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高職教育“農產品生物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化學時間:瀏覽:

  摘要:“農產品生物化學”課程依據工作崗位要求,以生產實際為任務導向,以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基本工作要求為依據,建立微課程、依托優慕課平臺,通過情境引導下達任務,讓學生按照計劃、實施、檢查、反饋的完整工作過程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實施任務,分工協作、共同研討、合作探索。采用“理論+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實現翻轉課堂教育模式,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養。

  關鍵詞:高職;農產品生物化學;翻轉課堂;職業素養

中學化學

  《中學化學》(月刊)創刊于1983年,是由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辦的教育刊物。以加速普教改革步伐,推動化學教育理論和專業基礎理論的研究,提高化學教育水平,為培養人才、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服務。

  2018年8月,教育部專門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1)線下“金課”。課堂教學是“金課”的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

  (2)線上金課。互聯網+教育,通過優慕課平臺實現教育。

  (3)線上線下混合“金課”。采用翻轉課堂實現新型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教”與“學”的互動。

  1 慕課+微課背景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英文直譯就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大規模的,指課程可被多人注冊選課;Open:開放的,指課程寬準入,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有一臺互聯網電腦,就可以注冊學習;Online:在線的,學生可以在線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并提交作業、討論互動、互評作業、參加測試;Course:課程,指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有參與、有反饋、有作業、有討論、有評價和考核[1-3]。

  微課是以錄制短視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播,是互聯網技術與具體教學實踐結合的產物,具有新穎、便捷的特點,適應了新時代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的變革[4]。微課程群建設是指系列的教學內容組成微課集群,囊括了絕大部分的關鍵知識點。“農產品生物化學”課程具有鮮明的模塊化特征,適合微課程建設。

  2 “農產品生物化學”課程

  “農產品生物化學”課程根據農產品行業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真實生產任務或(和)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基本工作要求為依據,以農產品和檢測指標為對象,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及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在傳統的“有機化學”“基礎化學”“食品化學”等學科性課程的基礎上大膽改革與重組,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行業職業通用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對學生在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技術領域的職業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力求使學生掌握快速檢測技能,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5-7]。

  部分能力訓練項目設計見表1。

  3 建設設計

  3.1 建設微課程

  整合教學內容,根據企業職業崗位要求設定具體工作任務,按照內容特點將工作任務中的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小節內容進行梳理,建設“農產品生物化學”微課程庫。

  3.2 平臺建設

  依托優慕課平臺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注重“教”與“學”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往屆學生的掌握情況,結合現代學生樂于使用手機、電腦等現代化信息設備,因此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之中,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并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同時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使其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與方法。

  3.3 混合學習單元設計

  混合學習單元設計見表2。

  3.4 教學環節設計

  通過情境引導下達任務,讓學生按照計劃、實施、檢查、反饋的完整工作過程并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實施任務,分工協作、共同研討、合作探索。

  3.4.1 課前學習

  (1)預習導學。教師在慕課平臺上傳學習資源和任務單,學生線上學習,教師通過后臺查看學生預習與否,監控網絡學習情況。

  (2)課前測試。分析測試結果,找出學生學習薄弱點。

  (3)課前討論。來源于生活中的問題。

  3.4.2 課堂學習

  (1)課前預習測定總結。通過優慕課預習,分析學習情況和成績概況,對學生預習內容薄弱點進行預習歸納。

  (2)課程導入。通過視頻、俗語、漫畫、案例和新聞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3)師生互動環節。教師設置主題,學生討論,通過討論,拓展思維。

  (4)學生操作示范。隨機點名,請一名學生進行指定動作正確操作,其余學生指出不足,教師總結歸納。通過學生指定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學生互評達到強化操作細節的目的。

  (5)實驗導入。通過舉例、演示、視頻等方式導入實驗,引發學生思考。

  (6)實驗環節。首先發布實驗任務,學生明確任務并進行實施。針對檢測原理,采用動畫、圖片等方式進行講解,學生能通過教師講述和獨立思考并清楚地掌握原理,達成教學目標。接著學生進行檢測操作,教師講解演示及小組協作,通過實操演練,掌握操作方法和步驟。最后進行試驗總結,組內研討上傳至平臺,達到梳理流程的目的。

  (7)課堂延伸。以目前熱點問題及生活常識為探究重點,學生討論,教師進行知識總結。

  (8)課堂總結。學生能自行總結出此次課程內容。通過總結交流達到梳理流程、取長補短、強化重難點的目的。

  (9)技能考核。通過總結技能考核要點,讓學生清晰明了通過理論所學如何應用于實踐,達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

  (10)隨堂測試。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3.4.3 課后學習

  (1)課后思考。布置課后思考題,思考相關內容,下節課做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答疑討論區。線上答疑解決問題,學生和教師互動交流。

  3.5 教學評價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模式,實現“理論評價+實踐評價”雙結合。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完成“學生自評+組內組間互評+教師評價+行業檢驗員評價+平臺評價”模式。

  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模式見圖1。

  3.5.1 課前分析測評

  教師通過平臺對課前預習測驗的統計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及時掌握相對薄弱環節。

  3.5.2 課堂即時考核

  引導學生對各個小組作業成果進行評價討論,教師進行總結評價,利用平臺隨堂測驗程序即時打分匯總。

  3.5.3 課后系統評價

  完成課后作業、單元測試和實訓實驗報告,教師統計各個考核環節的成績,按權重進行統計分析。

  考核評價標準見圖2。

  4 教學效果

  4.1 課堂氛圍活躍,學習積極性提高

  根據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測驗、課后作業,以及實驗設計、實驗報告的分析,通過采用豐富的信息化手段和資源,實現了預期教學目標,最終突出了重點,破解了知識難點。在傳統課堂中融入信息化和新型資源,營造優質輕松學習環境,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與學生、學生內部、學生與教學資源之間的資源共享,學生按需學習。信息化翻轉課堂引入的新型學習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優化團隊合作,調動學習積極性,改革考核模式,提升學習綜合水平。

  學生參與課堂見圖3,翻轉課堂與普通課堂參與度統計見圖4。

  4.2 學習效率提高,考核成績優良

  “農產品生物化學”普通課堂與翻轉課堂成績分析見圖5。

  根據圖5成績分析可以得出,優秀率提高70%,良好率提高85%,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點、課程重難點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明顯提高。

  4.3 學習態度轉變,主觀能動性增強

  未使用翻轉課程和混合課程前,學生在課堂上被動聽,課堂參與度低。經過優化課程后,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對每一堂課的內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通過課堂的翻轉,將課堂變成了解決問題的地方。不論是課堂中的預習檢測還是疑難突破,無論是檢測還是課堂小結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也讓學生有言可發,學生從被動地接收知識慢慢地變成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從個人學習到大家共同協助完成討論題目,小組內互幫互助,小組間競爭,營造積極學習氛圍,學生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得到提升,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丹凤县| 和顺县| 寻甸| 洮南市| 抚顺县| 军事| 松滋市| 巨野县| 织金县| 莒南县| 安仁县| 福海县| 深水埗区| 和静县| 五大连池市| 垫江县| 阿城市| 和林格尔县| 清徐县| 寿阳县| 高台县| 江源县| 福鼎市| 岳池县| 阳原县| 榆社县| 赞皇县| 军事| 永川市| 宁远县| 灵宝市| 乌拉特前旗| 时尚| 吉首市| 岢岚县| 高碑店市| 佛山市| 六枝特区| 新疆|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