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由于高層建筑的投入相對多層大,且施工周期長,混凝土澆筑量大,工程質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探討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如何把好強度、裂縫及安全管理三方面的質量關。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強度;裂縫;安全管理;現狀 改善措施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buildings in multilayer of big, and construction cycle is long, the concrete JiaoZhuLiang big,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he safety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i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how to put the good strength, crack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strength; Crack; Safety management; Situation improv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U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代城市的主要部分已經逐漸被摩天大樓所占據,高層建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和敏感。尤其在城市,隨著土地的緊張及進一步充分發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高層建筑正在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體。現代高層建筑是向更高、體型更復雜、結構形式更多樣、功能更齊全、綜合性更強的方向發展。施工中對強度、裂縫及安全管理三個方面應該傾注更多的精心、細心。
一、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強度質量控制
(一)選定科學的配比
工程開工前,一般均要按設計要求配制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試驗機構做級配試驗,待級配報告出來后,根據級配做配合比試驗(實驗室配比),在實際施工時照此執行。但問題就在于級配與現場施工過程中是否相符。有資料統計顯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強度將下降15%~20%,而水泥數量的影響為5%~20%,石子及砂的級配影響為5%~20%;水灰比影響為多增l%,強度降低5%~10%.既然影響如此之大,那就應該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控制。
根據地區市場原材料情況進行不同配比的試驗,以確保在施工過程中配比的及時調整,如5~40mm 石子,M<2.3 細砂做一組,5~40mm石子,M≥2.3 中粗砂做一組等等。
對實驗室配比結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進行施工配合比調整,以確保實驗室配比的實際通用性。在實際施工中要加強原材料把關工作,沙石級配不良時,采取相應措施調整,如適量摻入0.5ml~10ml 沙石等。
(二)嚴格執行養護制度
高層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僅能縮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搗控制嚴格的情況下,仍出現混凝土強度不足。分析其因,多為搶工期、養護時間嚴重不足。據有關專家測試結果,其強度比全濕養護28 天:全濕養護3 天:空氣中養護28d 分別為2:1.5:1。由此可見養護的重要性。
二、高層建筑施工對建筑裂縫的預防和控制
從我國的《混凝上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表3.3.4看出,裂縫寬度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結構其裂縫寬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標準,允許裂縫最大為0.2mm~0.4mm,但作為裂縫控制來說,應以預控為主,等裂開了、縫增大了再補救那是萬不得已。裂縫分為運動、不穩定、穩定、閉合、愈合等幾大類型。雖說骨料內部凝固時產生的微觀裂縫不可避免,但從質量角度考慮應盡可能減少。由于高層建筑混凝土強度普遍較高、混凝土量較大、且帶有地下室,所以裂縫產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從“放”“抗”談談施工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墻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間隔至少一周,宜15d 后補砌擠緊;合理分縫分塊施工;在柱、梁、墻板等變截面處宜分層澆搗等。
“抗”的措施:(1 )盡量避免使用早強高的水泥,積極采用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實踐經驗表明,每m3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熱將使混凝土的溫度升高1℃。高層混凝土用量大,有時還有大體積混凝土,從經濟、實用角度宜摻入外加劑。當然摻入外加劑后,要預計對早期強度的影響程度。據此可提請設計科研部門予以探討和評定。(2)選擇合理的最大粒徑砂石,這樣可減少水和水泥用量,減少泌水、收縮和水化熱。有資料顯示:用5~40mm 碎石,比用5~25mm 的碎石,可減少用水量6~8K/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用M=2.8 的中粗砂比用M=2.3 的中粗砂,可減少用水量20~25kg/m3。(3)在施工工藝上,應避免過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搗、二次抹面,盡量排除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4)現澆板中的線盒置于上、下層筋中間,交叉布線處采用線盒。
三、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1)預防職能。“預防為主”是現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它也貫穿于建筑施工的全過程。對生產過程做到實時監控,提前排除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危險,找出安全隱患存在的原因,利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制度,做到避免事故的發生或將事故傷害和損失降至最小程度。
(2)補救職能。補救是要徹底消除已出現的安全事故對產品生產和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它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督促企業(項目)完善安全管理體制,另一方面用技術上有效、經濟上可行的措施消滅隱患,排除產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和彌補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
(3)評價職能。建筑生產安全評價的目的是為企業(項目)安全管理提供標準方法和應達到的要求,使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達到實現本質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產評價是綜合評價一個企業(項目)的安全管理體系,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組織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質高低等。
(4)教育職能。施工安全檢查是指有關部門和單位對企業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情況,安全生產的情況、勞動條件、事故隱患等所進行的檢查。通過施工安全生產檢查,使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提高全民的質量意識,推廣正面的經驗和吸取反面的教訓。
(5)信息職能。建筑施工安全信息是政府和企業在管理過程中一項十分寶貴的資源,一旦失靈,會引起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混亂。研究生產系統中的安全信息,及時向政府和企業的決策部門提供,加強控制與反饋,實行動態管理,以提高施工安全監督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生產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發段。這不僅使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遭到巨大損失,還給企業和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對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如何在建筑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確保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編寫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邊爾倫.淺析我國建筑安全生產的現狀與對策.建筑安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