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由于大體積混凝土中混凝土澆筑量非常大,在進行混凝土分層澆筑的過程當中,如果在分層澆筑的過程中未對之前的混凝土初凝情況進行科學管理,碰上停水電或者惡劣的氣候的話,將會造成混凝土由于未能進行連續性澆筑產生冷縫。
水泥水化中形成很多的熱量,假設未采取降溫措施或者在澆筑的時候溫度太高的話,混凝土內部溫度就會非常高。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大致產生于澆筑之后的3—5d,主要由于在混凝土內部及外表的散熱客觀狀況不同。為此,混凝土中心溫度較高,表面溫度較低,就會有溫度梯度的產生,導致溫度變形及溫度應力,在溫度應力高于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情況下,就會有裂縫的形成。
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以采取混凝土升溫管理、內外溫差縮小、減小收縮等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針對本人正在建設的工程實例進行研究分析,本工程歐亞經濟論壇三期酒店工程位于西安市東北郊浐灞生態區,浐、灞河交匯處,西臨浐河,東接灞河,距市中心9公里,北二環延伸線北側和三環西側。該位置原為浐河河床,在此填島作為建筑用地。場地北側為擋水壩,東邊為灞河河堤,西邊為浐河河提,南側為現凱賓斯基酒店一、二期工程。該工程建設用地面積30 239m2,總建筑面積61 093m2(地下部分15 000m2,地上部分46 093m2);其中酒店主塔樓地下室2層,基礎為筏板基礎,面積為2 250m2, 底板厚度700mm,核心筒部位厚度2 500mm,基礎底板混凝土標號為C45、S8, 基礎底板混凝土澆搗的施工時間為:2013年11月底。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之前,則需要與該地區的氣象臺多加聯系,將最近時期的氣象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期間所處的氣候比較有利。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要求,大體積混凝土入模溫度宜控制在30℃以下,且不宜低于5℃。本地區現階段日間平均溫度處于10℃~20℃左右,夜間平均溫度處于8℃,有利于混凝土的澆筑。
將所有測溫孔進行編號,以便進行砼內部不同深度、表面溫度的測量。由經過培訓、責任心強的專人進行定時測量并做好記錄,這是作為對砼施工質量的控制依據。在測溫過程中,當發現內部溫度差超過25℃應及時加強保溫,防止砼產生溫差應力和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作業當中,要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則要對原材料、施工配合比進行改進優化,選用有效的混凝土澆筑方案,做好混凝土養護及測溫等技術方法開展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避免溫度裂縫、施工裂縫等問題的產生,開展科學有效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管理。
混凝土施工澆筑上層的過程中,上一層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應≥1.2MPa;同時,將混凝土外表的水泥砂漿薄膜、松動石子或松動混凝土層消除掉,把所有的雜物清理徹底。混凝土接合面原混凝土溫度控制在>2oC,其粗骨料通常要比新澆筑混凝土縮減10%,而后再接著對新層混凝土進行澆筑。
在使用泵送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需要及時清除澆筑表層的浮漿,同時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開展混凝土表層的提漿、壓實、抹光工作。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終凝之前進行二次壓抹,避免混凝土外表有收縮的情況發生。混凝土澆筑作業當中,混凝土拌合物實測坍落度與要求坍落度之差的允許偏差一定要與下面的規定相吻合:當坍落度≤40mm時,允許偏差為±10mm;當坍落度為50~90mm時,允許偏差為±20mm;當坍落度≥100mm時,允許偏差為±30mm.
養護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的關鍵性工作,養護的目的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及降溫速度,促進混凝土強度的正常發展和防止有害裂縫的產生。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度控制在涉及要求的范圍以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應控制在25℃的范圍內。保溫是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溫度不至過快散失,減小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梯度,防止產生表面裂縫,亦可充分發揮混凝土的潛力和材料的松弛性。使混凝土的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防止產生貫穿裂縫。保溫的作用是保證在混凝土強度發展階段,潮濕的條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亦可使水泥的水化順利進行,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其四,對大體積混凝土面,一般在混凝土表面抹平后應立即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對混凝土進行保濕養護,以防止水分蒸發過快產生干縮裂縫。根據溫度情況可在塑料薄膜上覆蓋麻袋片,進行保溫養護。其五,對于大體積砼來說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15天。
在混凝土拌料過程當中,對混凝土出機溫度形成影響的常見因素有:砂、石和水的溫度。在混凝土施工作業當中,因溫度比較高,則要求混凝土攪拌站在沙石堆塔設置有關遮陽設施,避免陽光對混凝土形成的強烈照射;同時,在使用混凝土之前運用冷水對骨料進行澆筑,且要求使用冰塊來降低水的溫度。
混凝土在運輸到施工現場之后要及時的對其進行澆筑,當混凝土在喪失流動性以后再進行澆筑就會存在很大的難度。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混凝土入模溫度通常需要掌控在<15℃,夏季施工作業的時候≤25℃。對低溫或者負溫下的混凝土結構澆筑的過程中,混凝土入模溫度通常應≥10℃,預應力橋梁混凝土入模溫度≤30℃。而對于一般的混凝土結構施工澆筑的時候,混凝土輸送到澆筑地方的時候溫度≤35℃(夏季施工≤30℃),溫度最低不可以低于10℃.
混凝土分層澆筑的過程中,分層溫度一般為2O~3Ocm,承臺混凝土澆筑一定要在第一層的澆筑完成之后再開始下一層的澆筑工作。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作業的過程當中,需要在全梁區域當中的分層進行連續性的混凝土澆筑。承臺混凝土平面面積比較大的時候,需運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的方式對混凝土進行持續性的澆筑。待混凝土澆筑出現停止的時候,其停止時間需依據環境的溫度、水泥功能、水灰比和添加劑種類等具體狀況來進行相關實驗。在允許停止時間超出有關規定的情況下,需要遵循澆筑中斷問題進行處理,與此同時留出施工縫,做出詳細記錄。施工縫平面及結構軸線要相互垂直,施工縫部位要埋入一定量的鋼筋、石片等的同時,保證其體積達到上一層混凝土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