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語言來表述,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
因此,教師要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就有必要在大家習以為常的教學語言細節上多給一些關注、多做一些鉆研、多下點工夫、多想點辦法,這樣,課堂教學才會變得精彩、有效。
一、關注導入語,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實踐證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可以讓學生身心愉悅,喚起他們高昂的學習熱情,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激發他們的思維。
二、關注表述語,準確規范
托爾斯泰說:“在語言上花費的功夫簡直可怕,必須使一切顯得美麗、簡短、質樸,而且最重要的是準確。”準確、規范是教學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缺乏科學性的語言,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怎樣華美,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語言表達的準確規范與否往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理解與操作,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
三、關注過渡語,承上啟下
過渡語,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教學語言,它應該既能幫助學生總結回味已學習的內容,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新內容的強烈欲望。用簡短的幾句話把前面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梳理,同時對后面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導入,能使學生在思維上平穩過渡,在渾然不覺中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一位青年教師上公開課《制作作文選》。這位教師備課非常認真,各教學環節設計得也很好,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教學重點難點也比較突出。但整節課下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斷斷續續,甚至是支離破碎的。究其原因,就是這位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過渡語太生硬、太直白,過于平鋪直敘,沒有將本課的知識點很好地串聯起來,不能引人入勝。如:“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已經將作文選的目錄制作完畢,下面我們開始制作作文選的封面和封底……”諸如此類的過渡語,容易使課堂教學結構松散不緊湊,教學不連貫,對學生缺少吸引力,這樣便造成本應上得很好的一堂課教學效果不理想。
四、關注總結語,延伸知識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完美的課堂教學應該既有美的開始,又有好的結尾。恰到好處的結束語,能為一個教學片段或一堂課的教學畫上圓滿的句號,給學生帶來某些啟迪或留下無盡的回味,具有拓展延伸的功能。
如《制作多媒體作品“蘇州園林”》的教學設計,不妨這樣收尾:
師:“蘇州園林是我們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是我們蘇州的驕傲,我們為它而感到自豪。同學們,你們想讓更多的人通過我們制作的多媒體作品了解蘇州園林嗎?”
生:“想……”
師:“下節課,我將帶領同學們完成大家的心愿——發布多媒體作品。”
實際教學中,學生在下課時還興致勃勃、情緒高漲,他們還在互相探討如何美化自己的多媒體作品,對下節課《多媒體作品的發布與評價》充滿了期待。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做到以上四個“關注”,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能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