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語言是人們交流和溝通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也有很多對語言有研究的專家和學者,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化也略有區別。本文是一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研究。
摘要: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如何看待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影響著世界文化未來發展方向。本文從現階段我國對外漢語教育的語言研究出發,從三個角度探討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旨在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促進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文化多樣性,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
目前我國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了500余所孔子學院,在國外學習漢語的學生將超過1億人。①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探討新時期對外漢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對提升對外漢語教育在溝通中國與世界、改變世界文化觀念、促進世界文化和諧共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外漢語教育的語言研究角度分析
語言是特殊的社會現象,也有人認為語言是自然物理現象;有人認為語言是物質的,也有人把語言看作是精神的。筆者認為,從社會功能的角度看,語言是人類表達觀念和思想以及人類間相互進行交流的最明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一)語言教育對象
對外漢語教育開展過程中,教育對象的不同是區分其與其他科學的最顯著的特征?,F階段對外漢語教育教學對象存在兩個特點,其一,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對象全部為國外人士,包含成長在國外的外籍華人,而我國其他學科的教學對象多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相比于外國人、華僑以及華裔這些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國文化的教育對象,其他學科的教學對象,包括漢族、少數民族以及部分擁有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對我國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意識形態以及政治等價值形態了解程度較深,因此其他學科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教師和學生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能夠形成一定的共識,從而達到增進彼此交流、促進課程教學工作開展的目的。而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對象對我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以及歷史情況知之甚少,教師在漢語教學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克服語言不同的障礙外,還需要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地方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增進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例如漢語中言簡意賅的成語,教師面向中國人進行成語講授時,只需要根據歷史情況,向學生介紹一下成語中含有的故事發生的年代,學生便能基于自身對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聯想出成語故事發生的場景,從而很好地理解成語的內涵。第二個層面,在學生掌握漢語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之上,對外漢語教學還應當進行中華文化、歷史、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教學,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了解中國文化不僅可以提升基礎漢語知識教學的開展質量,還能讓外國學生透過語言認識到中國文化,因此在對外漢語教育中增添中國文化的教學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語言教學目的
從宏觀上講對外漢語教育屬于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但其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外漢語教育目的不能夠按照針對中國學生教育而制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來進行漢語教育工作。②根據對外漢語教育課程開設的初衷,并結合現階段我國的國情以及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應當是: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國外漢語人才,讓其在國際文化教學中發揮溝通的橋梁作用,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三)語言教學內容
為實現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目標,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內容應當在漢語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涵蓋漢語言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講授,只有這樣,對外漢語教學才能培養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的高素質漢語人才。首先是漢字的教學,漢字屬于象形文字的一種,而其他文字如英語、拉丁語以及意大利語等均屬于字母文字,兩者之間差距較大,在對外漢語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每一個漢字的象形演變向學生進行教授,讓學生的思維從字母文字轉變為象形文字。其次,語言規則,雖然世界語言體系的基本語言規則相同,每一個規范的句子都包含主、謂、賓三個主要成分,但在具體的語言應用過程中,漢語的語法規則又和其他文字系統大相徑庭,讓學生通過漢語語法的學習掌握句子結構的變化,才能為后續語言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語言情境的教學,漢語中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下會表達出不同的含義,甚至相同的語境下,不同的表達語氣也會影響他人對于句子本意的判斷,因此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便是讓學生學會在不同語境中使用合適的表達,避免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二、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全球文化也逐步實現世界化,多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當今文化多樣性發展的現狀。在文化多樣性的大背景下,研究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首先應當構建和諧包容的教育價值體系,只有這樣對外漢語教學才能夠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其次應當尊重每一種文化,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同時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個體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世界文化更加絢麗多彩;最后還應當樹立揚棄的文化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每一種文化新鮮的血液,避免其被時代所淘汰。
(一)構建和諧兼容的價值體系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逐漸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樣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在狹小的地球村落中,存在著二百多個國家政權以及數千種地方文化,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十分明顯,因此現階段世界上文化沖突不斷。而中國文化向來以包容著稱,倡導人心為善、家庭和睦、人際和順、社會和諧、人間和美、世界和平的理念,一直在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努力,這種在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倡導文化包容、推進世界和諧的做法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③在對外漢語教育中,教學對象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外國人,教學目標是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漢語人才,讓其在不同文化之間構建起溝通的橋梁,因此,對外漢語教育應當構建和諧兼容的價值體系,讓不同的文化、價值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尊重其他文化的觀念,成為世界文化使者,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二)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
人的意識是由生長的環境所決定的,當今世界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環境,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人是文化價值的承載者,不同的人群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現代對外漢語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發展,克服對不同文化的偏見,避免用自身的眼光去評價其他文化,從而讓擁有不同價值觀念的學生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這也是文明社會每一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多種多樣的文化價值形式才構成當今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對外漢語教育中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能夠讓不同文化在同一空間和同一層面上相互交流和融合,保障每一種文化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倡導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能夠使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得到提升和引導,從而讓對外漢語教學的價值取向獲得每一位學生的認可,對于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三)尊重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
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尊重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體現在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是指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以及個人性格盡心引導性教學,尊重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演變。教學工作的開展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學生是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主角,對外漢語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實現世界交流的宏偉目標最終還是要回到培養個人的發展層面上來,而尊重個性發展的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將教學開展定位到每一個學生,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并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合理引導,以塑造出文化多樣性世界中懷有文化多樣性思想的鮮活的生命。在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尊重個性發展的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三、結論
探討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不能僅憑主觀臆斷就妄下結論,應當在充分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特點的基礎之上,結合多樣化的文化發展背景,提出科學、合理的對外漢語教育價值取向。
語言研究論文投稿期刊推薦:《語言科學》主要刊登語言科學研究領域內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專論,以及基于共時或歷時的具體語言事實且有理論深度或獨創性見解和在交叉學科、新興學科領域中有突破性進展的專題研究成果。讀者對象為國內外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與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以及其他從事與語言應用學科相關的研究人員。獲獎情況: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2007年榮獲第六屆江蘇省優秀期刊獎和江蘇省期刊封面設計評比二等獎、所刊發的論文獲得部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三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