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析農村城鎮化的現狀與對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建筑工程時間:瀏覽:

一、龍巖市城鎮化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城鎮化進程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完成了龍巖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各縣(市)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完成15個鄉鎮總體規劃和300個建制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至2007年底,全市城鎮化水平為44%,比200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中心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舊城改造穩步推進,新區開發步伐加快,路網建設迅速擴展,市容市貌整治成效明顯,整個城市變得更新、更綠、更亮、更美,全市小城鎮開展“五個一”(即一個工業小區、一個居住小區、一個商貿小區、一條文明示范街、一塊公共綠地)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建成了一大批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項目,新建商貿、農貿市場40個,公廁52座,橋梁12座,自來水廠67座,受益人口91.47萬人,垃圾填埋場37個,鋪設砼路面達到20.35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地19萬平方米,工業小區規劃面積271.5萬平方米,正在引進或已引進工業項目51個;全市已著手新改建戶2.54萬戶,新建建筑面積251.7萬平方米,拆舊1.8萬戶,拆舊建筑面積227.5萬平方米,有近2.5萬戶居民喜遷新居。村鎮建設的快速發展來了一系列良性效應:既促進了二、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又吸納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繁榮了農村市場,加快了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但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市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二、我市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化水平偏低。至2007年底,全市城鎮化水平僅4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4.7個百分點,而且地區差異較大,其中新羅區最高,達到65%;武平最低,僅為28%左右,加快推進城鎮化任務相當繁重。
2、城鎮化規劃和建設實際脫節,城鎮化擴展難度大。我市許多地方的城鎮化建設缺乏科學的整體發展規劃,存在各自為政、盲目建設,布局混亂、功能錯位等現象,城鎮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未能得到很好發揮,城鎮化擴展難度大。
3、城鎮聚集功能偏弱。有關研究認為,小城鎮鎮區人口在3~5萬人左右,才能正常發揮集聚功能。我市農村鎮區平均人口才63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只有1405人,農村小城鎮離此標準尚相差5~8倍以上,超小規模的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經濟,人口和企業的集聚效益十分低下。
4、城鎮的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由于城鎮規模小,經濟實力弱,對城鎮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力不從心;長期以來,城鎮建設主要依靠單一的國家投資和政府推進。這種自上而下集中型城鎮化模式,在山區財政本身極為拮據的情況下,投入必定不足。城鎮建設缺乏應有的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嚴重滯后。
二、原因分析
1、鄉鎮政府責權不對稱。鎮級政府作為小城鎮建設的直接責任者,卻缺乏應有的權力和手段。在調查中,不少鄉鎮政府領導反映,目前有實權、能創收的鄉鎮政府部門,如土地、城建、稅務等,大都劃歸縣以上管理,而無實權、需花錢的部門,如計生、教育、衛生等,卻留在鄉鎮,由鄉鎮負責。鄉鎮政府職能支離破碎,難以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2、鄉鎮政府管理功能嚴重滯后。目前在很多地方,鄉鎮政府對城鎮的管理方式,仍然沿襲的是以前農村管理的一套做法和模式,沒有經營城鎮的現代理念,對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環境保護、社區管理、金融服務、工業生產等都十分陌生,城鎮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無法適應城鎮化的發展要求。
3、城鎮化發展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目前第三產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信息、金融要素市場等尚需加大發展步伐,第三產業發展的潛力尚未充分利用,第二產業仍占主導地位。部分鄉鎮結構不盡合理,效率不高,城鎮之間橫向聯系薄弱,人才、信息、資金交通渠道仍不很暢通。特別是我市農村城鎮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鄉鎮二、三產業發展步履艱難,城鎮勞動者收入水平難以得到較快提高,因而也就難以刺激城鎮消費需求的增長。
4、城鎮總體規劃滯后,城鎮化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我市城鎮規劃起點不高,深度不夠,對建設指導不具體,甚至滯后于建設。到目前為止,我市小城鎮有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或按照規劃建設的為數不多,一些小城鎮、中心鎮先發展后規劃,造成我市中心鎮、小城鎮建設沒有特色,缺乏個性。
    5、城鎮化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用地規劃和計劃,建設用地儲備不夠,土地供應和流轉不暢。一是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缺乏前瞻性和科學性情況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只能是圖上畫畫墻上掛掛,不但不能起到引導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的作用,而且有時還影響了土地的及時供應。二是我市的城鎮基本上都沒有根據當地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計劃,更沒有根據土地利用計劃適時地對城鎮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需用地及時進行儲備,當建設需要或有工業用地等項目急需用地時才臨時進行征購土地,既增加了土地供應難度和成本又影響了項目建設的進度。三是目前有關法律條款制約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的一些規定,不利于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和城鎮化發展。
    6、城鎮化建設缺乏有效的投資機制,基礎設施欠帳多。由于長期二元結構下的管理體制,政府職能部門只管城市,不管農村,造成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缺乏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足,城鄉差距不斷擴大。資金短缺已成為困擾我市城鎮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也是推動城鎮化建設進程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加快龍巖市城鎮化的對策及措施
1、抓緊建立功能清晰、銜接協調的規劃體系。
首先,要精心修編龍巖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一要科學把握龍巖中心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集思廣益,綜合專家意見,科學、準確定位具有鮮明閩西特色的龍巖中心城市性質、城市功能;二要合理確定城市人口規模。要根據龍巖中心城市地形地貌條件、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條件,實事求是確定龍巖中心城市人口發展規模;三要拓展城市規劃區范圍。要以中心城市為軸心,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將有發展潛力的周邊集鎮納入城市規劃范圍,以快速通道相連接,形成半小時城市圈;四要搞好城市功能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布局要與結構調整、市場培育、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相結合,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運營效能,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五要及時調整縣城總體規劃,做大城關。縣(市、區)城關要建成區域經濟中心,重點解決縣城規模偏小的問題,各縣(市)城區至少要按10萬人以上規模調整規劃,在空間范圍上樹立大城關的觀念,盡可能把目前的城郊規劃好、發展好,為融入城區作好準備。
其次,要精心編制小城鎮建設規劃,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城鎮規劃是城鎮建設的基礎和前提,要建好村鎮,首先必須規劃好村鎮。要使村鎮規劃能一個規劃管住整體,一次規劃管住未來。一要科學選點,確保小城鎮成為較大區域范圍內的物資集散中心。一個小城鎮的發展不單單對一個鎮域范圍產生帶動作用,如果規劃建設好了,它可以真正成為一個中心鄉鎮或次中心鄉鎮,從而帶動起周邊區域的發展。二要準確定位小城鎮的發展方向。要根據各自的人文、地理、交通、資源等特點,有所側重地發展,向專業市場型、工業型、貿易型、旅游型等特色與專業村鎮發展。三要高起點、高水平地搞好小城鎮規劃和建設。
2、實施城鎮精品戰略,努力探索集約型城鎮化之路。
農村城鎮化是一個系統的歷史過程,它要求村鎮建設規劃必須堅持以實現農村工業化、現代化為目標,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方針,以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為原則,以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相結合為路子等基本要求。具體地講,村鎮規劃建設要堅持以大管小,上下街接,左右協調的原則,體現衛星鎮相結合,工業鎮、商貿鎮、綠色農業鎮相互補,充分發揮城鎮輻射功能的優勢互補效應,避免畫地為牢,自我封閉,重復建設。當前,針對我市地處山區,經濟基礎條件和自然環境不一,發展又不平衡的特點,實施城鎮精品戰略,一是要充分發揮縣城的輻射帶動作用,把縣城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二是要因地制宜,因勢制導,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重點抓住新羅區的適中鎮、雁石鎮;永定縣的坎市鎮,下洋鎮;漳平市的永福鎮、雙洋鎮;上杭縣的古田鎮、才溪鎮;武平縣的巖前鎮、十方鎮;連城縣朋口鎮、新泉鎮;長汀縣的河田鎮,新橋鎮等示范鎮作為中心鎮加快發展擴容,爭取上規模、上檔次;三是其余的鄉鎮當前以發展產業,推進農村現代化為工作重點,待條件成熟,村鎮建設有產業基礎做保障之時再順勢引導,以確保其健康發展。
3、要多渠道籌措城鎮化建設資金。
要引入市場機制,建立政府、個人和企業共同投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公共基礎設施是城市發揮其資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條件。由于資金的缺乏,我市大多數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因此,必須加大投入,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和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要做好土地有償使用這篇文章,引入市場機制,以土地開發帶動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主要靠社會資金和民間投資建設城鎮的基礎設施;要本著“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通過提供特許經營權和實行招標承包等方式,吸收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經營管理;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房地產開發、舊城改造和新村建設。
4、需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在城鎮化進程中要特別強調維護農民利益,盡快建立小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對小城鎮建設中耕地被占的失地農民,要分類解決保障問題,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建立促進就業責任體系促進就業;政策引導全面推進就業;完善就業服務網絡,規范市場就業等措施解決非農就業問題。配套解決土地處置、農民戶籍轉性問題。要建立可靠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序地引導農民離開土地,同時將農民的戶籍由農業轉到非農,完成從農民向市民的根本轉變,實現落實保障、土地置換、戶籍轉型"三聯動"。
5、要積極扶持鄉鎮企業發展,引導農民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盡可能多的流入到小城鎮。要把鄉鎮工業的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對于本市來說,必須根據區域資源特點,選準主導產業,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利用經濟杠桿,促進農村二、三產業向小城鎮集中,培養新的特色經濟,特色產業,扶持發展壯大一批農業深加工企業。同時,以市興鎮,抓好重點小城鎮的市場培育,鼓勵建立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的專業批發市場,以市場促進小城鎮周圍的農村經濟發展和帶動鄉鎮企業的發展,鼓勵各種類型的農產品流通組織參與市場流通,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參考文獻:
[1] 陳麗媛,淺析與小城鎮發展有關的幾個問題.《建設與管理》,2005(8)
[2] 呂評,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林業企業》,2005(1)
[3] 李宗才,穩步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幾點思考.《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叙永县| 崇仁县| 攀枝花市| 利辛县| 徐州市| 静海县| 海原县| 攀枝花市| 聂荣县| 神木县| 宜州市| 布尔津县| 温泉县| 南郑县| 奇台县| 郸城县| 辉县市| 临城县| 甘谷县| 吉安县| 霍州市| 玉树县| 吉木萨尔县| 莎车县| 潍坊市| 宁阳县| 瓮安县| 宜城市| 汝阳县| 通山县| 伊春市| 福安市| 静安区| 锦州市| 慈溪市| 墨脱县| 沙洋县| 永清县| 蒙自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