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鉆孔灌注樁作為一種基礎形式以其適應性強、施工成本適中、施工簡便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道路橋梁等工程領域,但在現實實踐中質量缺陷時有發生。本文結合實際對鉆孔灌注樁質量缺陷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預防措施。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
Abstract: Bored piles as a ba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roads and bridges and other engineering fields for its adapt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moderate, simple construction, but the quality defects happened often in the real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causes of the bored piles quality defects were analyzed, and to propos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drilling; pil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鉆孔灌注樁作為一種基礎形式以其經濟、高效、適應性強被廣泛使用于各工程領域。由于鉆孔灌注樁為地下施工,未知因素較多,導致施工中質量控制較難,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出現坍孔、夾渣、縮頸、斷樁等現象,導致缺陷樁或報廢樁的出現,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直接影響工程進展和工期延誤,對整個工程質量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必須重視并嚴格控制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盡量減少和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確保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
一、施工工藝流程
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做好施工前的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仔細研究相關的地質勘探報告,復查施工現場與地質勘探報告是否存在差異。對樁基持力層厚度變化較大的場地,必要時可適當進行現場二次補勘,防止樁端落在較薄的持力層上而發生持力層剪切破壞。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方案應突出突發事件的應給予處理。方案經相關部門審批后方可予以實施,并與開工前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術交底。
(2)根據施工方案要求檢查施工機具、材料的準備情況,檢查水源、泥漿循環系統、泥漿池、泥漿沉淀池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對導管還應做水密性承壓試驗。對原材料應嚴把質量關,需復試材料經復試合格后方可予以使用,杜絕不合格材料進場和使用與工程。
二、質量控制要點
1、測量定位防線
根據相關單位提供的定位圖、坐標點用全站儀對擬建工程進行測量定位,建立三級控制網,放出樁位點,繪制樁位施測成果圖報相關單位復核。做好高程測控,確保樁頂、樁底標高復合設計要求。
2、埋設護筒及鉆機就位
樁位點復核無誤后,定好栓樁,拉上“十”字線,其交點與樁位點重合。據此挖護筒坑,挖好后將護筒放入孔內,保證護筒垂直,復核護筒中心是否與栓樁“十”字線交點重合,要求偏差小于20mm,符合無誤后用粘土將護筒周圍填滿搗實。護筒埋設完畢經自檢合格,報監理驗收。鉆機就位要準確、穩固,鉆頭中心與孔位中心要重合。
3、泥漿制備
泥漿制備在施工中是一個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成樁質量。泥漿采用膨潤土加純堿按比例和水拌制而成,比重應控制在1.15~1.25之間,粘度20s~30s,含沙率<6%,施工中應隨時測定泥漿性能。當泥漿比重過小、粘度過低時容易造成塌孔;過重時導致灌注困難,容易產生夾渣。
4、鉆孔
開始鉆孔時,應稍提鉆桿,在護筒內打漿,并開動泥漿泵進行循環,待泥漿均勻后方可開始鉆進。開鉆后先輕壓慢鉆,當鉆至護筒底部時,應一速鉆進,使底腳處有堅固的泥皮護壁。如護筒底土質松軟出現漏漿時,可提起鉆頭,向孔內倒入粘土,放入鉆頭倒轉,將膠泥擠入孔壁堵住漏漿空隙,穩住泥漿后繼續鉆進。鉆進過程中應注意地質變化,每進尺2m或在土層變化處應撈取渣樣,判斷土層并與地勘報告核對是否相符,發現不符應及時通知各職能部門采取相應措施。
提鉆、下鉆不可過快,以防止抽塌孔壁。鉆進砂層應適當增加反鉆,護好孔壁。鉆進過程中應及時補充泥漿,使泥漿面高于護筒底部0.5m以上,防止塌孔。鉆進作業必須保持連續性,升降錐頭要平穩,不得碰撞護筒或孔壁,拆除和加接桿時要力求迅速。
操作人員必須認證貫徹執行崗位責任制,隨時填寫鉆孔施工記錄,交接班時應詳細交待本班鉆進情況及下班需注意事項。鉆進過程中隨時觀察垂直度屏幕檢查垂直度,發現孔斜及時糾正至垂直,當鉆至設計深度后,質檢員應對成孔的孔徑、孔深和傾斜度等進行檢測,滿組設計要求后進行終孔檢驗,填寫終孔檢驗記錄。
5、清孔
鉆至設計標高后即開始清孔作業,清孔采用泥漿替換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鉆至設計標高下放鋼筋籠前,第二次在下完導管后。清孔完畢要達到相應標準,沉渣厚度不大于15cm。
6、鋼筋籠制作、運輸、吊放
鋼筋場地應硬化無積水,鋼筋進場后應按要求進行驗收和檢測,不合格材料嚴禁使用。鋼筋籠制作應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焊縫應平滑、飽滿,不得燒傷主筋,搭接焊縫長度應滿足要求,主筋焊接應保證其中心線在同一軸線上。加勁箍直徑不小于12mm,間距不大于2m且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鋼筋籠吊裝時應設置吊環,應輕吊輕放,鋼筋籠接長應在孔口進行。鋼筋保護層應采用定型保護層墊塊,每圈不少于4~6個,間距1m左右,加勁箍處設置一道。吊放鋼筋籠時其下方嚴禁站人。
7、灌注水下砼
灌注砼前應認真做好各項檢查記錄,用測繩測量沉渣厚度確保其不超過10cm,經各方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灌注。
砼灌注采用導管法灌注。導管采用絲扣連接,必須有良好的密封性,在使用前應試拼接并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壓試驗。下放導管時應盡可能居于孔中心,慢提輕放,避免刮斷注漿管或刮壞鋼筋籠,導管下端距孔底0.3~0.5m。
砼進場后應檢查其和易性、流動性,坍落度應控制在20cm左右,不合格砼一律不準使用。砼初灌時放滿漏斗后,當儲料斗和漏斗中的砼達到一次封底所需數量時立即提起隔離板,加快放料速度,待導管埋深2~3m后轉入正常灌注。灌注過程中卸導管要勤,保證導管埋入砼在2~6m左右。砼灌注高度應超過設計樁頂標高0.8m以上。灌注結束拔導管時要慢并要上下多竄動幾次,以保證樁頂砼強度和防止出現“抽芯”現象。灌注過程中應認真填寫砼灌注記錄。
8、提拔護筒
護筒提拔要緩慢進行,同時灌注工應扶穩護筒,防止護筒擺到碰斷注漿管。導管、漏斗應及時清理干凈入庫待用。
三、質量控制的措施
堅持“質量為本”的指導方針,嚴格執行現行施工驗收規范,執行企業貫標程序,采取切實有效的技術組織措施,控制影像質量的不利因素,預防質量事故,確保工程質量達到預定目標。建立質量領導和控制體系,落實崗位責任制。
1、施工前,組織相關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一次詳細踏勘,認真熟悉設計圖、地質勘查報告、規范及操作規程,參加由建設單位組織的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了解設計意圖、質量要求,據此編制切實可行、符合現場實際的施工組織設計,經相關部門審批后作為施工指導文件。
2、施工前項目部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崗前培訓,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向所有施工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了解設計意圖和技術要求及關鍵程序質量保證措施,增強質量意識和明確施工質量標準。
3、建立QC質量領導小組,針對工程特點分析施工中易出現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預防措施,在施工中嚴格按此執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施工中進行“PDCA”循環。
4、嚴格過程控制,認真執行“自檢”、“互檢”、“交接檢”,上道工序不合格嚴禁進行下道工序。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施工掛牌管理,做到責任到人,落實質量責任追溯制,嚴格獎懲管理。
四、安全管理和環保及文明施工
1、認真貫徹“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組織管理體系、檢查評價體系,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做好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嚴格遵守相關的安全交底制度,并做好記錄。所有進場設備必須符合安全標準。特殊工種應具備特殊工種上崗證,上崗前應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2、泥漿池以及危險處應設置圍欄,夜間要有紅色信號燈警示。高壓管路的接頭連接要牢固,注漿時指揮信號通暢。鋼筋籠起吊時應有專人指揮,防止過快起吊鋼筋籠懸空游蕩撞擊人員或設備。
3、現場臨設、道路布置要合理,并標明相關設施位置。材料應做到分類碼放于指定位置,現場道路應平整暢通。
4、加強泥漿的排放、回收管理,嚴禁泥漿溢流。駛出車輛應沖洗干凈方可出場上路。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施工噪聲和燈光對環境的污染,市內施工時,夜間施工前應做好報審工作并提前做好告知工作。
5、做好現場環境衛生保持,預防流行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