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語義可以簡單地看作是數據所對應的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所代表的概念的含義,以及這些含義之間的關系,是數據在某個領域上的解釋和邏輯表示。文章發表在《當代語言學》上,是雙核心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語言學習,語境,語義
語義具有領域性特征,不屬于任何領域的語義是不存在的。而語義異構則是指對同一事物在解釋上所存在差異,也就體現為同一事物在不同領域中理解的不同。對于計算機科學來說,語義一般是指用戶對于那些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計算機表示(即符號)的解釋,也就是用戶用來聯系計算機表示和現實世界的途徑。境中時,它所表達的意義只能是眾多義項之一,甚至變成了詞典上所沒有的臨時含義,究其原因,語境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學習語言的人,除了學習詞語的基本含義外,還要了解語境對詞語含義的影響,應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
一、什么是語境
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離不開環境,人的語言活動也不例外。“語境”一詞,由人類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1923年首先提出。對這一術語的理解和使用學術界歷來有較大的分歧。但大體上,人們認同于把“語境”看成是“人們在言語交際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所依賴的各種表現為言辭的上下文或不表現為言辭的主客觀環境因素。”
二、分析語境對把握語義的作用
1.語境使語義單一化
“一個多義詞雖有幾種或十幾種含義,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一般不會產生歧義,這是因為具體的語言環境把這個多義詞的其他講不通的含義都排除了。”
(1)語境有助于義項定位
詞的多義現象使得語言可以用較少的詞語表達較多的意思,體現了語言的節約多效機制,然而在實際運用中,這種現象給閱讀帶來的不便也是不容忽視的,人們往往看著眾多的義項無法確定是哪一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分析語境。
(2)語境消除歧義
同樣的情況還適用于語句,不同的語境會幫助我們確定語句的真實含義。“教師去講課”和“學生去聽課”都可以表達為“去上課”,同樣,醫生與病人都可能會說“去看病”,但意思是不一樣的。在書面上看就成了歧義句,但是在交際過程中,對說話人的地位、處境等語境的了解就會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2.語境使得詞義具體化
詞義有概括性,通常都指整類事物或現象。而在具體的使用中,我們研究一下語境就會明確它到底是指整類事物中的某些個還是某一個個體。例如,“魚”的詞義概括了一切生活在水中、體溫隨外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鰭,用腮呼吸,可供使用或制魚膠的脊椎動物。“魚”這個詞本身可能指河里、海里的任何一種魚,包括鯉魚、鯽魚、刀魚、鲅魚,等等,甚至鯨魚。但如果有一天在家做飯的媽媽說,“下面我要燉魚了。”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句話的內外語境,家人的偏好或者是之前買魚的情況,判斷出到底是哪一種魚,而且應該是在此之前已經收拾好的那條魚。從而使具有概括性的詞語和具體的事務掛鉤,完成順暢的交流過程。
3.語境使詞義異化
詞義在特殊情景語境作用下,往往會發生多種轉變,這種轉變叫做詞義的異化。
(1)詞類活用現象
每個詞語不論其義項多寡,在運用中都可能會出現其本身不具有的含義、引申義或新義。其原因就是語境在起作用。語境不僅決定詞語的義項選擇、歧義的確定,而且能賦予詞語以臨時含義。如:
①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魯迅《故鄉》
“隔膜”原指阻礙人與人相互了解的無形障蔽,是個名詞,而這里用作動詞,當“產生障蔽”講。
(2)形成修辭手法
語言離不開修辭,而修辭必須在語境中才能實現。歷來研究修辭的學者都很重視語境的作用,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就是以題旨情境為修辭第一義。如: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朱自清《春》
4.使詞義在一定范圍內合理化
詞語的運用是離不開社會這個語言環境的,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表達的含義可能會大相徑庭。因此,在交際過程中有必要了解語言的這些外語境。
很多人看到經典的句子“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第一印象都會困惑,爺爺的大兒子怎么會是木蘭的長兄,但了解到古代人的習慣,用“爺娘”來指父母,此處的“爺”即為父親(一如現在吳方言中的用法),就會明白了。又如大多數地區的人說“東西掉了”,是指“東西落在地上了”,可也有些地區,是指“東西丟失了”。只有了解說話人生活的背景習慣,才能判斷其真正含義。
三、小結
語境在語言交流中對詞義起著重要的作用,語境制約著詞語的含義,體現了交際者的文化性和時代性。語境使得詞語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語義。只有參照語境來分析詞語,才能準確地認識詞語的意義。
語言文學論文投稿須知:《當代語言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學術性刊物之一。雜志一方面繼續起著引進國外語言學的窗口作用,以便國內學人及時了解其發展動態,拓寬視野;另一方面為那些洋為中用、推陳出新、致力于在理論和方法上做出新的探索的研究者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