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對建筑設計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 導致近年來,坡屋面日益增多,尤其是居民住宅建筑,其整個屋蓋系統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工程。居民使用過程中,坡屋面一旦出現滲漏現象,其維護起來難度和費用都非常高,危險性大,效果不甚理想。 為此,為盡可能減少坡屋面的滲漏問題, 本文就住宅建筑坡屋面施工技術進行探討,以確保施工質量。
1.坡屋面構造特點
坡屋面施工中,其構造由現澆鋼筋混凝土板,上鋪 20mm 厚 1:2.5 水泥砂漿找平層, 1.8厚聚氨酯防水層,55mm 厚擠塑聚苯板保溫層,50mm 厚 C20 細 石 混 凝 土 配 ф4@150×150 鋼筋砼剛防層,35mm 厚 1:2.5 水泥砂漿粘結層,屋面瓦。
2.施工準備
2.1 施工前
技術負責人應對技術工人進行技術交底 ,使工人領會設計意圖,以及高空作業一切安全注意事項。
2.2 材料
2.2.1 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鹽或硅酸鹽水泥, 標號不低于 32.5R;;應盡量減少水泥用量,宜控制在 450kg/m3以下。
2.2.2 針對屋面板較薄且鋼筋較密的特點, 粗骨料宜采用10~20mm 的碎石,含泥量不大于 1%;細骨料宜采用 M=2.8 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3%。
2.2.3 應選用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劑作為坡屋面混凝土的外加劑,以減少混凝土體積收縮、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的作用,其摻量一般為水泥用量的 3%;配制混凝土時,應嚴格控制水灰比(≤0.55)和水泥用量,坍落度控制在 50mm-70mm。
2.2.4 屋面隔熱材料可選用 55 mm 厚擠塑保溫板;防水層的防水材料應按設計選用,其不透水性、吸水率、抗拉強度、熱穩定性、外觀質量等技術指標均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2.5 屋面瓦優先選擇性能好、尺寸規整的陶土S瓦(或陶土圓筒瓦),避免施工時扣口不嚴密、留縫大等隱患。 瓦進場后應進行外觀檢驗,并按有關規定進行抽樣復試;瓦身可切割和鉆孔,便于屋面節點處的使用。
3.坡屋面施工技術要點
3.1 支模
3.1.1 對于坡度小于 30* 的屋面,可采用單面支模;對于部分 45°坡屋面使用雙面支模法, 采用雙層模板安裝的施工方法, 以防坡屋面混凝土澆筑時產生的水平分力作用使屋面走模變形,同時防止混凝土漏漿和后期鑿打,并保證了坡屋面板的厚度。
3.1.2 應選擇質量較好的整片定型膠合板模板, 拼接要合理,盡量減少拼縫。 接縫應緊密,采用單面薄膠帶封帖接縫,以免漏漿。
3.2 鋼筋安裝
3.2.1 安裝鋼筋前,應認真校對檢查鋼筋型號、規格、數量。
3.2.2 在安裝時,應每隔 500mm 放一個 50mm×50mm×15mm 的混凝土墊塊,與板筋綁扎牢固,保證受力筋位置正確。
3.2.3 在雙層鋼筋網之間增設 ф10 馬凳筋與上、下層鋼筋采用點焊連接,間距 600mm×600mm。
3.2.4 在屋面鋼筋綁扎后, 應調整好陽角和屋脊等處的鋼筋彎折角度, 且陽角處還應采用同標號混凝土小墊塊將鋼筋撐起,避免澆筑混凝土后露筋。
3.2.5檐口梁及山墻梁預埋插筋2φ10 @150(梁長方向通長布置),高出梁面120.
3.3 澆筑混凝土
3.3.1 在屋面混凝土施工前, 認真檢查屋面模板的平整度及縫隙,已綁好的鋼筋位置是否準確;在上下屋面鋼筋網片之間安放鐵馬鐙,使整個屋面鋼筋網片的厚度一樣。
3.3.2 混凝土澆筑前, 須用 φ48×3.5 規格的鋼管搭設施工腳手架,腳手架一邊固定在外墻腳手架上,另一邊通過 φ22 鋼筋焊在屋面梁主筋上, 施工人員站在固定于腳手架上的厚跳板上,進行前后 2m 范圍內的作業。
3.3.3 澆筑時,應從起坡線為起點,以 1500mm 寬自下而上逐層澆筑,并設置 500mm 寬的擋板以免澆筑時骨料滑落;對于部分采用雙層模板的 45°坡屋面,面層模板部分封閉,寬度控制在 1000mm 左右,預留寬 600mm 的混凝土澆筑槽,以便下料及振搗。
3.3.4 檐口梁及山墻梁梁面砼高出原設計標高90,并在檐口梁原設計標高位置每隔2000預埋φ50PVC塑料管(泄水口)
3.3.5 振搗采用小型振動棒振搗結合人工拍打的方式 ,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振動宜自下而上進行,不宜過快,一般應振搗 2-3 遍;澆筑坡屋面板與突出屋面煙道、老虎窗等的交接處,和坡屋面板的轉角處的混凝土須小心進行,應隨振隨添加混凝土并拍實,避免爛根。
3.3.6 在混凝土初凝前,對山墻邊角、斜天溝 、板體交接處等局部使用微型振動器振搗,以確保節點混凝土澆搗密實。
3.3.7 盡量減少施工縫的留設,無法避免時,也盡量留設在結構受力最小的部位;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先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濕潤并沖凈后再澆筑,老混凝土和新混凝土相接處采用高標號水泥砂漿澆接。
3.4 養護
為使混凝土早期盡可能減少收縮,增強其自身抗滲漏性,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強度及抗裂性, 以減少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可能性,已澆筑好的混凝土板應在 10-12h 內用麻袋覆蓋在坡屋面板上全濕養護 15h 以上,注意灑水養護,并適當延長養護時間。
3.5 防水層、保溫層及剛防層施工
3.5.1 屋脊至檐口梁方向的斜屋面中間加設上翻肋梁(止滑鋼筋砼條100×75(寬×高),橫向間距1300,內植φ10 @300高出砼條40),肋梁縱向應設泄水槽(每隔2000設50寬凹槽)。
3.5.2屋面找平層施工: 應先將屋面板基層清理干凈并充分濕潤,然后按設計在其上施工 20mm 厚 1:3 水泥砂漿找平層,用鐵抹子反復壓實趕光并養護。
3.5.3 屋面防水層施工:找平層上滿刷1.8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檐口梁、山墻梁側面及止滑砼條側面均需滿刷(梁及砼條水平面不刷)。防水層施工前必須在屋面變坡交接處、老虎窗與屋面連接處及墻身泛水、排氣井根部、檐溝等部位以及結構復雜的排水集中部位做防水附加增強層,。
3.5.3 結構變坡 、交角部位 ,應抹成半徑50mm 的圓弧形 ;檐溝頂端 、端墻面等防水端頭處宜用摻有聚丙烯纖維的 1:2 水泥砂漿覆蓋收光。
3.5.4 在陰陽角處、落水口、出屋面臭氣孔根部等處要增設附加層;對高出屋面的結構部位,防水層高度按泛水要求施工。
3.5.5 鋪55厚擠塑聚苯保溫板,后澆50厚C20細石砼屋面剛防層(即薄型屋面板,內配φ4 @150并與檐口梁、山墻梁插筋綁扎牢固),檐口梁、山墻梁加高部位砼順斜屋面坡度一次性澆注成型。
3.6 屋面瓦施工
3.6.1 采用掛瓦條方式的瓦屋面
3.6.1.1 應先做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其下鋪設 16 號鍍鋅鐵絲網;然后在找平層上放樣、準確彈出掛瓦條位置線和垂直屋脊的布瓦線。
3.6.1.2 在找平層砂漿凝固前,根據彈出的掛瓦條位置線,將此位置的砂漿刮掉,露出鐵絲網,埋設 4 通長冷拔鋼絲,與鍍鋅鐵絲網綁扎牢固, 在每塊瓦的位置預埋雙股 16 號銅絲,銅絲與找平層內的鐵絲網及 φ4 冷拔鋼絲固定牢固。
3.6.1.3 用 1:2 水泥砂漿抹 30×25mm 掛瓦條,掛瓦條上每間距 1.5m 預留泄水口,上下對齊。
3.6.1.4 待掛瓦條凝固后, 按從右到左、 從下到上的方向掛瓦,將每一塊瓦位置預留的 16 號銅絲,穿過瓦上的小孔,將瓦固定牢固;一般,第一排瓦的瓦頭挑出檐邊 50mm。
3.6.1.5 脊瓦用摻有麻絲的 1:2 水泥砂漿直接坐牢; 斜天溝處采用 0.35mm 厚弧形鋼板臥牢,兩邊采用水泥砂漿與屋面固定;山墻封檐、排氣井、老虎窗腳與收頭瓦交叉處施工時,均采用摻有麻絲的 1:2 水泥砂漿將收頭瓦臥牢。
3.6.2 采用水泥砂漿濕貼S瓦屋面(或圓筒瓦屋面)
3.6.2.1只需在水泥砂漿鋪貼時將鍍鋅鐵釘插入瓦端頭孔內,并伸入水泥砂漿不少于25(即能固定瓦片,以防止脫落下滑)。一般從下到上的方向貼瓦,第一排瓦的瓦頭挑出檐邊 50mm。
3.6.2.2其余施工要求同3.6.1.5。
4.結束語
總之,坡屋面防水工程是一項系統工作,在施工過程中,應做好施工準備,并嚴格按照規范,控制設計、材料、施工和管理等環節,從而確保住宅建筑屋面防水質量。
【參考文獻】
王靜,王穎,張春燕,張申申.淺析多層住宅坡屋面滲漏原因及改進措施[J].天津建設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