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設施工企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關鍵在于能否為社會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即造價低、質量高的工程項目。工程造價的管理工作已成為直接關系到企業興衰存亡的大事。
近年來,一種在建設領域被廣泛使用的承包方式—工程項目施工總承包,已日益為社會所熟悉,逐漸被企業所接受。哪些是影響企業施工總承包項目工程造價,提高企業的效益,增強企業的生命力,在此,作一淺述。
1、發包階段
施工企業的選擇和施工合同的簽訂兩個環節是發包階段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可以采用合適的項目發包模式和合理計價方式進行嚴格的事前控制。
1.1 項目發包模式
(1)根據承包方的企業規模、施工特長將較大的項目發包給幾個承包商,即采取平行的發包模式。有利于發包方進行施工時的管理,可以有合理的工區劃分、較少的相互干擾。
(2)個別可以獨立實施的分部工程,例如人工挖孔樁、鋼結構等,可以采取專業分包的發包模式。
1.2 合同計價方式
(1)較簡單且無可變因素的工程,采用固定總價合同。
(2)單價和數量中,一個因素可以確定,另一因素為可變的工程,采用固定單價或數量合同。
(3)施工技術含量較低,工作量不大的工程,采用成本加管理費合同。
(4)水、電、煤氣、電話四大公司所承接的工程,考慮到這些施工企業會要求較高的預付款,可以先審核預算作為控制價格,然后再作結算或直接采用費用包干的方式。
另外充分發揮承包單位的施工特長和優勢,可以降低總承包企業的發包價格;盡量避免了因發包而增加的施工管理難度,減少了總承包企業的管理費用;根據施工內容,采用不同的、合適的工程造價計價方式,依照“先算帳,再干活”的原則,按合同以后的可操作性,對工程存在的各類風險作充分的預估、考慮、分攤和轉移。
施工單位中標后,發包單位要為順利執行合同創造條件,要嚴格履行合同,經常檢查,防止層層轉包。承包單位不宜過多,以免引起彼此間過多的銜接問題,增加不必要的協調工作,增加施工管理難度。造成不可避免的人力、財力的浪費,導致工程造價的提高,降低了企業的獲利空間。
2、施工階段
在施工階段,應不斷提示施工中存在的缺點和薄弱環節,總結經驗,克服困難,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程造價,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持續發展。
2.1 材料管理。材料費用在建設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有的占預算價值的70%。所以,材料用量、材料價格對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影響很大,準確了解和掌握材料費用是取得經濟效益的關鍵。
(1)材料用量的控制:合同中應該嚴格明確材料的消耗量。例如在貴陽市興筑路大橋的板梁加工合同簽訂過程中,供貨商提出的鋼絞線材料損耗率高達24%,而按定額規定只有4%。經過調研發現,由于按施工圖紙,板梁加工所采用的內模較特殊,加工過程中會使鋼絞線損耗率高于定額的規定,通過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施工方案,可以降低材料損耗,經過雙方協商,最終合同明確鋼絞線的材料損耗量在12%左右。
在對工程進行功能性分析、對材料進行性能分析的基礎上,力求用價格低的材料代替價格高的材料。同樣是在興筑路大橋的軟土地基處理中,施工圖用塑料排水板的材料規格為C型,經過市場比較,發現采用B型規格的材料使用功能、性能均可滿足設計需要,價格則減少三分之一。僅此一項費用約可降低工程造價300多萬元。
(2)材料價格的控制:市場經濟為材料的供應提供了多種渠道,必須深入現場、市場,掌握施工情況及材料信息,進行買價和運費的雙控制。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貨比三家,擇優購料。合理組織運輸,就近購料,降低運輸成本。
此外,還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盡量減少資金占用,合理確定進貨批量和批次。根據對市場的預測,適當增加價格攀升材料的提前采購數量并以最低限度采購價格下滑的材料。
2.2 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是選擇施工組織、施工方法及施工技術措施的指導性、全局性的技術經濟文件,是確定勞動力、材料設備供應計劃的必要前提。忽視了這一程序,勢必導致:不周密的平面布置圖,材料亂堆亂放,增加損耗;機械設備、勞動力需求沒有計劃,造成機械設備停置、人員窩工;控制工程質量、施工進度無措施,延誤工期,引起工料機的嚴重浪費,增加了工程造價。編制一份科學、合理、高質量的施工組織設計,能夠有效地降低工程造價。
同一工程的不同的施工組織設計,其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是不一樣的,在工程施工中把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的評價,使企業降低工程造價,贏得競爭。
2.3 工期、造價、質量的辨證關系。工期短、造價低、質量好是工程施工三大基本要求。三大目標對一個工程項目來說,是一個既統一又矛盾的整體,是互相關聯、互相制約的。
以工期與造價的關系為例,在滿足計劃和合同的條件下,一方面,工期短,可減少設備、儀器和材料因風吹、雨淋或日曬等原因產生的自然損耗,還可降低按時間提成的固定資產折舊、與工期有關的間接費用等固定成本。另一方面,要縮短工期,必須使用更多的人工,機械,擴大操作現場、增加倉庫面積和臨時設施搭建,引起工程造價的增加。
因此,要正確處理工期與工程造價的辨證關系,力求均衡和有節奏地實施,以實現工程工期與造價的優化組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 結算階段
工程竣工結算是工程造價控制的最后一關,直接關系到甲乙雙方切身利益,若不能嚴格把握,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工程結束時,總承包商既要與業主進行總承包結算,又要與分包商進行分包結算。必須在保證客觀性、合理性、合法性、雙贏性的前提下,遵循“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的原則,即一方面“以收定支”,嚴格對承包商的結算審核;另一方面,認真研究總包文件,加強索賠觀念。關鍵在于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1 搜集、整理完整的結算資料。主要應做到:有相關人員簽字,并加蓋竣工圖章,如實地反映工程交付使用時的實樣圖;有關人員簽字,并加蓋設計單位印章的設計變更通知;主要建筑材料設備的規格、質量和價格資料;合同文件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本;各類涉及工程結算內容的會議紀要。
3.2 認真辦理現場簽證。(1)辦理現場簽證的必須條件是:與合同相比較已造成費用變化;費用變化的原因不是承包商的過失;按合同規定不應由承包商承擔的風險;承包商在事件發生后的規定時限內提出了書面的索賠意向通知。(2)辦理現場簽證的過程:做到“隨做隨簽”,變更一旦發生就及時辦理完整的審批手續,避免事情積壓成堆、日后補救或結算時搞突擊,相互扯皮,造成工程造價的失控,影響經濟效益。(3)辦理現場簽證的目標要求:簽證必須達到量化的要求,不要產生定性化或含糊不清的簽證,應該準確無誤地計算出因簽證而發生的費用增減,隨時掌握項目費用額度。
3.3 搞好工程結算審核。工程結算審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結算審核內容及對策
審核內容 |
造成“失真”的原因 |
審核的要點 |
工程量計算 |
重復或遺漏計量、計算單位的混淆 |
依據竣工圖紙、設計變更聯系單、相關的計算規則 |
定額套用 |
不換算系數、錯套定額、忽略綜合說明 |
定額允許的換算范圍、正確的換算方法、不得高或低套子目 |
價格補差 |
工程實施時間與補差信息不一致、使用材料或設備的型號或材質不明確 |
按實施時間執行不同的補差、按合同規定進行補差 |
費率選擇 |
不按合同要求套用費率、巧立名目計取費率、不正確的取費基數 |
根據工程類別、性質、執行地點取費;正確的取費基數、取費文件的時效性 |
4 其它方面
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應強化員工的經濟觀念,樹立全員經濟意識,狠抓思想作風,注重廉政建設。
工程造價的控制是一個動態控制的過程,它貫穿了項目建設的始終,是一項集管理、技術、質量、施工于一體的系統工程,需要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工程造價的控制不應該是事后的、被動的,應該是全過程的主動控制。對施工企業來說,造價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造價管理的好壞決定著經濟效益的好壞。要不斷增強全面造價意識,特別是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要徹底改變認為造價管理是少數經營人員的事這一錯誤認識和做法,把施工管理同工程造價管理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