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就我國航天工業發展面臨的幾個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涉及航天工業為什么要走軍、民、商結合之路,如何選準航天產業化、商業化發展的優勢,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觀念變化等問題。本文選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中文版)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主要反映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理工類學科的基礎或應用研究成果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已被包括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在內的國內外多家權威檢索系統收錄。學報除主要刊載該校師生科研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外,還接收國內外學者的優秀論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主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期: 雙月,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5-2615,國內刊號:CN32-1429/V,郵發代號: 28-140,復合影響因子: 0.679,綜合影響因子: 0.407,創刊時間:1956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航天工業發展也正經歷著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由以軍品為主轉向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直至逐步形成軍、民、商結合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使我國航天工業的發展正面臨著諸多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對我國航天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認識和再認識,是我國航天人在這場變革中能否抓住機遇,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并尋求航天事業發展和自身生存的前提和關鍵。本文僅就有關問題提出個人見解,以求拋磚引玉。
思考之一:我國航天工業發展的出路在于軍、民、商有機結合,這也是航天總公司真正走向市場的關鍵。
在軍、民、商中,軍品、民品為國家需求,由國家投資;而商業性活動,國家不再投資,主要由企業按市場規律運作。為什么我國航天工業要軍、民、商結合?這是由市場經濟的特點所決定的。從市場經濟的觀點出發,社會和市場需求的牽引是航天總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前提;航天技術和系統及其發展的推動是航天總公司生存與發展的手段。因此,航天總公司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拓軍品、民品和商業市場,這既符合市場經濟運作環境的要求,又是航天總公司走向市場、按真正的公司機制運行的關鍵。
美國1996年新的航天政策中明確了軍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業航天的界限和重點,對于軍用和民用航天,以國家為主導,確立了軍用和民用航天的重點;對于商業航天,則以市場為主導,國家在政策方面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從而為航天事業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值得我國借鑒。例如, 就軍用航天而言,美國政府將進行“國家安全所必需的航天活動”,重點是提高支持世界范圍的軍事行動、監視戰略性軍事威脅并作出反應、以及監督軍備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必須保證實現航天任務所必需的關鍵能力”,并在設計和規劃、研制、采購、使用和支援的各個階段予以保證;對于民用航天,美國政府重點放在空間科學、對地觀測、載人航天、航天技術和應用方面,并由政府部門(如NASA等)進行任務協調和管理,除了研究發展活動需要NASA各研究中心獨有的技術能力外,一般均從私營部門獲取航天器和其它產品;對于商業航天,美國政府機構將盡可能地從市場上購買航天產品和服務,并將促進經營狀況較好的美國商業部門方便地使用美國政府與航天有關的硬件、設備和數據。為了進一步促進美國商業航天的發展,美國航天政策中還承諾 在目前的航天發射協議期滿后,即從發射服務中的談判貿易轉向以自由公開的市場經濟為特征的貿易方式,同時,美國政府還將確保其電信政策對天基電信競爭性的國際環境給予支持。
就我國航天工業的發展而言,同樣存在著軍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業航天的內容和發展趨向, 在我國航天的軍、民、商中,“商”是關鍵,之所以是關鍵,就是要求我們既要抓住我國航天的自身優勢,又要主動、積極地開拓航天商業市場,尤其是在初期,更要積極爭取和制定有利于走向商業市場的各項配套政策。可以說“商”是目前我國全體航天人面臨的新課題,它的確立將帶來目前我國航天戰略的重大調整,它的成敗決定了我國航天工業能否走向良性循環之路。
思考之二:選準航天產業化、商業化發展的優勢,從實際需要和實際所能產生的效益出發,對有重大效益的項目先上、早上。
結合我國的國情,在通信衛星、防災減災衛星、資源衛星、直播衛星、空間技術育種以及衛星地面設備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國內需求市場和社會及經濟效益。為此,航天總公司應從自身優勢出發,選準我國航天產業化、商業化的重點項目。例如,在通信衛星方面,我國需求市場遠未飽和, 與之相應的衛星通信業務方興未艾;在直播電視衛星方面,美國的衛星電視直播業務已取得成功, 致使有線電視業務面臨巨大挑戰。我國直播衛星及其業務尚未起步,它在我國的興起已為期不遠; 在衛星地面設備方面,其市場和經濟效益潛力巨大。據國外統計,其效益僅次于衛星通信業務,遠高于商業發射獲得的效益,因此,應大力發展,獲取并擴大市場份額;在我國防災減災衛星、資源衛星和空間技術育種方面,我國尚處于起步和試驗階段,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應盡快掌握衛星的研制、生產和供貨的主動權,同時應注重有關空間產品(如種子、遙感圖片等)、地面接收設備等的經營活動,注重參與有關配套系統的建設。為了確保航天已有優勢的充分發揮,必須思考第三個問題。
思考之三:以爭取國家經費為主改變為爭取有關經營政策為主的發展思路,努力爭取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及其相關產業的經營政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行業壟斷生產和經營不利于國有企業的自身發展 ,引入競爭機制或創造競爭環境,是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航天總公司歡迎其它行業企業參與航天產品的市場競爭,同時,也應允許航天企業參與其它行業的市場競爭。為此,航天總公司應努力爭取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及其相關產業的經營政策,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例如,通過獲取衛星通信、衛星電視直播、衛星遙感等業務的經營政策,發揮航天技術優勢,形成空間技術及其相關產業的有機結合,使我國航天技術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環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思考之四:如何主持或參與應用衛星的經營活動。
首先立足國內衛星應用及應用衛星的經營活動。據預測分析,僅就衛星通信而言,到2000年, 我國將有10.8億~13.5億美元的衛星研制和發射市場(按國際平均價格計算);我國需要C頻段衛星轉發器145~159個,Ku頻段轉發器22~26個,每年可產生1.8億~2.5億美元的轉發器租賃市場;衛星地面設備市場將為30億~40億美元;衛星通信經營業務收入每年可達288億~40 億美元。到2010年,上述市場還將擴大3~6倍。面對這一巨大市場,航天總公司不可坐失良機。一方面需積極發展用戶,另一方面應主動出擊,以多種方式籌資,以最快的方式生產通信衛星(如東方紅3號),并多以在軌交付的方式吸引國內廣大用戶,從而獲得衛星生產、供貨和經營的主動權。另據預測,我國衛星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等領域潛在需求和市場也十分巨大,也需要我們主動開發和推進。
其次,開拓衛星應用的國際市場。
思考之五: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如何處理好技術先進性和實用性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機會十分重要,以目前我國通信衛星的研制和生產而言,當務之急是東方紅3號衛星的生產和改進,以快捷和實用的方式占領和發展國內衛星通信市場以及國際地球靜止軌道位置。在此基礎上,逐步改進和開發先進技術和產品。例如,首先通過多顆東方紅3號中等容量通信衛星的應用,解決國內的急需,并逐步通過數字壓縮技術的應用,在短期內使我國中等容量的通信衛星轉發功率成倍提高;然后通過研制大容量東方紅4號通信衛星,提高下一代通信衛星的競爭力等。總之,抓住商機,是未來我國航天工業發展的關鍵。