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從文化層面探析英漢語言中詞匯差異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漢語言時間:瀏覽:

  親屬關系詞匯常常在理解雙方意思上造成一些麻煩。 漢語里的伯母、姨媽、舅媽、姑姑等詞在英語里很難找到相對應的詞。 英語只用只用“aunt” 一詞來稱呼。 而英語的“uncle” 一詞可以表示漢語里的伯父、叔父、姨夫、舅父、姑父等多個詞義。

  導言:

  文化是整個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積淀下來的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的總和。它包括抽象的語言、思維等等。 語言是人類用于交際的文字符號系統(tǒng)。它的基本成份是詞匯和語法結構。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體現(xiàn)了它的內涵。英語和漢語存在著顯著的文化差異, 這種差異自然也體現(xiàn)在語言的詞義語法及文體等方面下面以幾個典型詞的詞義就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進行一些比較。

  詞匯是語言的根本要素,是語言得以存在的因素。 語言學家對語言的研究已有悠久歷史。然而長期以來, 他們關心的是語言的形式和結構, 研究的是語言的內在體系,而對語言的社會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的探討則是最近三十年才開始的。 現(xiàn)在他們中很多認識到, 在語言中至少有兩套規(guī)則, 其中一個是結構規(guī)則, 即語音、詞匯、語法等; 文化的差異在詞匯層次上體現(xiàn)比較突出,涉及的面也很廣。(胡文仲,1994)

  1、英漢文化各自特點

  漢文化具有強烈的人文特性。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文化無論諸子百家、 禮樂刑政都是建立承認人的認識能力、 調動人的心理功能, 規(guī)范人的道德情操和維系人的相互關系這種人本主義基礎上的。中國文化的側重于把握“生命”但其并非對生命科學的把握,而是道德上的“把握”,重點是如何調養(yǎng)、 安頓生命。 中國人運用心靈是內斂的,追求的是至高的“人天合一”。(申麗珊,2007)

  然而英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文化的基礎上的,它的重心在于把握自然。西方文化從古希臘學術思潮和哲學思維開源而起,始終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始終把探索自然的奧妙作為重大的課題,具有自然主義和客觀主義的色彩。人們運用心靈是外向的,即在把握自然宇宙所以形成之理。西方在追尋探索自然奧秘,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其根本的文化價值觀念:對人的價值的根本寵信。 這也決定了西方人與此相關的其他價值觀念,如勤奮努力工作、個人成功、開創(chuàng)進取、注重實際。

  2. 英漢詞匯比較

  2.1英漢親屬關系詞匯比較

  在這個句子中Tang is a young parent with no experience, but he alwys asks for suggestions from his parents. 唐是一個毫無經(jīng)驗的新科父親, 但是他總是向自己的父母汲取經(jīng)驗。 前面一個“parent”可根據(jù)說話人的性別指父親或母親,而后面的“parents”則指父母二人。 而在Tom’s sister married Mike’s brother這樣的短語中人們難以搞清楚是湯姆的姐姐還是妹妹與麥克的哥哥還是弟弟結了婚。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英語詞匯普遍存在著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 英語詞義較為靈活而且使用范圍較廣。 而漢語表示親屬關系的詞義大都意義嚴謹, 意思明確, 要求嚴格地加以區(qū)分。 同時這也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們價值觀的不同。 在中國, 從古代至現(xiàn)代都要求男女有別,長幼有序, 內外有分。 這種傳統(tǒng)的價值觀傾向使中國人形成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對年輕人的一句忠告。 在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熏陶下, 大多數(shù)中國人具有強烈的家庭觀念, 光宗耀祖便是最好的佐證; 而西方,人們大多崇尚自我,追求平等,注重獨立奮斗與個人成就。 在西方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 晚輩通常不用親屬關系詞匯來稱呼長輩, 而是直呼其名。 這可能與西方人比較尊重年齡上的隱私有一定關系。

  2.2英漢潛義詞匯對比

  潛義詞是指一個詞除基本意義以外又含有明確指稱或描寫的事物的暗示意義詞, 有時是由附加于理性意義上的色彩引起的。在此處試舉兩個例子:

  “龍”(dragon)一詞的英漢意義來進行比較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龍一詞解釋為:

  1、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能興云降雨;

  2、封建帝王的象征如龍床真龍?zhí)熳?

  3、活躍喜慶吉祥如龍騰虎躍生龍活虎。

  而dragon一詞在牛津現(xiàn)代英語詞典中的解釋則是:

  1神話中似鱷魚或蛇的一種動物常生有翅及爪能吐火;

  2指兇狠殘暴之人如the old dragon魔鬼。

  顯而易見“龍” 這個字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被賦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因而具有了不同的內涵意義。 在漢語中“龍” 是集力量智慧權力于一身的神圣之物,代表著吉祥富貴; 而英語語言中的“dragon” 卻是一種滿口噴著火焰的長著翅膀的怪物是惡魔的化身, 為人們所痛恨。為了填補這種文化差異,西方提到中國的“龍”時候,很多都不約而同的翻譯成“Chinese dragon”。

  “狗” (dog) 在東西方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又是剛好相反。 在英美社會 “dog” 作為人的寵物,人們通常把狗當作家庭成員。狗是忠實的象征。 吃狗肉被當作是禁忌。 因此有“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而狗在很多中國人心中卻是一個奴性十足的象征,“狗屁不通” “狗急跳墻” “狗血噴頭” 等成語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色彩。 用狗來形容人時也有“走狗” “狗腿子” “狗東西” 等帶貶義的詞語。 而在英語里卻是用“a lucky dog” 來形容人走運。

  由此可見“龍” 和“狗” 這兩個詞由于不同的地理歷史淵源造就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從而被人們加上某種感情色彩后其內涵意義也就有了區(qū)別。

  3.英漢詞匯文化的構成比較

  漢字來源于象形文字, 這就決定漢語言文字形意的特點。在漢字贈、財、貢、貨等字中, 它們的詞義都由“貝”而來。 “貝” 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是古代代表信譽的工具。許慎在《說文解字》說:“古者貨貝而寶龜, 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是說中國秦朝以前的貨幣是“貝”, 秦以后才開始改用金屬錢幣。

  所以漢字中有很多與錢幣有關的字部首都是“貝”。 例如“貢” 字, 義隨貝, 音隨工(拼音為gong), 形左上音下; “財” 字, 義也隨貝, 音隨從才, 形右音左(拼音為cai)。 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漢語系統(tǒng)很大程度上是形、義相異的語言體系。英語則有很大不同,英語是音、義基本相一致的語言體系, 字母拼寫和發(fā)音和詞義之間沒有什么大的差異, 它屬于拼音文字體系, 拼得出, 寫得出。例如mother, father, brother, 只是通過26個字母不同的順序變化組合成不同的詞而已。

  4.英漢詞義方面的比較

  漢語不隸屬于印歐語系, 所以在詞義組合上沒有形態(tài)變化, 不受形態(tài)成份的約束, 然而主要受制于語義因素。 中國人語言思維習慣和文字起源因素決定了漢語是意合性很強的語言,例如:“東”和“西”兩個表示方向名詞,我們把它們合成雙音詞“東西”,如果我們說“東西方來了個和尚”,它仍是表示方向。

  但如果我們換個說法,“他去買東西”,這句話里的“東西”就不是指方向了。從例子中可以看出,漢語是極依賴于語義意合的語言,用詞、短語、句子、分句和復句,把它們搭配起來,就可以連在一起,構成一個句子。英語就不能像漢語那樣聯(lián)系了,如果我們拿英文“east”和“west”來合成搭配,不管你怎樣配搭,它還是表示方向,不可能變成“something”。(高永晨,1985)

  5.結語

  我們對英漢語言中大致的文化、詞匯、以及詞匯語義等方面作了粗略的描述分析,并揭示了蘊涵其中的英漢文化差異所導致的不同的用詞習慣。應當說明的是: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既繁雜又舉足輕重, 所以從文化層面來分析英漢詞匯的對比是可取的,也是必須的。不了解民族語言的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詞匯的正確使用,更無法了解使用該語言的真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福泉市| 三穗县| 宜阳县| 金堂县| 青浦区| 禹城市| 海伦市| 大田县| 瓮安县| 黔东| 湟中县| 来宾市| 澄江县| 巫溪县| 大城县| 策勒县| 扶沟县| 黄骅市| 龙井市| 晋州市| 韶山市| 应用必备| 喀喇沁旗| 龙海市| 怀远县| 永昌县| 洞口县| 循化| 马边| 连城县| 河源市| 屯留县| 镇康县| 禹州市| 铜梁县| 时尚| 合肥市| 拉萨市| 钟山县|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