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樂
![]() |
期刊名稱: | 人民音樂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1655/J | |
國際標準刊號: | 0447-6573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音樂家協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人民音樂》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人民音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人民音樂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人民音樂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人民音樂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人民音樂》主管單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單位:中國音樂家協會出版地:北京市出刊周期: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50年郵發代號:2-6國際標準刊號:0447-6573國內統一刊號:11-1655/J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08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110萬方影響因子:0.357萬方總被引頻次:1199
• 期刊欄目:特稿、特別報道、環球風采、樂海鉤沉、音樂廳、表演藝術、隨筆、音樂傳真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
• 辦刊宗旨:《人民音樂》(月刊)創刊于1950年,是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評論性音樂刊物。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反映國內外樂壇在創作、表演、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的最新動態及成果,介紹、評論優秀的中外音樂家名作。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357;總被引頻次:119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08;綜合影響因子:0.110
• 2014 年第12期《人民音樂》雜志成功收錄論文目錄:
中國音樂“小金鐘獎”--長江鋼琴第二屆全國鋼琴比賽……………………………………
“讀后感”式的編寫——評高平《殘余的探戈》的創作………………………………謝福源
陳其鋼古琴協奏曲《靜音》作品分析………………………………陳雷激
探析音塊技術在王西麟《第四交響曲》中的應用………………………………邢楠楠 范洪濤
走進去,看到自己--歌劇《戰爭與和平》觀感………………………………周小靜
文化傳播 視聽盛宴--吉林省交響樂團赴美演出綜述………………………………張雯雯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香港第二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述評………………………………于慶新
聲聲眷戀 余音裊裊——石泉獨唱音樂會有感………………………………宋鴿
理論、教學與創作的三重對位——于蘇賢先生理論研究、教學成果與音樂創作………………………………梁發勇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學思想范式:一個專業教學實踐應用………………………………溫德經
百年李元慶:為有犧牲多壯志………………………………劉紅慶
音樂教學論文發表:探析學習貝多芬音樂的啟示及意義
摘要:在貝多芬的音樂中,不論是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還是對正義的贊揚和伸張,以及對大革命由心而發的熱情,無不表現出維護人類尊嚴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音樂,藝術,教學管理
貝多芬音樂中大氣磅礴的剛毅性格能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綿綿之情也會令聽者魂牽夢繞,但愛情對貝多芬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他與世俗相隔甚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不僅是貝多芬政治理想的支柱,也是他作為藝術家自信的出發點。盡管出身卑微,卻仍對愛情抱有太大的幻想,為了與貴族小姐結合而甘于忍受愛情空白所帶來的寂寞與痛苦,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他的情感生活變得愈加艱難了。
貝多芬的一生,總是在愛慕著一兩位女性,第一個當屬出身高貴的朱莉塔吉采爾蒂。起初的兩情相悅令貝多芬享受到了短暫的幸福,可出身貧寒的貝多芬與她門第上的差距好像自開始便注定了這是一段悲劇。《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中,我們不難聽出貝多芬那種“幻想維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憤已經多于愛情的心境”。樂曲由第一樂章冥想的柔情,到第二樂章瞬間的微笑,再到第三樂章中表現出的熱情和堅毅,所用的音樂語言構成了一種沉痛的思想傾訴。與布魯斯維克姐妹戀情的失敗,使貝多芬苦苦追求與貴族小姐結合的理想再次受挫。愛情給貝多芬帶來了痛苦,但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短暫的甜蜜和創作的靈感,《第四交響曲》正是處于戀愛時的貝多芬才華橫溢的體現,其主題正是贊美生命和愛情,該曲的旋律充滿了生命和青春的氣息。貝多芬晚年所作的《致遠方的愛人》也是一部充滿愛意的聲樂套曲,它的創作引起了人們不盡的猜疑,雖然難以明朗終究為誰而作,但其細膩的格調表現了貝多芬的愛情觀已變得相當理性。可以說,這部聲樂套曲蘊含了貝多芬為愛情流過的血和淚,是他一生情感經歷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