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論戰線
![]() |
期刊名稱: | 高校理論戰線 |
期刊級別: |
北大核心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11-2814/D | |
國際標準刊號: | ISSN1002-4409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教育部 | |
主辦單位: |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高校理論戰線》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高校理論戰線》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國家級教育類核心期刊。曾用刊名:高校社會科學。
《高校理論戰線》主辦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88年國際標準刊號:2095-5804國內統一刊號:10-1136/C復合影響因子:0.710綜合影響因子:0.423
《高校理論戰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高校理論戰線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高校理論戰線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高校理論戰線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期刊欄目:理論新視角、社科學人、堅持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工作研究、文藝評論、黨的建設、國際文壇、思潮評論。
• 收錄情況:本刊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
• 辦刊宗旨:《高校理論戰線》聯系實際,開展理論研究和宣傳,反映高校理論研究和教學最新動向,致力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高校師生、各級黨政干部、理論宣傳工作者的良師益友。
•《高校理論戰線》雜志投稿論文: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
2 “法治夢”是“中國夢”的基石和保障…………………………… 吳志攀; 4-6
3 黨中央大戰略大布局:“三個全面”與“三個中國” ……………………………胡鞍鋼; 6-8
4 依法治國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 王振民; 9-11
5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王利明; 11-13
6 努力開創中國刑事法治發展新局面 ……………………………趙秉志; 14-16
7 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黃進; 17-20
8 法治中國建設的制度豐碑…………………………… 左海聰; 20-23
9 法治中國的新格局 ……………………………孫笑俠; 23-26
10 依法治國理論的新拓展 ……………………………何勤華; 26-29
教學論文發表:探究當前高等教學的誠信教育模式
摘要:誠信退化,大學生對誠信教育認同感弱。經濟生活層面的失信及不誠信行為也嚴重地影響到在校生的誠信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接受訪談時強調指出:“誠信滑坡的實際問題比報道的要嚴重得多……誠實守信的價值觀已經不是滑坡,而是快要消失了。”[2]微軟中國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復博士也說“中國學生最缺乏的素質就是誠實正直”。
關鍵詞:誠信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發展
高等教育領域誠信缺失嚴重,學校內部管理不到位,忽視自身形象力和引導力的提升。在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也極為嚴重。具體表現為:學業不誠信(如考試作弊、抄襲作業、偽造實驗數據、篡改成績單、剽竊論文等);經濟行為不誠信(如惡意拖欠學費、故意欠貸不還等);日常行為不誠信(如說假話、偽造證件、充當“槍手”賺取利益、戀愛動機不誠);網絡道德虛擬;制造虛假履歷、虛假包裝;合同契約觀念不強,就業過程中隨便違約等。其中惡意欠費、故意逃貸等失信行為,導致部分高校由于助學貸款還貸違約率超標而被相關商業銀行禁貸的事件。
少數高校教師及個別教育主管部門的失信行為(如北大博導涉嫌剽竊著作,教育行政部門參與販賣假文憑等事件),也進一步導致人們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擔憂。
因此,學校在誠信教育方面所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僅事關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而且事關大學、教育主體、教育管理機構等各當事方的社會聲譽,進而關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