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不斷地發揮作用和影響,已經深入到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轉變和突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傳統灌輸教學模式提出了明確且具體的要求,提倡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構建“自主、合作、探究、想象、創造”等的新型學習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教學,應用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職人員在應用電子技術的實踐教學中,對信息技術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調整教學方法,才能滿足當下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現實需求的知識技能型專業人才。
一、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1.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是通過學習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為目的的。該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領域比較廣泛,主要服務于電子、機電等的企業單位、事業及行政單位等,在企業單位就職的畢業生一般從事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及各類工業電子線路、儀器、裝置的設計開發、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而在事業行政單位的畢業生則一般從事計算機應用維護、影視廣告制作、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和服務、計算網絡維護管理等相關工作。
2.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的培養要求
(1)基本素質的培養要求
在該專業的學生素質培養中要求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有愛國主義熱情和為國奮斗的使命感、責任感,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其次,要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在熱愛科學勇于鉆研的基礎上,還要具備吸收和利用國內外新信息和技術的能力。最后,除了要具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外,還要具有過強的思想文化素質和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2)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要求
在整個專業課程的教學培養中,應重點培養學生掌握應用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礎、電子線路設計制作、電子產品的生產工藝設計和實現、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應具備對計算機應用和維護的超強能力。
(3)專業技能的培養要求
在實踐教學中,除了對理論知識構架的講解外,還應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其基本技能包括:①傳感器操作維護和電子測量操作;②現代電子產品的操作和維護;③計算機軟硬件額電子儀器儀表的安裝、調試維護;④根據設計圖紙進行制作實現; ⑤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和管理。
二、信息技術在應用電子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在傳統的電子技術教學中,也會采用電子實驗教學的方式,但一般都是將理論知識的講授作為主要培養目標,而且教師也是課堂的主體,一些有危險和難度的實驗也很難在現場課程上完成,這種硬件設施不齊備的教學模式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壓迫式的教學法,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和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限制。
新課程標準出臺實施之后,電子專業的教學方式就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標準也有了更高的具體要求,在原有的掌握電子專業知識的教學要求,而且也更為注重對學生實踐實訓操作能力的培養,并對其協調能力和臨場應變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已經成為了專業課程中的主體,教師則搖身變成了輔助合作者。提倡在教學過程中與電教、模擬實驗,仿真相結合,融入創新思想等綜合性教育的組織與融合。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的新標準,要求專業課程教育中必須實現電教化或配合網絡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新設備。同樣以課堂實驗教學為例,在新課標后的電教媒體技術優化教學中,計算機的運用及其功能的發揮,不但能夠克服各種客觀條件和時空限制,豐富學生的信息來源,讓問題在實驗中被當堂發現并解決,而且能讓學生快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及時接收教學信息的反饋,提升實際教學效果。足見,信息技術在應用電子技術教學中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信息技術應用在應用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1.能夠及時根據課堂反饋適時調整
信息技術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快速而且準確的掌握每一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通過這一反饋信息的接收來及時調整合適的講授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步伐。在進行自我反省的同時也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錯誤,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成最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甚至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特別是在計算機仿真實驗的課程教育中,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操作中發現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或者通過向老師求教的方式來解決。這些成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的改變,更方便、快捷、清晰地反應學生的學習現狀,并通過雙方的溝通來合理地控制教學進程,對 “激趣入境——多元互動——樂學創造”的教學新目標的最終實現有較強的推助作用。
2.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
(1)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重點、解決難點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作為一個近幾年才興起的專業課程,在社會科技不斷發展中要求其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都要不斷革新。信息技術在該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能幫助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快速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學習重點,并解決學習難點。相反,教師作為曾經的教學主體,在這一新模式的教學改革中,只是起到了點撥指導的作用。
當然,在現實的多媒體輔助課堂的教學中,除了在實驗演示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外,還要吸引其主動介入,積極思考,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保持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的一致協調性,實現教學互補,才能構建融洽的教學氣氛,使信息技術在專業課程教育中合理發揮,教學效果更為理想。
(2)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應用電子技術課堂中運用電教化教學方式,教師要想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其學習興趣的目的。因為好的開始已經奠定了一半的成功,因此教師在每一節課程的設計中最需要下工夫的就是開頭,這樣才能為后邊課堂情境的創設做好鋪墊,也能夠在課程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眼球注意力,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在不同的具體課程章節中,讓學生在課堂中利用計算機自行進行設計和仿真模擬,學習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或輕松、或愉快、或神秘等多種形式的案例或實驗的方式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為接下來的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雖然電教化的課堂結構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應用電子技術的專業教學中,為了單純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而不結合教學內容,只做表面功夫盲目使用。唯有結合具體院校的實際情況,找準多媒體使用的最佳時機并加以合理運用,才能充分發揮電教化教學的積極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近年來,國內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始逐漸趨于全球一體化的形勢,電子科技性能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也對學校進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只有不斷根據電子科技的發展進行更新調整,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升升學就業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阿別小平;;淺談應用電子技術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3年02期
[2]吳璇;;信息技術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 2011年75期
[3]孫杰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