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很多一線部門政工人員配備為兼職,缺乏對團建工作的有效指導,存在團組織只建立、不運作的情況,對于團內制度存在嚴重的“重制定,輕落實”的現象,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導致基層團組織沒有發揮應有的戰斗堡壘作用,給團員青年留下可有可無的印象,組織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目前多數的團內評選表彰基本采用逐級推薦的方式,雖然相對比較民主,但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輪流坐莊的現象。部分獲獎人員沒有代表性,無法發揮先鋒帶頭作用。團組織對優秀典型的宣傳力度不足,沒有利用先進個人感召和鼓舞廣大團員青年,導致正面引導能力不足。
首先,發電企業團干部基本是兼職的,時間、精力都有限,對于團青工作的思考和組織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團干部由于受到職務和權力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往往優先選擇把主要精力投身于其自身的技術崗位工作上,參與團青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致使共青團活動落實到基層時容易大打折扣,流于形式,沒有創新,對團員青年缺乏號召力和凝聚力。再次,企業團干部較為年輕,工作經驗不足,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團干部缺乏開拓創新的意識,很難創造性地開展團青工作。
伴隨著發電企業的體制改革和技術發展,機組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人員也越來越精簡,從而每年招聘的員工人數較少,加上原有團員逐漸到齡離團,使整體團員人數銳減,給共青團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8O后員工已經成為團員隊伍的主體,這一代人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而且成長過程中有著比較好的物質條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團員往往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組織觀念、集體意識淡薄,不愿意參與共青團的活動,造成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削弱。
“打鐵還需自身硬”,共青團要當好團員青年的引領者,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要拿出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擔當,下力氣破解新形勢下提高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團工作有效覆蓋面等重大戰略性課題,全面提高為黨開展團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要積極面對“隊伍萎縮、資金短缺、陣地失控”的傾向,鞏固企業的團組織機構設置,通過緊密結合生產、經營、管理這些中心工作設計活動,爭取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工作經費、活動場地,使團的工作與企業發展相結合,更與團員青年的成長、成熟、成長相結合,帶動團的工作走向整體活躍。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效活動,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行動、青年突擊隊活動、創建“青年文明號”和評選“青年崗位能手”活動等團的品牌,使團組織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所作為,提高企業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和認可。
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的優勢,以團員感興趣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拓展和深化教育活動,使廣大團員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堅持將理論學習貫徹教育活動的始終,在廣大團員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識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團史團情教育,引導和幫助廣大團員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要積極加強企業團組織之間和其它團組織之間的共建交流。在企業當地建立共青團工作網絡,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建立聯系和定期交流機制,讓企業團組織在相互比較和學習中不斷開拓視野、啟發思路,創新工作。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通過電腦網絡平臺、企業聯誼等方式為企業員工建立非正式交流渠道,充分聯系廣大青年,增進青年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交流,促進青年成長,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
爭取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增強團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助推器。一方面,企業團組織要經常主動地向上級黨組織匯報工作,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組織策劃“黨政領導認可、團員青年滿意”的活動,自覺接受上級黨組織的監督和指導,爭取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把共青團工作納入到黨組織的總體工作范疇,實現團建工作在工作空間和工作內容上與黨建工作相融合。
開展團的工作要滿足青年需求,以青年為中心,服務青年、關系青年,才能吸引青年,提高團組織在團員青年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組織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提高青年的本領,增強競爭能力;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讓青年有更大的發展進步空間;緊跟社會發展潮流,組織青年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滿足青年的文化生活需求;代表和維護青年員工利益,及時化解企業與青年員工矛盾,消除青年群體中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