過程作教學依據(jù),“車”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這個漢字的象形寫法,并結合講述這個象形文字背后的故事,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觸的事物,使學生產(chǎn)生新鮮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帶著豐富的想象投入到語文識字學習中。
參考文獻
[1]李爽.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3.
[2]趙改娟.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銀行:寧夏大學,2013.
[3]李倩楠.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文化視角實施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技視界,2014(02).
[4]劉麗華.學有所樂——淺談小學語文有效識字的探究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