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如何加強對北極資源的開發和資源上的保護管理呢?有關北極環境保護的技巧有哪些呢?本文主要從對環境的影響和對動植物的影響等各個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科學研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月刊)1988年創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主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環境科學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環境管理的新理論、新經驗,以及反映環保領域熱點問題的學術論文;通過特別約稿及時討論環境重大問題及重要學術理論。為促進國際環??萍汲晒⒖蒲许椖颗c科技人員的交流服務,為相關政府機構、研究及教育部門、企業、各類環保團體、環??萍既藛T、管理干部、高等院校師生服務。《環境科學研究》主管單位:環境保護部,主辦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國內統一刊號:11-1827/X,國際標準刊號:1001-6929
摘要:由于全球變暖緣故,北極冰蓋正在逐漸消融,若干冰架正在瓦解,使埋藏于北極地下海底豐富資源的開采成為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北冰洋夏季適航期就可能提高至半年以上,過此航道可使美、亞、歐三大洲現有航線縮短6000公里以上,使其成為未來最具戰略價值的黃金水道。尤其可怕的是,如果某個國家在北極部署彈道導彈,就會由于大大縮短潛在對手戰略預警時間,取得令人怦然心動的軍事戰略優勢。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這么多國家不惜發出戰爭威脅也要在北極搶奪地盤。隨著北極冰層逐漸融化,北極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潛在的地緣戰略地位、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以及巨大的經濟和科研價值,正逐步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地區,并引發各國對北極資源的爭奪。對北極的爭奪可能將像“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殖民地一樣激烈”。
關鍵詞:北極資源,環境保護,保護措施
Abstract: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the arctic ice cap is melting, the number of ice shelves are collapsing, the underground buried in the arctic ocean rich resources mining is possibl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arctic summer airworthiness period could improve to more than half a year, through this channel can make the United States, Asia, Europe existing routes by 6000 kilometers above three continents, make it become the most future strategic value of golden waterway. Especially terrible is that if a country deployed ballistic missiles in the arctic, warning time will shorten greatly due to potential rivals strategy, make the heartache of military strategic advantage. That is why there are so many countries at war threats will also want to grab territory in the arctic. As the arctic ice melt, the arctic, with it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potential geostrategic position, a major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huge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value, hot spots,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world attention and sparked a 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in the arctic. Competition for the arctic could be like as "intense" European settlers carved up Africa colony.
Key words: the arctic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北極地區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與南極地區一樣,在科學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北極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的進一步發現和開采,人類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和考察也越來越頻繁,北極正在變“熱”!
首先是氣候熱,北極變暖的速度比全球變暖平均速度足足快兩倍。根據絕大部分科學家以及當地居民的長期觀察,氣候正在發生變化,這對北極的自然環境產生了強大、可變和很大程度上不可預測的影響。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環境的影響
(1)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全球暴風雨等惡劣天氣頻率增加。(2)海岸被沖蝕。(3)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5)海平面上升,沙灘大面積減少,沿海旅游業損失大。(6)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代夫、塞舌爾等低洼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世界將長期籠罩在厚厚的云層之下,很多地方將常年看不到太陽,氣溫也隨之下降,又一個“冰河世紀”到來了!想象一下,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世界末日也就不遠了。那就是人類自己一步步地將瑪雅人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并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競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未來的氣候變化將會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失。
再次是商業開發熱。北冰洋受全球變暖影響冰層消融將造成嚴重生態問題。然而從另一方面說,可能將進一步加劇各方對北極地區領土爭奪。因為冰層消去之時,也是沉睡在北極冰川下面的豐富資源日益顯露之日。專家評估說,隨著全球變暖進程,北極地區可能成為全球四分之一未開采石油能源的儲存地。
北極面臨著挑戰,也存在著機遇。為此每一個有遠見的科學家、政治家、環境保護者都發出了呼吁,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條。
(1)北極國家在著手開發其領土的北極部分時,應評估環境、社會和經濟影響,要考慮到對北極的特殊環境的影響。北極國家應鼓勵北極地區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就該地區的自然資源利用方面的環境做法進行對話,從而找出適合北極發展與保護的對策。北極合作有利于區域和國際穩定與安全,北極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球努力,應根據自然能量調整人類的經濟活動。全球的行動對北極的未來至關重要。
(2)為生活在北極的野獸、動植物確定專門保護區。1973年,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和前蘇聯簽署了《北極熊及生境養護國際協定》。該協定的預定目標是保護北極熊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它們的排便和覓食區域及遷移線路。根據協定規定,用飛機和摩托艇狩獵北極熊是嚴令禁止的。
(3)建立聯合國管理下的環境保護組織,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另一個聯合國機構即世界氣象組織合作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負責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各種影響進行評估。該小組研究結果表明,北極屬生態系統極端脆弱區,而且比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更加脆弱。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北極的環境。
(4)北極地區必須建立類似《南極條約》的更嚴格國際規則。鑒于北極地區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應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制定嚴格的國際法則對其擁有的主權加以限制。使北極像南極洲一樣,僅用于和平目的,保證其他國家在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禁止在北極地區進行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及核爆炸和處理放射廢物等活動,凍結對北極無限制無休止的領土要求。
199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中國開始逐漸介入北極國際事務。中國在北極的主要活動方式是科學考察,少量出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從1990年開始已完成了四次北極科學考察,于1996年正式加入北極國際科學委員會。2004年在北極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實施了站區科學考察工作。2007年成為北極理事會“特別觀察員”??傮w上講,中國政府最關注的是北極的科研價值以及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尤其是后者,因為“中國作為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北極地區氣候環境的變化過程深刻影響著中國氣候與環境的變化,直接關系到中國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開展北極科學考察對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北極是應對氣候變化中極重要一環,北極氣候變化也應屬于“全球共同關注事項”,應當將北極定位于“全球公域”、“人類共同遺產”,從而使北極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