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湄公河是一條著名的雨洪河流,單位面積洪峰流量接近全球雨洪河流的極限值,洪災頻繁。為了減少洪災損失,對湄公河干流的水系特征、洪水特性和洪災特點進行了全面分析和分段論述;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洪災成因,總結了防洪特點,并結合國內外防汛實踐,提出了防洪對策。結果表明:湄公河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歷時較長,河道洪水來量與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洪水地區組成復雜,洪水來源以左岸支流為主,洪水類型以區域性洪水為主;湄公河三角洲漫灘、回流及潮流運動巨大,左右岸、河湖之間防洪關系非常復雜,宜按照“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理原則和“以泄為主,泄蓄兼籌”的防洪方針,科學處理蓄泄關系和河湖關系,對上下游、干支流洪水治理做出全面規劃,并以中下游、三角洲地區和洞里薩湖區為規劃重點,在充分利用河網、濕地、湖泊蓄泄洪水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采取堤防護岸、河道整治、防洪水庫等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體系;加強湄公河流域各國的防洪減災合作,做到河湖兩利,左右岸兼顧,上下游、干支流相協調相結合,保證重點防洪保護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使得防洪減災由被動防汛到主動迎汛,由單純抵御洪水到安全管理洪水轉變。
關 鍵 詞:洪水特性; 洪災特點; 防洪特點; 防洪對策; 湄公河
推薦閱讀:濕地植被生態學論文發表快的期刊
1 河流概況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吉富山,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6國,干流總長為4 880 km,流域面積為81.24萬km2,干流總落差約5 060 m,河道平均比降為1.04‰[1-3],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被稱為“東方的多瑙河”、“幸福之母”[4],以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哺育滋養著沿岸6國人民,并孕育了吳哥文明[5]。同時,瀾滄江-湄公河又是世界著名的雨洪河流之一,單位面積洪峰流量接近全球雨洪河流的極限值[6],以其嚴重和頻繁的洪水災害影響著流域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尤以柬埔寨泛洪平原和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為甚[7]。因此,分析掌握瀾滄江-湄公河干流洪水洪災特點,探討洪災成因,研究防洪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已有研究成果多是針對瀾滄江[8-10]或湄公河的某一河段而展開的研究[11-13],尚未對全河段洪災規律及防洪對策形成系統性的認識。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跨越26個緯度和15個經度(見圖1),地形、地貌、氣候和降雨的垂向和平面差異較大,出現全流域性洪水的機率很小,以區域性洪水為主,萬象以上和萬象以下洪水基本不連續[7]。1966年的洪水為自從有實測資料以來發生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覆蓋范圍最廣的一場洪水,但其影響范圍也主要是局限于瀾滄江及湄公河的中上游。因此,宜分段研究洪災特點及防洪對策。
瀾滄江干流功果橋以上河段流經青藏高原區和橫斷山脈縱谷區,人煙稀少,雨強較小,洪水一般暴漲暴落,洪災較輕。瀾滄江干流功果橋至景洪河段建有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和景洪6座梯級水庫,庫區內無重要防洪保護對象。瀾滄江干流景洪以下河段屬山區峽谷地形,除了處于平壩區的景洪、橄欖壩等局部河段外,絕大部分河段基本上無防洪要求,而且該河段已基本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岸坡防護、河道整治、水庫調洪削峰相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目前,景洪市未達標堤段治理已被列入規劃[2],通過堤庫結合,可將景洪市防洪標準提高到50 a一遇。因此,瀾滄江干流的防洪問題可在規劃期內基本解決。
本文的主要研究范圍為湄公河干流,該河段控制集水面積為64.80萬km2,干流長約2 719 km(其中,老撾境內、老緬界河、老泰界河、柬埔寨境內和越南境內干流長度分別為777.4,234.0,976.3,501.7 km和229.8 km),天然落差477 m,河道平均比降為0.17‰,面積、河長和落差分別占全流域的80%、56%和9%?;谒堤卣?、洪水特性、洪災特點等情況,將研究區域分為湄公河干流南臘河口至萬象(湄公河上游)、萬象至巴色(湄公河中游)、巴色至桔井(湄公河下游)、桔井至入???湄公河三角洲)共4個河段,本文將分段論述其洪水洪災特點及洪災成因,并結合國內外防汛實踐,提出總體防洪對策。
2 水系特征
(1) 從南臘河口到老撾首都萬象(Vientiane)為湄公河上游,流經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區,少量分布有山間平原、平壩和盆地;地形起伏較大,沿途受山脈阻擋,河道幾經彎曲,河谷寬窄反復交替;河床坡降較陡,多急流和淺灘,最窄河谷寬大約50.0~100.0 m,最大寬約600.0~1 000.0 m;集水面積為13.46萬km2,干流長為1 107.0 km,總落差約318 m,河道平均比降由南臘河口-清盛(Chiang Saen)段的0.50‰降為清盛-萬象段的0.22‰~0.23‰。湄公河上游屬“梳”狀水系,河長超過100 km且流域面積大于4 500 km2的左岸支流有老撾境內的南塔河(Nam Tha)、南烏河(Nam Ou)、南森河(Nam Suong)和南康河(Nam Khan);右岸支流有泰國境內的Nam Mae Kok河、因河(Nam Mae Ing)和Nam Heung河[14]。
第7期 李昌文,等:湄公河干流洪水洪災特點及防洪對策研究 人 民 長 江2019年 (2) 萬象到巴色(Pakse)為湄公河中游,流經萬象平原、他曲(Thakhek)谷地、沙灣拿吉(Savannakhet)平原和占巴塞低地,集水面積為24.60萬km2,干流長為753.0 km,總落差約75.0 m,河道平均比降為0.07‰~0.15‰。湄公河中游支流眾多,主要屬“梳”狀水系,左岸水系較右岸發育,河長超過100.0 km且流域面積大于4 500.00 km2的支流左岸有老撾境內的南俄河(Nam Ngum)、南涅河(Nam Nhie)、南屯河(Nam Cadinh)、色邦非河(Se Bang Fai)、色邦亨河(Se Bang Hieng)和色敦河(Se Done);右岸有泰國境內的頌堪河(Nam Songkhram)和蒙河-錫河(Nam Mun-Nam 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