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益激勵,對工程造價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著重分析了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招標、投標承發包制,其核心問題就是競爭定價問題。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必然要對工程預算定額計價方法和制度進行改革、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深化工程造價改革的重要成果,它的貫徹實施將極大促進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標投標、風險防范
引言:工程造價是工程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建設市場運行的核心內容,《招標投標法》的頒布施行、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招標、投標承發包制,其核心問題就是競爭定價問題。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必然要對工程預算定額計價方法和制度進行改革、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深化工程造價改革的重要成果、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中,招標人按照國家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提供工程量清單,投標人根據統一的項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特征、計量單位和地方定額、企業定額進行計價并自主報價。這種計價方法符合工程量“計算方法標準化,計算規則統一化,工程造價市場化”。它的貫徹實施將極大促進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一、“工程量清單計價”投標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以前一些工程招標中.一些企業不計成本,低價中標,惡性競爭.有些投標企業甚至串通起來,最低價中標以后.有的不簽合同,有的回過頭來,在施工過程中,要么給政府和業主談條件,對中標價進一步扯皮要么在建設中偷工減料,來降低工程費用。中標價形同虛設,與竣工結算出入較大,不利于投資的控制。招標投標法規定:評標有綜合評標價法和經評審的最低標價法兩種,工程清單招標工程用后一種。為了提高投標的競爭力,投標單位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價格和質量上,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本質是價格市場化,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改善經營管理,促進施工企業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經營方式轉變。市場的不斷變化,將促使企業不斷研究市場、把握市場,制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營發展方針,增加企業競爭能力,把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現代化管理方式及時運用到施工中,提高競爭能力。
二、推行工程最清單計價、規范招投標領域中的市場秩序
中國正處于新舊時代交替之際,市場經濟極不成熟,招標人往往憑借工程發包中的強勢地位,以墊資帶資、陰陽合同等形式無限制轉嫁風險、以竣工結算多頭審查以審代拖等方式惡意拖欠工程款,甚至缺乏工程價款支付能力。施工企業常常受利益驅動,惡性競爭,以低于成本報價競標,施工時偷工減料,拖欠民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有的根本不具備工程承包資格,以借用形式承攬工程。所以08版《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從中國國情出發,在規費、安全文明施工費等計取上不允許競價。“措施項目清單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費、規費和稅金應按照國家或省級、行業建設主管部門的規定計價,不得作競爭性費用”。招標人不得要求投標人對該項費用優惠,投標人也不得將該頂費用參與競爭。在物價劇烈波動情況下發、承包雙方應共同承擔風險。
再就是通過開展工程量清單招標投標報價評審,針對工程量清單計價特點,規定與之相適應的評審辦法,明確規定當投標人的報價高于公布的招標控制價時,招標人應拒絕該投標人的投標,避條投標人惡意串通,哄抬標價,在投標報價的評審中,不僅要評總價;還要評單價,評材料價格,評措施費用,盡可能減少企業的不平衡報價。
三、工程造價人員與時俱進,在招標投標中,發揮重要作用
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后,作為確認工程造價基礎的工程實物,要保證工程造價的合理有效控制,其準確性與否十分重要,由于目前招標管理不夠完善,在工程量清單確認上不定期存在不少問題,如工程量清單編制單位資質管理不夠完善,工程量清單編制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計價項目的正確性,進而影響到招標單位標底編制的準確性和投標單位的報價,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對計價人員的專業素質,知識結構是個挑戰,由干工程項目的復雜性,影響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的因素較多,另外,由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機制,也要求計價人員具有一定的經濟理論知識,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預測市場風險和建筑產品價格運行機制。由于工程清單編制質量直接影響到項目造價的準確性及施工投標單位的投標報價,甚至影響到施工過程中的投標控制工作。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改革地區的結果表明,由企業自主報價使中標價比定額計價降低了10-15%,所以從本質上講,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量清單計價作為計價體制改革的一項具體措施,一種發展趨勢,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的計價人員不論是主動或是被迫,都要接受、掌握和運用這種計價模式,在招標投標中做好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或工程量清單計價工作。為此,計價從業人員應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轉變工程造價管理觀念,由事后定價轉向主要由事先定價;
(二)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人員能力;
(三)發揮自身人才優勢,為招標單位或投標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總之,在工程招標投標中計價人員應積極推行及應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提高建設項目投資效益。
四、工程量清單計價與風險防范
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標投標,實施合理低價中標,也就是保證報價不低于企業成本價的最低價中標,而成本價是承包商經過合理組織、優化配置、科學管理等手段可能形成的個別成本。因此,在招投標階段,報價是否得當是影響投標成敗的關鍵。報高了就會失去中標機會,報低了就會沒有利潤或有潛在的虧損。由于投標報價和工程實施存在時間差,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也就不確定,這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使投標報價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再就是目前,由于建筑市場不夠完善,特別是投資體制的原因,以及招標代理人行為不規范,一些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方式投資的項目,“中標價”不一定是真正的市場競爭價。施工企業的投標報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標后的施工行為對工期、質量將產生直接影響,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為此,應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法規建設,使工程造價有法可依,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在建筑工程“造價的形成”、“造價的落實”這兩個課題上進一步完善、使競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加強計價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教育,使投標報價具有較高的水準,切忌主觀臆斷、粗制濫造、盲目報價。
(三)建立工程量清單報價澄清制度,參照國際慣例,讓投標單位在評標時有一個解釋澄清的機會,通過解釋澄清,保證投標競爭公平,評標定標公開、合理。
(四)“采用工程量清單招標的工程,應在招標文件中說明該工程要求投標人承擔的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禁止采用無限風險、所有風險或類似語句規定投標人應承擔的風險及其范圍(幅度)。”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帶來損失的不確定狀態,在工程建設中實行風險共擔和合理分攤是實現建設市場交易公平性的具體體現。在招標文件和工程合同中對發、承包雙方各自承擔的風險內容、風險范圍、風險幅度進行界定和明確。如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一般由投標單位完全承擔,施工單位有限度承擔市場風險,如建筑材料價格的風險宜控制在5%以內,施工機械使用費的風險可控制在10%以內,超過者予以調整。施工企業完全不承擔法律、法規和政策變化的風險,如稅金、規費、人工單價等。
總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真正和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一種投標報價模式,在招標投標中,可以實現陽光操作,真正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招標投標原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500-2008).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2]茅洪斌.新版清單計價規范的解讀和簡評,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