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國內刊號:61-1362/TV
國際刊號:1009-2242
創刊時間:1987
投稿郵箱:stbcxb@nwsuaf.edu.cn
期刊官網:http://stbcxb.alljournal.com.cn/
出版地:陜西省楊陵市
綜合影響因子:2.863
復合影響因子:4.35
所屬分類: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學報》創刊于1987年,她誕生于中國水土保持普及發展時期,是隨著中國水土保持事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本專注于水土保持方面的學術刊物。創刊以來,《水土保持學報》結合中國水土保持學事業不同時期的重點和需要,刊登了大量國內最新科研成果和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的成果論文,對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目前中國水土保持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作為中國水土保持領域國家級專業性學術期刊,《水土保持學報》致力于報道水土保持領域及其相關學科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報告和階段性研究簡報以及高水平的述評,著重反映本領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進展。
報道范圍
主要刊登水土保持與生態安全、土壤侵蝕與水沙變化、水土過程與國土整治、植被修復與生態服務、巖溶石漠化與山地災害防治、農業節水與綠色發展,以及與之相關的交叉學科和高新技術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堅持四個面向,服務國家需求,側重報道水土保持領域的重大課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關學科研究的前沿理論。
《水土保持學報》以期刊的政治質量為前提,以學術質量為核心,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及時報道水土保持領域及其相關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探討水土保持及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進展,關注水土保持領域的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創新成果,促進思想和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發展、技術進步以及人才培養,積極宣傳和踐行水土保持基本國策,服務于我國的水土保持事業。
§ 2005年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
§ 2012—2020年連續五次榮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2020年榮獲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評級為A )
§ 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分別榮獲“陜西省精品科技期刊獎”
§ 2011年,2020年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獎”
§ 2021年榮獲“陜西省三秦卓越科技期刊”
投稿方式
本刊實行網上投稿,請作者登錄本刊官網(http://stbcxb.alljournal.com.cn/stbcxb/home),點擊“作者登錄”,注冊后即可進行投稿(已注冊的用戶可登錄后直接投稿)。
4. 評審流程
本刊采用雙盲的同行評審制度,近年的稿件錄用率在20%~25%。編輯部在收到稿件后,即發出稿件回函。編輯部將首先對稿件進行初審,對于原創性不足、涉嫌學術不端、存在嚴重的科學或技術性缺陷、缺乏有價值信息、不符合期刊內容范疇的稿件,編輯部將做拒稿處理。
稿件通過初審后,編輯部將邀請合適的評審專家,對稿件進行同行評審。在同行評審流程中,稿件會發送給2位審稿專家。如果2位審稿專家提出的審稿意見(接受/拒稿/修改)出現分歧,編輯部將邀請第3位審稿人再次評審,由稿件的責任編輯決定如何處理稿件,并確定最終的審稿意見。最終的審稿意見(接受/拒稿/修改)將轉達給通訊作者。作者必須對審稿意見進行逐條回復,并提交稿件的修訂版本。這個過程將重復直到審稿專家和責任編輯對稿件滿意為止。
投稿1~2個月作者可通過投稿系統查詢稿件審理結果,若投稿3個月還未收到本刊審稿意見或其它相關錄用通知,作者有權將該論文另投它刊,并通過郵件或電話告知編輯部。稿件刊出后每文可贈送樣刊2冊。編輯部對采用的稿件可作必要的文字加工、技術處理和內容刪節。
特別說明:對于本刊編委和編輯的投稿,必須同樣遵守本刊的所有評審和編輯程序。稿件的一切評審工作會獨立于相關編委、編輯及其研究小組進行。編委、編輯不得參與其存在競爭、合作或其他關聯利益沖突的作者的論文評審工作、編輯工作及錄用決定。
5. 學術不端檢測
《水土保持學報》僅接受未投稿給其他期刊且未發表過的原創文章,且投稿的文章不得包含任何抄襲的內容。作者若使用了與他人重疊的材料,必須取得所有必要的相關許可,并在稿件中正確地標注出。
本刊編輯部會對重復投稿、一稿多投、抄襲等問題進行檢測,以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編輯部在初審階段會使用萬方查重系統對稿件進行檢測,對于確定錄用的文章還會使用由中國知網(CNKI)提供的“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進行檢測,在每期印刷刊出前會再次對整期文章使用AMLC系統進行一次檢測。
在任何階段被檢測出學術不端的稿件,本刊都會做拒稿處理;對于情節嚴重者(例如故意一稿多投等),本刊將不再接受該作者的投稿,并通告作者單位和其他相關期刊。
6. 異議申訴
作者對編輯審稿意見持有異議的,可以進行申訴。作者需要撰寫 “申訴意見書”,注明稿號,發送至本刊郵箱:stbcxb@nwsuaf.edu.cn。意見書須陳述詳細的申訴理由,包含對為何不同意審稿意見之全面合理的解釋,并由作者所在單位蓋章后生效。編輯部將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接收申訴。
7. 刊出后的討論
文章刊出后,本刊歡迎作者和讀者展開討論。可把評論發送至本刊郵箱:stbcxb@nwsuaf.edu.cn。編輯部在收到后將盡快處理,并酌情反饋。本刊歡迎廣大讀者和作者相互監督,積極向本刊反饋相關信息,共同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8. 鼓勵數據共享
本刊鼓勵作者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研究數據的發布和共享。數據共享有利于科學實驗的重復驗證和研究數據的再利用。可以共享的數據一般包括原始數據、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等。本期刊還鼓勵作者共享研究相關的軟件、代碼、模型、算法、協議、方法和其他有用的資料。作者可以將上述材料上傳至可獲取的第三方存儲平臺,將鏈接以附件方式置于文末。
9. 更正和撤稿政策
本刊在線發表或印刷發表的文章均被視為最終版本,一般情況下不接受更正或撤稿的請求。但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本刊將會對文章進行更正或撤稿處理:
更正:如果文章內存在無意的科學性錯誤,并且不會對文章的結果和結論造成重大影響,編輯部會盡快在期刊上發表更正啟示,詳細說明對原文所做的更改,并注明文章出處。本刊會發布更正后的新版本的論文,并在新版中詳細說明對原文章的改動,注明更新日期。更改前的版本也會存檔,讀者可以直接獲取,但引用時,應引用最新版本的文章。
撤稿:在以下情況下,編輯部會對文章進行撤稿處理:
1. 當文章內有嚴重的科學性錯誤,以至于導致文章的結果和結論不可靠時;
2. 對于涉嫌抄襲、數據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的文章,編輯部會啟動調查并發表聲明告知讀者該文章存在風險;調查結束后結果將被公開。如果確認該文章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編輯部會采取撤稿措施并發表撤稿聲明。
10. 數字存檔
為了保證數據安全,所有信息在編輯部進行了備份。每期刊物的紙質版及電子版均在編輯部留有存檔。其他所有相關材料(例如作者提交論文時提供的額外信息及表格)同樣在編輯部留有存檔。
除本刊網站自存儲外,本刊發表的文章在中國知網、萬方、超星、維普、博看網進行全文數據存儲。此外,本刊允許作者將其文章的所有版本存儲在作者選擇的機構或其他知識存儲庫中,須在存儲的機構或其他知識庫的文章元數據中,注明規范的期刊發表信息,并作為推薦的引用方式。
11. 費用標準
本刊對錄用發表的文章收取審稿費和版面費,未通過同行評議的稿件(退稿)不收取任何費用。審稿費的收取標準為400元/篇;版面費的收取標準為前8頁為350元/頁,超出8頁的為450元/頁,彩版制作印刷費暫不收取。
著作權轉讓費:本刊支付的稿酬中已包含著作權轉讓費,不再另行支付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