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舊城改造進程逐步加快,但在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用地十分緊張,因此日趨緊缺的可用地資源與迅速增長的房屋需求之間的矛盾越發凸顯出來。為了充分利用既有土地資源,建筑模式轉向立體空間發展,大量地基土層需要經過加強處理方能滿足承載力需求。與此同時,為了盡可能的降低開發成本,對于設計成果的質量要求中,“經濟”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項指標。在這種形勢下,如何科學、經濟地擬定基礎方案,兼顧安全性與經濟性、可實施性,成為了基礎方案選型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對某工程實例的基礎方案的比較論證,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思路作一拋磚引玉式的探討。
某住宅組團系由三幢高層主樓及大底盤地下車庫構成,其中主樓均為剪力墻結構。根據地質勘察報告顯示,建筑場區地形平坦,地貌屬于山前沖洪積平原類型,地層結構及成因較復雜。采用筏板基礎時,基底壓力約480kPa?;紫碌诙臃圪|粘土(fak=150 kPa)作為持力層時,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仍無法滿足要求。若將其全部挖除至第三層粘土(fak=240 kPa),雖經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可滿足要求,但場區普遍需要開挖4m以上,局部深處需開挖8.5m,工期長,施工難度大,土方量大,極不經濟;且受場區環境限制,放坡空間有限,需采取一定的邊坡支護措施,進一步增加了基礎造價,因此天然地基方案無法成立。根據地質勘察報告的建議,宜對主樓范圍內采用CFG復合地基方案對地基持力層進行加強處理。但考慮到復合地基需成樁數量較多,對土體擾動較嚴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參考類似工程經驗,將鉆孔灌注樁納入方案比較范圍,從安全性與經濟性各方面綜合加以比對。
一、CFG樁復合地基: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計算:
1、技術分析。采用ф600的素混凝土樁對地基進行復合處理,fsp,k=m Ra/Ap+β(1-m)fsk
單樁承載力極限值(以36#孔計算)
Quk=3.14×0.6×(35×2.04+40×2.2+70×1.1+75×1.9+65×4.5+70×5.6)+[(3.14 ×0.6x0.6)/4]×2500=2003.4+706.5=2709.9kN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2709.9/2=1305.0kN ,取Ra=1300kN
按樁身混凝土承載力驗算:(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C20)
Q=ψcfcAp=0.8×9.6×[(3.14×6002)/4] =2170kN>1.35Ra=1755kN
綜合取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Ra=1300kN
fsp,k=0.087×1300/0.2826+0.75×(1-0.087)×150=503kPa 可滿足承載力要求
2、經濟分析
(1)樁造價
?、賳螛堕L度確定:樁頂標高34.20m,取34#--37#、42#--45#探孔共八組進行計算,土層內樁長平均值17.4m+截樁長度0.6m=18m。
?、趩螛扼w積 V=[(3.14×0.62)/4] ×18=5.1m3
③單樁造價 600×5.1=3060元/棵
?、軘盗浚阂缘湫蛦卧嬎鉡(35+1.2)/1.8+1][(16.6+1.2)/1.8+1]=230棵
?、輼犊們r 230×3060元/棵=70.38萬元
(2)筏板造價
640×(36.2×17.8×1.2)=49.5萬元
(3)褥墊層 177元/m3×(36.4×18×0.2)=2.32萬元
(4)C15墊層 177元/m3×(36.4×18×0.1)=1.16萬元
(5)檢測費用 3萬元/組 (平板堆載)
靜載試驗,全樓綜合1%×690=6.9棵且>=3棵,取7棵,7棵樁×3萬元/棵=21萬元,平均每單元21萬元/3=7萬元,以上合計:133.36萬元。
二、鉆孔灌注樁: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計算:
1、樁頂標高34.350m
單樁承載力極限值(以43#探孔計算)
Quk=Qsk+Qrk+Qpk
側限力Qsk=(0.13×35+40×1.8+70×2.8+75×3.1+65×3.2+70×5.5+369×1.2×0.07×0.9)×3.14×0.6=2121.3KN
0.07—嵌巖樁側阻修正系數; 0.9-中風化折減系數
Qrk=3.14×0.6×6260×(0.07)×1.2×0.9=891.6KN
Qpk=0.3×0.9×6260×(π0.62/4)=477.63KN
0.3—嵌巖樁端阻修正系數
Quk=2121.3+891.6+477.63=3490.5kN,Ra=2052.9KN
2、以典型單元計算,樁數為109棵
3、單樁造價
確定樁長:樁頂標高34.20m,取34#--37#、42#--45#探孔共八組進行計算,土層內樁長平均值19.2m+入巖深度1.2m+截樁長度0.6m= 21m,V=(π/4)d2×h=(3.14/4)×0.62×21=6 m3,單棵造價 1100元/m3×6m3=6600元。
4、樁總價6600×109=71.94萬元
5、防水底板35×16.6×500×0.25=7.3萬元
6、承臺 700×1.2×1.0×[35×5+16.6×10]=28.64萬元
7、墊層 0.1×1.4×[35×5+16.6×10]×177=0.85萬元
8、實驗費用
大應變109×10%=11棵 11×5400=5.94萬元
小應變109×20%=22棵 22×510=1.1萬元
靜載 綜合全樓 109×3×1%=3.27棵 且>3棵 4棵×3萬/棵=12萬元,平均每單元4萬元,合計:4-8項,119.77萬元。
三、通過以上經濟技術比較,結論如下:
1、技術方面,兩種方案均可滿足承載力需要。且兩種方案均為常見的基礎工程方案,易于實施。
2、造價方面,復合地基要比樁基高133.36-119.77=13.59萬元。
3、施工方面,復合地基成樁速度快,噪音低;但成樁數量大,泥漿排放量較多,污染較嚴重。
4、檢測方面,復合地基檢測樁數多,應檢測時間長,綜合考慮工期較長。
基于以上幾點考慮,基礎最終采用鉆孔灌注樁方案。經實施后,工程效果良好,經濟效益顯著,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評。
根據上述工程實例的計算比對,可以發現在基礎方案擬定過程中,需要做到以安全為前提,以技術為保障,以降低造價、縮短工期為目標,綜合考慮各相關方面的問題,結合新理論、新工藝,因地制宜,擬定出科學、經濟的基礎方案,方可為社會創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