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隨著大學教育改革的發展,大學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深刻的相互影響與促進關系,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成為我國高校當下教育思路轉變的重要方向之一。顯然,提出應用型人才這一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大學教育的理論型人才而言的。
關鍵詞:應用性 轉型 學科定位 人才培養 專業設置
1 漢語言文學學科面臨的現狀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當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漢語言文學學科也需要進行應用性轉型的改革,并重新給予其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從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看,設置“高級文秘”和“企業文化傳播”這樣的應用型專業就成為其新的專業增長點。與之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是漢語言文學學科應用性轉型的保證。
傳統的大學教育由于注重了學術性、學科性,人才的培養必然偏重于理論性知識和學科的深入研究,從而忽視了人才培養與現實社會需要的深度結合。而當下的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使傳統的“寬口徑、厚基礎”理論型人才在走向社會時,難免出現無法適應社會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傳統的人文學科更是面臨著日益萎縮的窘況與困境。而漢語言文學就是這樣一個學科。
漢語文學學科是有關中華民族母語教育和研究的專業,語言文學又是民族精神和藝術的精髓,因而也是最基礎的人文學科。因此,培養漢語言文學學科教學、科研人才以及從事相關的文化、信息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仍是本專業的基本任務。
但是,在當前教育結構調整,教育資源整合,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特點和要求更突出、更緊迫的情況下,漢語言文學學科作為長線專業的弱勢和不足也很突出地表現出來。加之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擴招,社會各行業人力資源配置的變化,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嚴峻,專業空間的彈性尺度也越來越小,專業價值也越來越被邊緣化和弱化。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漢語言學科,它的發展方向更是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改革現有的漢語言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探索并研究新的漢語言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就成為當下這一學科發展的迫切任務。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內容偏于理論和綜合,應用性不強。傳統的漢語言學科內容過于偏重理論性、基礎性和綜合性,缺乏鮮明的特色與可操作性,缺乏應用性,似乎是“萬金油”,但又缺乏獨擋一面的能力。
事實上,這一問題并不僅僅是一所高校,一個地區的高校所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是一個具有廣泛性的全國所有開設漢語言學科的高校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社會面對復雜的局面時,高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都會受到當下時代經濟文化的影響。同樣,與漢語言學科一樣作為傳統學科并深受當下時代經濟社會影響的尚有文史類的其它學科。厘清這一問題,從漢語言文學一個專業出發去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也必然會具有對其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能啟發意義。
2 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應用性轉型之可能性
鑒于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漢語言文學學科新的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
首先,重新審視學科定位。我們必須相信,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必然表現出對語言文學與其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要求。就我國當下的經濟社會發展而言,新的社會群體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每一個群體都表現出其當下性,于是,語言的發展已經遠遠不是傳統的語言學所能界定的規范能夠恰當表述和闡釋。相應地,這些新的群體對文化與文學要求與不再是傳統“言志”或“載道”的文化與文學定思維定勢所能涵概。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學科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路,跟上時代的要求,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從理論上給新的社會發展提供開放性的視界。這樣,學科定位從整體上朝著應用性和綜合性發展,漢語言學科應該明晰定性為應用“金字塔”中的“基石”。即在看待漢語言學科的作用和地位時,不應只從單純的專業冷熱角度來考察,而應從學科發展全局和人才培養的角度去審視。其實,漢語言學科除了基本的人文熏陶作用之外,對于每一所高校來說還具有三大方面的校園內部功能和作用:通識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應用。但是從社會的層面而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漢語言文學學科在高校校園內部的這三個功能與作用,也同樣對走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有效。
3 漢語言文學學科新的專業增長點
基于以上兩個新的專業增長點,我們也有必要建立合理靈活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機制。一是要求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師可以嘗試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塊,可以分層教學,促進教學內容精品化。二是在課程設置中要增設與經濟活動、企業形象、企業文化有關的應用性課程,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應追求多樣性、靈活性,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實的發展需求。三是教學形式應追求靈活多樣,尤其是重視實踐教學在專業設置的比重,讓學生在校期間有充足的時間去接觸體驗漢語言文學相關課程在實際中的運用,并能更好應用應用性課程。四是加強學校與校外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經濟社會第一線參與、體驗并實踐。五是探討建立一個合理的考核機制,考核機制應與專業性質及課程定位相適應,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
經濟社會的發展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學科,在找到新的專業增長點的時候,也能夠使之很好地走向應用性的轉型,從而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