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建筑業施工中出現的新技術一方面克服了傳統工藝無法擺脫的技術瓶頸,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加強了人們探索新技術的信心,將會催生更多的新技術。本文就技術創新中所出現的幾個問題,最后通過實例分析對施工技術的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施工技術,創新,施工
引言: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施工技術的創新來進行的,隨著建筑工程規模的逐步擴大、施工難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互不完善,傳統的施工工藝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建筑工程對于施工技術的要求了,只有適時的對其加以創新,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穩步提高和科學發展。
一、建筑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技術創新體制建設緩慢
近年來,我國施工企業制度的改革逐步深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技術創新的有效機制。雖然有少數企業做得較好外,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是基本維持舊的體制,有些企業雖然表面上建立了技術中心,但實際上并未按新的體系運行,眼睛只是盯著國家的有關優惠政策。
2、建筑施工企業同樣存在技術創新與市場、與生產脫節的問題
孤立地看,建筑施工企業技術創新是先有市場后有創新,但如果把投標過程和施工過程貫穿起來看,還是先有新技術成果后應用于生產和開辟新市場。因為投標時技術難題在招標文件中已經反映出來,企業提交的施工方案必須能夠滿足項目成功建成的需要,技術難題必須先解決好并得到評委的認可才能中標,這本身就是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過程和鑒定過程,中標后的施工過程就是把技術開發成果結合實際運用于生產,保證進度、安全、質量,實現利潤的過程。
3、加強對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視
由于市場的不完善和不良風氣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只要拿到工程總能干下來,因此重經營輕技術,反映在搞技術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得不到應有的改善,從而使一些人另謀職業。
二、發展建筑節能技術
建筑節能工作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更是印證了這一點,綠色建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項目的開展具有多專業、多層次和多階段的特點。構架綠色建筑體系需要在整個程序中確立一個明確的建筑環境評價結果,形成共識,使其貫穿始終。因此,綠色建筑體系迫切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作為工程實施的支撐。
1.圍護結構的節能技術
圍護結構的節能技術是指通過采用墻體保溫(主要包括外保溫、內保溫、自保溫、夾芯保溫等技術)和門窗及屋面節能等措施,減少建筑的使用能耗。如住宅節能就是通過圍護結構節能設計,達到比傳統住宅節約能耗25%的目標。在結合設備節能設計上,達到住宅總體使用能耗降低50%~65%的目標。
2.屋面綠化技術
屋面是建筑物上部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重點部位,其保溫與隔熱對建筑節能具有重要意義。為達到節能目的,屋面可設置隔汽層和封閉的空氣間層。選擇膨脹珍珠巖板、水泥聚苯板、聚苯板等多種保溫材料。屋面外表面采用柔性防水時,應使用反陽光輻射的材料。另外,覆土和植草屋面的保溫隔熱效果很明顯。用“建筑夾層防排組合”可以消除水壓力,即在一般的防水層上加塑料凹凸板,蓋上土工布,起到防水、排水、擋土、濾水的作用,既是綠化的基層,又是屋面的防排基層,解決了屋面滲漏和種植中排水透氣問題。用輕質合成土,草坪厚20cm~30cm,荷載約100kg/m,增加熱阻,達到節能標準。
3.門窗節能技術
門窗節能需要控制門窗在有太陽光照射時合理得到熱量,而在沒有太陽照射時減少熱量流失。影響門窗獲得太陽熱能及其他熱能的因素包括:①窗戶的位置和方向;②窗戶產品的設計(窗戶孔道的數量);③使用的玻璃種類;④內部和外部陰影的數量。門窗熱損失是因為熱能往往是從暖的一面流向冷的一面。門窗是構成熱能損失的主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合理配置減少門窗熱能損失。對流熱損失主要通過中空玻璃間隔內氣體運動產生的,如果間隔層太小通過空氣的傳熱是很多的。如果空氣間隔層太大,那么在室內側暖玻璃表面的暖空氣就會上升而室外側冷玻璃表面的冷空氣就會下降,形成對流,將室內的熱量流失。
三、新型社會競爭機制的要求目前.各行業的競爭都呈現出了白熱化的態勢
在“弱肉強食”的殘酷時代背景下,如果你一旦淪為弱者.那么你只有忍受被“吃掉”的結局建筑工程施工單位一定要樹立居安思危發展理念。行業到底要走出一條什么樣的道路.這不是一兩個施工單位就能夠決定的.而是要靠整個行業來共同探索和研討的 面對新型社會競爭機制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要堅持“技術效益型持續發展”的陽光道路,將施工技術與建筑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在對于世界領先施工技術信息收集、開發手段、激勵競爭、人才引進等方面,必須逐步建立完善的自主技術創新路線。并加強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四、重視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推動技術創新工作
人才是技術創新的關鍵。我國加入WTO后,國外公司首先與我們爭奪的就是人才。所以,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牢固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人才就是發展后勁”的觀念,切實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靠事業、靠價值、靠感情、靠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穩定和吸收一大批勝任新形勢下技術創新工作的骨干力量,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應用實例分析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全面創新工作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期,通過全國多家權威建筑技術研究部門,以及建筑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新已經初見成效,并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與廣闊的空間。本文僅將“剪力墻結構施工中外墻樓層處施工新方法”作為一個代表,簡要的分析一下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的新成果。
我國的施工企業在全現澆砼結構施工中,墻體大模板技術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施工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在對外墻層處的施工縫的處理上,仍一直沿用在樓層處墻體內做導墻的老方法。因此給整體砼質量留下缺憾。很顯然,這種做法外墻每層只需支設一次模板,施工縫也只有一道。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此處砼導墻的質量無法保證:無法振搗、砼內浮漿多石子少、施工縫不便處理等。在2002年北京市的“結構長城杯”評選活動中,很多專家也是對這種千篇一律的老做法提出了質疑。對此,我們的做法是取消砼導墻。改在外墻樓層處安放鐵板作為模板,這樣,問題即可解決的更徹底。
參考文獻:
【1】甘術志.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新及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3(07)
【2】周 偉.建筑施工企業技術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6)
【3】舒雷峰、戴建明.建筑施工技術改進三則[J].建筑工人,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